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雲南工商學院踐行政校協同育人助力鄉村振興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2024-04-07 13:21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張兮曼,雲南工商學院2021屆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高中畢業于石屏縣高級中學,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人。現任雲南稻道米飯農莊有限公司總經理、石屏凝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總經理、石屏明天建築勞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石屏縣至和工程管理工作室負責人、石屏青年創業就業協會會員、石屏青年企業協會會員、紅河州慈善總會會員。

一、遇見雲工商,選擇雲工商,在求學路上,交出無悔的青春答卷

高中教室裏一本雲南工商學院專屬的高考倒計時的掛曆,見證著學子們的努力,張兮曼通過掛曆了解到學校的師資、專業、校園環境、學生活動......高考結束後,她在可選擇範圍內進行了院校、專業等方面的對比,最終選擇了雲南工商學院。專科三年的學習,讓她從一個靦腆、內向的女孩子成長成為一個社交達人;本科兩年的學習,讓她為後來的創業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張兮曼因7歲時的一場車禍,造成了雙腿粉碎性骨折,經過多次手術治療,雖然已經治愈,但不宜劇烈運動,多次手術的疤痕也未淡去。上大學期間,她非常擔心同學們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她,對參加集體活動的意願不強,軍訓也不打算説明情況。

(一)育人育心,輔導員暖心守護

輔導員陳萍教授在整理新生入學資料時,發現張兮曼的情況,第一時間陪她去醫院開證明申請免訓,並且在之後的學習生活中一直對她格外關注,暖心守護她的小秘密,在亦師亦友的相處中,幫助她打開心扉,鼓勵她拓展社交圈,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社團,突破舒適圈,在大學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輔導員陳萍教授的鼓勵下,張兮曼加入了學校的就業創業協會,通過努力還競選上了部長,在校期間參加的20多場比賽陳萍都在現場默默陪伴,比賽中張兮曼拿到個人獎金2W+,也結識了很多小夥伴,收穫了從校服走到婚紗的愛情。

(二)學以致用,直播助農暖人心

2017年暑假,張兮曼回到家鄉石屏縣大橋鄉,此時正是火龍果成熟的季節,作為火龍果的盛産地,大橋鄉有2萬餘畝的火龍果,由於沒有暢銷渠道,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火龍果只能被低價收購,農戶的收益低危。張兮曼結合在學校就業創業協會裏的實踐,選擇直播帶貨這一新興銷售模式,開始了直播賣火龍果,她在田間地頭支起直播設備,由於網際網路客戶下單時,果子還在樹上,直播成本不高,客戶收到的果子是優質且新鮮的,好評如潮,三個月的時間,她帶動大橋鄉村民賣出了2萬餘畝的火龍果,個人收益達到10W+。

(三)教育回訪,抓住人生的轉折

專科畢業後,已經考上專升本的張兮曼卻一心想就業,結合專業創立了石屏凝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和石屏明天建築勞務有限公司。工作不久,她發現所需的專業知識遠遠大於專科學習內容,身邊接觸的人基本都是本科及以上學歷,真正意識到學歷不僅是找工作的敲門磚,也是商業社交的名片。

輔導員陳萍教授回訪就業情況時,聽張兮曼説了她的情況,陳萍結合當前學歷提升的趨勢,為她做了詳細的分析,在綜合考慮後張兮曼決定升學,經過院校對比、專業分析,她回到了雲南工商學院,開啟了她的本科求學之路,在認真完成專業學習的同時,她兼顧兩個公司的業務,還抓住了電商直播的風口,疫情期間在校園裏批發賣花,直播視頻瀏覽量達到30W+,被評為地攤經濟校園模範、校園抖音達人,收益達到3 W+。

“最以學生為中心”的雲工商,全方位育人成就人才。陳萍是雲工商輔導員的縮影,青春的主場上,輔導員雖然只是參與者,但TA們的影子卻在青春的記憶裏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在有限的時間裏,種下希望種子,待生根發芽,開出無限可能的花,用實際行動踐行教育初心,守護學生成長成才。

