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紅色養分”培育新時代青年的志氣、骨氣、底氣
祭掃革命先烈、參觀英雄故居、遊覽紅色舊址……清明將至,緬懷先烈的紅色之旅持續火熱,廣大師生走進烈士陵園、革命舊址、紀念館等紅色景點,傾聽歷史迴響,感受家國情懷。
“述往思來,向史而新。”走進新時代,每一方紀念碑、每一座英雄墓地、每一齣紅色地標都勾勒出了英雄的共産黨人為了革命事業而不懈奮鬥、不畏犧牲的歷史剪影。架起紅色資源的“歷史鏡頭”,充分發揮紅色地標的效能與效用,把研學、旅遊與紅色教育融為一體,在遊覽祖國秀美山川的同時,讓廣大師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學習革命歷史知識,在瞻仰緬懷中賡續“紅色根脈”、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力量”。
“紅色根脈”,貴在傳承。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和文化,其中一份璀璨的遺産便是“紅色血脈”——革命先烈用鮮血鑄就的艱苦奮鬥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回顧歷史,我們看到了無數英雄的事跡和故事,無數革命先烈用年輕的生命換來的今天幸福生活。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這些紅色資源,既要充分利用革命聖地、紅色舊址、革命歷史紀念場所等有形、可見可感的紅色資源;又要通過不斷地記錄、推廣,用好承載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的詩歌、文獻等無實體的文化資源,以回顧歷史、感悟革命、保護資源為宗旨,把紅色資源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在加強青少年曆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護好“紅色根脈”。
“紅色基因”,熠熠生輝。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兒童若能從小就樹立遠大的理想,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家鄉,立志成才,積極向上,這便是一股無形的強大力量,在默默地影響著祖國朝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因此,紅色基因傳承要從小抓起、從早抓起,將紅色資源融入到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不同領域的個人發展全過程中,讓愛國愛黨的種子深植在每個人的心田。同時積極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本著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的初心,將紅色資源、教學資源、家校資源、社會資源相結合,在多方面主題活動中堅持實踐與理論共存,活動與領悟共通,讓“紅色基因”的底色更加純正鮮亮,在新時代燦爛綻放。
“紅色力量”,持續迸發。“吾不欲為學者,願成功一事業家。”這是英才李碩勳的愛國赤子心;“少年要發奮,求學要有志,不僅學文化,志在為國家。”這是英雄余澤鴻的責任擔當;“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這是烈士趙一曼巾幗不讓鬚眉的革命氣概……革命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壯麗的歷史篇章,以一腔熱血照亮國家前進的方向。如今,這些故事至今仍在鞭策著我們不斷前行……站在新起點,踏上新征程,我們要感悟革命思想,發揚紅色力量,通過開展主題活動、重走革命聖地、慰問革命老兵志願活動等,向先進榜樣學習,從革命英雄、革命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紅色是中國共産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紅色資源星羅棋佈……”歷史長河川流不息,時代精神代代相傳。紅色血脈是我們的根、我們的力量和希望,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傳承革命先烈們堅定的信仰、不屈的意志、頑強的鬥爭精神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增強新時代青年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韶華,不負時代。(宜賓市江安縣教育和體育局 李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