人工智慧技術+非遺傳統音樂舞蹈 這場高研班在成都大學舉行
如何快速的生成一篇高品質的學術論文?怎麼生成一首原創的音樂?如何將自己的創意生成為一個舞蹈視頻?這些曾經奇妙的幻想,在成都大學非遺舞蹈科普平臺的培訓中,參加培訓的學員們將其變為了現實。在致力於推動新質生産力的人工智慧浪潮中,成都市科普基地“非遺舞蹈科普平臺”于近日在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舉辦了“首屆AIGC人工智慧+音樂舞蹈新質生産力創作人才高研班”。本次培訓旨在將人工智慧技術與非遺傳統音樂舞蹈相結合,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跨界能力的新一代藝術人才,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音樂舞蹈在當代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活動中,30余名來自北京、廣東、江西、重慶等全國各地的學員,以及相關東盟國家的學員(包括清華大學博士生、泰國格樂大學博士生和碩士生、來自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的國際留學生、成都的部分中小學校長、成都市教師舞蹈團團員、省內部分高校的舞蹈系主任以及藝術領域企業家代表)齊聚一堂。
此次培訓內容涵蓋了運用AIGC技術進行舞劇劇本創作、學術論文寫作、舞美服飾圖片製作、舞蹈音樂製作、舞蹈視頻作品生成等多個領域。該主講教師團隊由音樂與舞蹈學院副院長何洋托美次仁博士領銜,該學院AIGC實驗中心辦公室主任林彥汝、實驗中心青年教師陳伽齊、徐飛參與指導。何洋托美次仁圍繞如何應用當前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多模態技術,開拓人工智慧+非遺傳統音樂舞蹈,培養音樂舞蹈領域的新質生産力人才進行了實踐案例的分享。他的分享展示了該學院院AIGC實驗中心通過AIGC人工智慧創新非遺在當代的保護與傳承路徑的實踐成果,並交流了未來如何運用AIGC引領音樂舞蹈藝術的發展方向。
在授課環節中,來自泰國的學員們親身感受了蘋果VisionPro等技術的空間計算設備與AIGC的融合,通過了解其視覺處理能力、深度學習演算法以及在音樂舞蹈生成等方面的先進技術,探討了AIGC在音樂舞蹈創作與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前景。同時,在生成學術論文與舞劇劇本的教學中,何洋托美次仁圍繞AIGC技術在舞劇劇本的創作和學術論文寫作方面的應用,講授並演示了運用國內研發的kimichat、文心一言在自然語言處理、快速提取重點和數據分析等方面的應用原理,現場教授了學員們快速的構建生成學術論文的題目和框架、使用準確的指令快速生成文獻綜述、研究方法,並最終形成學術論文全文,讓學員們掌握了運用AIGC文本生成工具提高舞劇劇本和學術論文的創作效率和快速生成的方法。
此外,林彥汝講述了AIGC如何賦能舞蹈音樂與聲樂、器樂作品的生成應用,圍繞如何選擇適合的音樂生成工具、編寫音樂風格提示詞、調整音樂生成工具參數等進行實踐案例的分享;徐飛講述了AIGC圖片、視頻的生成工具在Web UI和Comfy UI的應用,向中外學員們展示了AIGC技術在舞蹈服飾設計與圖片生成、舞蹈視頻創意與生成方面的應用。
在實操演練的教學環節中,主講教師們還帶領中外學員們展開了深度的互動實操。通過帶領中外學員進行實時演算、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和文本、視頻生成,促進了學員對AIGC多模態技術的深入理解和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在參加了全國首個AIGC人工智慧音樂舞蹈新質生産力創作人才的培訓後,學員們對此次培訓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並且希望以後能夠多舉辦此類人工智慧+傳統音樂舞蹈的培訓,讓大家能夠了解人工智慧的賦能,促進傳統音樂舞蹈新質生産力的發展。
“參加這次高研班,我第一次體驗到了中國在人工智慧賦能音樂舞蹈創作的先進成果,我相信這些知識對我未來的學術研究和創作都將産生深遠的影響,我會把在中國學習到的AIGC音樂舞蹈創作的知識帶回馬來西亞與我的朋友們分享。”來自馬來西亞的學員Reina説到。泰國格樂大學博士生張錦江表示:“作為一名在讀的博士生,在本次培訓中,我第一次親身感受並實操了人工智慧在快速生成學術論文和生成舞蹈視頻方面的新質技術,也掌握到了這個領域的部分知識。因為此次培訓的時間比較短,還有許多的實操技術需要進一步學習,我期待成都市科普基地非遺舞蹈科普平臺能夠在近期再舉辦這樣的培訓。”“我是一名專業的舞蹈教師,在本次高研班中,我了解到了AIGC技術如何賦能學術論文寫作、快速的生成學術論文的文本,這對我未來的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將有很大的幫助。”成都市教師舞蹈團團長薛原表示,“希望以後能夠多舉辦這樣的培訓,讓更多的教師能夠掌握AIGC賦能學術研究的方法。”
據了解,此次培訓活動是成都市科普基地非遺舞蹈科普平臺的重要舉措,也是響應“發展新質生産力”在音樂舞蹈領域的一次重要實踐。活動中,通過對AIGC技術的應用,培養了學員的創新能力和跨界思維,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音樂舞蹈在當代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供圖: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