二、返鄉創業,政府扶持,助力鄉村振興,開啟CEO模式

本科畢業後,張兮曼入職俊發集團有限公司,開始了朝九晚五的生活,疫情期間經濟受到影響,在公司嚴重降薪的情況下,她選擇了離職,返鄉創業。

(一)直播帶貨

返鄉後,張兮曼也曾有過一段時間的迷茫,作為村裏4個大學生之一,當地政府非常重視她,在了解她有創業經歷,並且想在家鄉創業的想法後,村委會向張兮曼推薦申請大學生創業補貼,張兮曼第一時間提交了申請,經審核獲得了3萬元創業補貼,她開始電商直播創業,為家鄉的村民們售賣四季蔬果,助推“一村一品”“電商”“扶貧車間”“訂單農業”,走出了一條“電商+直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路徑,為大橋鄉農副産品突破空間的阻礙“走出去”打開了新的渠道。

(二)成立石屏縣至和工程管理工作室

張兮曼結合自己的本科專業創立了石屏縣至和工程管理工作室,為建築工程項目施工做資料整編和工程預結算。公司創立過程中得到了石屏縣人社局就業政策的扶持,張兮曼按照政策申請每名員工每月1500元的就業補貼,以減緩創業壓力。

(三)協同創立雲南稻道米飯農莊

在石屏縣人民政府的統籌安排下,雲南稻道米飯農莊以農耕文化為魂、田園鄉愁為韻、生態農業為基、古樸村落為形打造鄉村旅遊産品體系,大橋鄉整合各方資源,落實鄉村振興各項政策,組建了戶均不少於1人參與的雲南稻禾米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200畝耕地打造稻田景觀,建設了石斛花溝、稻香餐廳、鄉村集市、半山童趣場、榕樹客廳等旅遊基礎設施,建立合作社與農戶之間的股份合作關係,形成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鄉村治理成效變成産業發展效益。張兮曼作為青年一代的年輕黨員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擔任總經理職務,發揮大學生的知識才能,負責農莊日常的運營,為來訪團隊講解農莊項目,接待企事業單位培訓,組織策劃“趣收割”“趣摸魚”“趣撿鴨蛋”等活動......為把家鄉建設成為“小而精、精而美、高顏值”的幸福鄉村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這裡,一幅綠水青山、産業興旺、村民富饒、鄉風文明的秀美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三、公益之路,回饋社會,踐行責任,兩代人的愛心傳承

張兮曼的父親常年在做公益,曾被中共大橋鄉委員會、大橋鄉人民政府授予“熱心助學 大愛無邊”的牌匾。因受父親的影響,在學校張兮曼也經常參加公益活動,創業成功後,她加入紅河州慈善總會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簽訂了月捐協議,真正開始了她的公益之路,她出資資助家庭經濟貧困學生,在公司招聘中開啟助殘就業活動,聘用了13名殘疾人,盡她所能在公益事業上貢獻力量。

四、重返母校,身份轉變,共話青春,學子與學校的正向成就

雲南工商學院始終秉承“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論,有效實施“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學子與學校之間形成了正向的反饋,張兮曼在雲南工商學院畢業後被學院聘為校友會分會長和朋輩導師,時常回校進行分享交流,在學校創業大講堂的講座上,她以“青春創業夢,彝鄉女企航——電商與農莊共創之路”為題向學弟學妹分享了她的創業事跡。張兮曼表示在雲南工商學院遇到了改變她一生的老師,陪伴她一生的伴侶,學到了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優質的教學資源、校園環境和住宿條件讓她收穫滿滿,在雲南工商學院5年的學習時光,是她青春裏最寶貴的財富,也為現在的工作做好了厚重的積澱。

五、為黨育人守初心,為國育才擔使命

張兮曼是雲南工商學院萬千學子中的一員,她的成功離不開政府扶持和學校教育。雲南工商學院始終堅持以立德為根本,以樹人為核心,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廣大教職工以實際行動踐行“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全方位關心關愛學生,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2023年,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暨全國高校就業工作50強。人才培養是衡量大學辦學品質的核心標準,培養出高品質的人才,是高品質就業的基礎,學校成立119個社團,以社團為基礎實踐平臺,讓學生在社團練就核心素養,提升就業競爭力。通過不斷優化在校專業課程設置、校企合作校外實習實訓安排、專業資格認證及在崗技能提升的全流程培養機制,建立了暢通的人才輸送體系。多年來,學校眾多畢業生進入華為、小米、特斯拉等世界500強、中國500強、行業頭部或上市公司工作,還涌現出一批以全國人大代表袁海波、雲南騎宜騎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楊志國等為典型的優秀校友在社會各個領域發光發熱,真正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高品質教育立德樹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責任編輯:閆景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