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陪做作業陪運動幫打卡,“兒童成長陪伴師”興起

2024-04-19 08:36

來源:錢江晚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陪伴師的培訓課程。受訪者供圖

陪伴孩子做手工。受訪者供圖

家長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陪孩子做作業又陪到情緒崩潰……這個時候,你有想過給孩子找一個“搭子”嗎?

眼下,“兒童成長陪伴師”在杭城悄然興起。這份新興職業的從業者大多是90後、00後,既不是傳統的家教,也不是保姆阿姨,不需要做家務,也不進行課外培訓,主打一個“陪伴”,陪孩子學習、運動、玩耍,在陪伴中觀察孩子的習慣並引導調整。

只是,兒童成長陪伴師,真的能替代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嗎?

不是家教保姆

主打陪伴養成好習慣

2000年出生的劉倩,是一名心理健康老師,也是一名兒童成長陪伴師。

常有家長陪孩子做作業陪到情緒崩潰,剛成為兒童成長陪伴師時,劉倩的心情和那些家長差不多。那時,劉倩的陪伴對像是一個四年級的女孩,每天3小時的陪伴,陪孩子做作業、運動、打卡……每分每秒像在打仗:孩子做作業拖拖拉拉,從放學寫到晚上9點,不僅要督促作業,還要引導孩子讀課外書;想陪伴孩子多運動,但又擔心安全問題。

在劉倩的不斷溝通、調整和堅持下,1個月後,女孩開始有了改變,做作業自覺了;3個月後,做作業的效率提高了,也更專注了;半年後,原本不愛表達的女孩,變得樂觀自信。

劉倩説,每天孩子放學後是最忙的時候,手機裏不時彈出家長的消息,一天的陪伴工作結束後,還要和家長交流情況:孩子做了哪些作業、數學是否粗心、跳繩情況如何、哪些習慣可能要調整、哪些情緒要注意。“我們和家教不同,家教可能側重提高孩子成績,我們主要引導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自主學習、端正坐姿。”

一個月前,劉倩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在杭州成立了一家公司,主營兒童成長陪伴,目前團隊已發展到近百人。選擇兒童成長陪伴師的家長,各有苦衷:有人是培訓機構老師,教育別的孩子,卻顧不上自己的娃;有人希望下班後能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有人經常出差,怕孩子在家無聊;有些家庭老人過於溺愛,孩子10歲了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便想尋求“外援”等。

月薪高則過萬

但替代不了家長的陪伴

最近,劉倩和小夥伴發在社交平臺上的幾個視頻火了,大家開始注意到這個新興職業,有家長來諮詢,有人想加入。

對於兒童成長陪伴師的標準,劉倩也有自己的想法:除了是早教、幼教等師範類大學生,或是有教培工作經驗的,更希望是對新事物、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較強的年輕人,如果有音樂、體育、美術、舞蹈等特長,更能滿足一些家庭的個性化需求。

2003年出生的花花,是剛剛加入團隊的一名兒童成長陪伴師。她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應屆畢業生,2個月後要大學畢業了。她想選擇這份職業作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本來學的就是陪伴孩子成長,不僅專業對口,而且收入會相對高一些,工作時間也相對短一些。”

記者了解到,如果只是放學後陪伴孩子做作業,費用4000元/月起步;如果還需要負責接送、照顧孩子過夜等,費用可能過萬。

花花説,當兒童成長陪伴師,會期待通過改變家長,來改變孩子。他們更像是親子溝通的橋梁:孩子和誰吵架了,家長該如何引導;爸爸媽媽今天很辛苦,孩子可以給個擁抱。曾有陪伴師到府時,正趕上家長抄起棍子想打孩子,陪伴師趕緊攔著,“其實孩子是通過發脾氣來表達需求,家長不能粗暴地回應,多點耐心才能知道孩子的需求。”

“但不是每個孩子,我們都有信心教育好。”劉倩坦言,孩子的成長必然需要家長參與,他們替代不了家長,只能替代家長忙於工作的那段時間。(記者 徐婷 阮西內)

原標題:陪作業做運動幫打卡,“兒童成長陪伴師”興起 我給孩子找了個“搭子”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