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霸淩絕非兒戲,勇敢向校園欺淩説“不!”

2024-03-29 17:5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在數起有關未成年人惡性案件的背景下,校園欺淩這一社會問題再一次“爆燃”輿論場。校園欺淩是當今社會一個嚴重的問題,存在於各個年齡段和學校層級中,不僅對被欺淩者造成身心傷害,阻礙他們的學習和成長,也給學校和社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每個人都應該積極參與到預防校園欺淩的努力中來。

造成校園欺淩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社會環境方面,家庭和社會的暴力行為、不良價值觀的傳遞等的影響,都可能對學生的行為産生負面影響;個人方面,包括欺淩者的個性、家庭背景、自尊心低以及對他人不尊重的態度等都可能導致欺淩行為的發生。

預防和解決校園欺淩問題,需要家校社共同努力。了解校園欺淩的本質是非常重要的。校園欺淩並非是孤立事件,涉及到一人或多人對其他人實施的惡意行為,其表現形式多樣,包括身體上的暴力,言語上的威脅,或是精神上的虐待。孩子們在了解校園欺淩的定義和形式等相關內容後,才能更好地辨別和預防。

營造友善和寬容的校園氛圍是預防校園欺淩的基石。學校應該鼓勵和倡導尊重、互助和團結的價值觀;師生之間的互動應基於平等和公正,絕不容忍任何形式的欺淩行為。學校針對學生、家長和教師開展防校園欺淩教育宣傳活動,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校園和諧的建設中來,多方位加強對校園欺淩的了解和認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對他人的尊重意識。

提供有效的支援和幫助渠道是至關重要的。受害者在面對欺淩時往往感到無助和孤立,因此,家庭、學校、社會應建立一個安全的環境,形成三方合力,讓被霸淩者能夠尋求幫助並及時得到支援。學校可以設立匿名舉報渠道或心理諮詢室,為受害者提供專業的輔導和諮詢服務,幫助受害者恢復自信、面對困難,同時也對欺淩者進行心理疏導,引導他們積極改變行為。教師和家長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密切關注學生的行為和情緒變化,及時發現和介入欺淩事件,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支援。

加強法律意識和法制教育。校園欺淩行為嚴重侵犯了被欺淩者的合法權益,被欺淩者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勇敢向校園欺淩説“不!”。學校應制定嚴格的校規校紀,明確欺淩行為的嚴重性,加強對違規學生的管理和教育;學校和社會應聯手合作,加強學生的法律知識教育,明白欺淩行為的法律後果,未成年不是犯罪的“保護傘”。同時,社會要建立健全的法律體系,嚴懲校園施暴者,以儆效尤,將校園欺淩的苗頭扼殺在搖籃之中。

預防校園欺淩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參與。只有家校社齊心協力,通過綜合施策,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校園環境,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快樂、自由地學習和成長。(宜賓市江安縣教育和體育局 楊維琴)

【責任編輯:閆景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