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儘早識別孤獨症!孩子有這些“不聽話”行為需警惕

2024-04-02 10:23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不善與人溝通,通常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裏,就像星星一樣,在屬於他們的“夜空”中獨自閃爍,因此也常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就是孤獨症兒童。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大約每100名兒童中就有1人患孤獨症。我國孤獨症患者1000多萬,並且仍有增長趨勢,孤獨症已成為導致我國兒童精神殘疾的首要疾病。

今天是第17個世界孤獨症關注日,讓我們一起走近“星星的孩子”。

什麼是孤獨症?

孤獨症也稱自閉症,是一類發生於兒童早期的神經性發育障礙,病因不清,一般起病于3歲前,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溝通障礙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復性行為等心理髮育障礙,嚴重影響患兒的社會功能和生活品質。

關於“孤獨症”,很多人都曾聽説過,但並不一定真正了解,甚至是有一些誤解。

關於“孤獨症”,常見誤區有哪些?

●孤獨症是因父母的關心和愛太少造成的?

孤獨症曾經被認為是由所謂“冰箱媽媽”造成的。這種理論把兒童孤獨症的責任歸咎於母親給子女們的關心和愛太少。事實上,孤獨症是一種大腦發展障礙,不是父母教養方式所産生的結果。

●孤獨症長大後自己會好?

孤獨症不僅不會隨著時間自己變好,並且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某些表現只會越來越嚴重,最終使孩子逐漸喪失獨立自理的能力。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這種傾向,一定要第一時間帶孩子尋求專業的治療。

●孤獨症兒童多出藝術家?

在臨床實踐中,只有極少數的孤獨症患兒在繪畫、音樂、記憶、心算等方面表現出特長,絕大多數孤獨症兒童的智力發育水準通常低於正常兒童。數據表明,50%的孤獨症兒童智慧處於中度和重度低下水準,僅25%可能處於正常範圍。

●孤獨症會傳染?

孤獨症不是傳染病,將孤獨症人群與普通人群分離的行為是不當的。

●孤獨症兒童不能上學?

大部分孤獨症孩子可以進入普通學校就讀。在早期干預治療後,經過一定的訓練,患兒能夠理解情緒、表現情緒、控制情緒、聽從指令以及具備基礎溝通能力後,是可以正常入學的。

孩子有這些表現時,需警惕可能是孤獨症!

2022年9月,國家衛健委印發《0~6歲兒童孤獨症篩查干預服務規範(試行)》,其中明確列舉了孤獨症的預警表現,具體如下表:

專家提醒,再小年齡的兒童,即使只有細微的跡象,也不能掉以輕心。以下5種細微的跡象,有助於家長早期發現孤獨症前兆,進行早期干預進而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孩子確診了孤獨症應該如何干預?家長可以做些什麼?

如果患兒所在地區有專業正規的孤獨症康復機構,並且家庭經濟條件能承擔干預訓練的費用等,孤獨症的孩子能在第一時間接受正規機構專業、密集的干預訓練,進步會更快一些。

在機構干預同時,家長應做好輔助干預的角色,家長的一舉一動對於孩子的未來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康復之路上父母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了解自己孩子的腦發育水準,學會看發育評估報告,了解自己孩子除了社交、語言等問題,是否還伴隨有其他能區發育遲緩。

第二,了解自己孩子的口腔功能、視力、聽力、感知覺發育水準。

第三,明白自己孩子的診斷(本環節是過程性診斷,可能需要多次就診、看多名醫生,應有耐心)和功能,從醫生那裏了解接下來孩子需要干預的核心或重點內容,好的依從性是促進兒童語言發展的推動力,最好能列出近期的干預計劃,干預一段時間再進行階段性評估,檢驗干預效果,修正下一步的計劃。

第四,了解孩子是否需要進一步做病因學檢查:頭顱核磁、腦電圖、血液學標記物、遺傳代謝檢查等。

如果你身邊有孤獨症孩子,請多給他一點耐心! 

對於孤獨症患者,不區別對待,是我們能給予的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對患兒及家屬的鼓勵。此外,我們能做的還有:

——多了解,多靠近,常關心,多包容:加深對孤獨症群體的了解,簡單直接的語言,更容易與他們溝通,溝通交流時,嘗試順著他們的思維方式“因材施教”。

——尊重接納,平等對待:不要對他們投以異樣的眼光,也不用表現出過度的憐憫,如果有能力,關注一些公益項目,扶持那些需要幫助的家庭,提供機會讓他們融入社會。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哪怕他們生活在另一個“星球”上。如果你身邊有孤獨症的孩子,請多給他一點耐心、一點理解、一點肯定,哪怕只有一點點,對他們都是一種鼓勵。因為他們也渴望被關注,渴望交流,只是不知道怎麼表達……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