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研”途皆課堂,“學”中話成長 學校-家庭-社會共話博物館研學

2024-04-11 15:43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4月10日,在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教科院、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關工委、成都市教科院、成都市家長學校總校的指導下,由青羊區教育局、青羊區委社治委、青羊區光華街道辦事處、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廣播傳媒中心主辦,成都市家長學校青羊區分校、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青羊區教科院承辦的“青羊區校家社協同育人大講壇”活動在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西區學校舉行。活動以“‘研’途皆課堂,‘學’中話成長”為主題,分為研學思享會和校內研學體驗兩個部分。

校家社共話

博物館研學的“青羊智慧”

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黨總支部書記周英以《校家社協同構建0一∞研學圈新時空課程群》為題,講述了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的家校共育從1.0到3.0的發展過程,分享了學校研學課程的建設和實踐,在校家社協同育人體系的支援下,多方組織、優化、利用各類教育資源,從零到無窮大,打造研學新時空,因地制宜地創新,實現校家社協同育人的聚合效應。學校牽頭全面規劃研學課程,安排具體行動,充分挖掘課程研發素材。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制定課程計劃、課程內容,將資源轉化為課程。

“她居然主動拿起《中國通史》,去感受歷史的波瀾壯闊,去探尋中華五千年燦爛的文明。”“在我看來,萬事萬物最重要的,就在彼此的關係,與自然是如此,與人也是如此。關係産生了,教育就會自然發生。”其間,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的兩位家長代表分別分享了孩子參加研學活動的經歷和感受,並提出自己的在研學實踐中的訴求,期待學校和社會,能提供更多的研學課題,為兒童多樣態成長的可能性,提供最大的助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我們設計出各種各樣的公共空間,打造形成網狀、線性、點狀社區社交空間,給社區居民賦予真正的‘社會關係’。我們共同打造的研學課程不僅針對性強、需求量大,而且作用更直接、效果很明顯,是實實在在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的有效舉措。”青羊區蘇坡街道清源社區書記湯繼剛分享了校家社協同育人在研學實踐中的社區經驗。清源社區以讓兒童有機會和家人一起享受有意義的親子課程為目標,積極與片區內的學校合作,與家庭合力,以“聚力+共用”為理念,探索了青羊區研學社區聯盟實現校家社同向奔赴,打通社區、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兒童“成長路”。

博物館是提供終身學習的最佳場所。四川博物院科研與教育中心副主任、文博副研究館員、四川省文博研學聯盟秘書長何東蕾分享了“館校合作”的新探索。何東蕾提到,教育是博物館的根本屬性,博物館與學校、家庭的互動是博物館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四川博物院十年館校融合發展探索中,已經發展出了68所四川省文博教育聯盟學校、四川省文博研學聯盟和全國“家-校-館”協同融合聯盟,建立了四川省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文博專區”,四川博物院將推動研學實踐課程走向深度探究。作為博物館代表,何東蕾積極倡導能夠持續幾個月、一學期、一學年、幾學年的中長期探究主題,期待“家-校-館”融合發展更加長效,更有深度。

三大展館

校內研學的“泡西”探索

其間,參會嘉賓體驗了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A區)內設置的家風館、潤心堂、燈彩博物館三大校內研學體驗展館,對其中蘊含的學習價值大加讚賞。

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校將牽頭構建研學課程體系,聯動區內學校,協同家庭、社會共同參與,構建實踐育人生態系統,打造沒有“圍墻”的新質學校。

專家思享

研學的“時代價值”

“研學能夠促成真實學習的發生,這個真實包括了物理真實、社會真實、內容真實、過程真實和結果真實。開展有效的研學需要有學校主導的設計、家庭參與打破生活和學習邊界、社會支援豐富的資源與健康的環境。”四川家庭建設研究院副院長,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家校社協同育人中心主任陳莉表示,研學實質上是在真實情境中的真實學習。“在不確定的時代,孩子們更需要理解和欣賞看待世界的不同觀點和視角,需要平等而相互尊重地進行交流,需要負責任地採取行動,對世界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福祉做出貢獻。”

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朱雪林,談及研學旅行新形態時提出“看見育人、看見成長、看見協同”三個觀點。他表示,研學旅行是一種寓教于遊的新業態,突破傳統教育格局,結合學校、家庭、社會,旨在培養孩子綜合素質。其強調社會各界參與教育,形成合力;孩子通過研學提升生活技能和人格完善;同時,需強化課程、多樣性和成果研究性學習以提升教育品質。

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肖慧老師分享了關於研學旅行的三個觀點。她強調,研學旅行的核心是結合研究性學習與旅行體驗,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知識與成長。學校開發研學課程需深入挖掘研學點位的育人價值,並考慮學情分析,設計活動時要圍繞問題解決。同時,課程開發應包括準備、實施和總結三個階段。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學校需要確保活動規範,保障學生安全。教師隊伍在執行課程時要抓住教育發生的積極因素,引導孩子感受真正的學習。最後,肖慧老師強調真實生活的重要性,提倡讓孩子們感受真實的世界,讓教材成為孩子們認識世界的工具。

據悉,從2017年開始,青羊區就嘗試建立校家社樞紐型社區研學聯盟,打造“1+N+1”兒童社區研學課程,主要通過 1個社區,聯動青志聯等N個非營利社會團體、與1所友好學校結對,社區、社會資源、學校共同聚力,共同研發社區研學課程。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的綵燈博物館、家風家訓館、大思政教育基地,成都市勝西小學文興分校的剪紙博物館、清源社區的非遺課程和東坡路社區的自然課程已經成為常態化的、優質的社區研學課程。

同時,在青羊區委社治委和青羊區教育局的共同努力下,青羊區還在全區範圍內建立起社區旅遊服務中心,打造“Hi遊-青羊街巷遊”校家社研學服務品牌,依託轄區自然景觀、歷史遺存、人文故事、網紅熱點等豐富的本土文旅資源,研發了12條可參與、可共用的體驗式街巷遊線,並通過培育城市講解員與社區導遊,向來自19個國家的中外居民遊客講出青羊好故事,初步形成了“多點匯線,聚線成帶,街巷支撐”的校家社協同融合研學品牌。

“青羊區在研學旅行方面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包括開發研學課程、組織研學旅行活動等,並強調學校擔當、家長支援、社會協同的重要性。此次大講壇旨在促進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注、協同助力研學旅行工作,為中小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視野和實踐機會。”青羊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圖/文 成都市青羊區教育局)

【責任編輯:閆景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