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湖南長沙:五育並舉培育“五氣”學子

2024-03-27 09:45

來源:人民教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長沙岳麓書院,對莘莘學子深情寄語:“希望同學們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珍惜時光好好學習,掌握知識本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係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聰明才智。”近年來,長沙教育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守正創新,把立德樹人與弘揚湖湘文化、長沙精神結合起來,以五育並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培根鑄魂,涵養胸懷天下的正氣

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青少年在中小學階段的學習時間長達12年,正處於“三觀”奠定的關鍵時期。為幫助學生係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長沙教育把德育擺在突出位置,通過打好“整合資源、創新載體、培育傳人”的組合拳,著力培養“有根有魂”的時代新人,涵養長沙學子胸懷天下的正氣。一是聚焦“土壤正”,打造特色課程。長沙紅色基因鮮明,是“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的革命聖地。此外,長沙教育底蘊深厚,據不完全統計,長沙有百年名校、百年老校50多所。為此,長沙教育深耕湖湘熱土,整合紅色資源,以“一校一特”為抓手,挖掘和傳承“校史中的紅色基因”,探尋毛澤東、劉少奇、楊開慧、雷鋒等革命先輩在長沙學校的故事。把課堂搬進橘子洲、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劉少奇故居、雷鋒紀念館等紅色景點,把學校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起來,打造“有風景的思政課”德育品牌,引導學生做到學、思、用貫通和知、信、行統一。長沙市芙蓉區整合利用轄區隆平水稻博物館、湘繡、湘茶、湘瓷、老城老街等紅色資源,繪製區域紅色地圖,培養紅色小講解員,開發“行走的思政課堂”之“讀行芙蓉”紅色研學課程手冊,受到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二是聚焦“理念正”,變革學習方式。著力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以構建“大思政”格局為引領,依託全省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集體備課平臺,聘請優秀思政課教師組建專門團隊,探索多樣化、互動化、生動化、協同化思政課教學。創建省級中小學思政課改革創新示範區2個,18所駐長高校、6個區縣(市)100余所中小學參與其中,致力於促進思政教育各學段有機銜接、前後貫通、有序遞進,尤其是通過開展跨場地、跨學科、跨學段的紅色教育活動,讓紅色成為青少年成長底色。積極開辦“我是接班人”網路大課堂,通過網路聯校、電視、直播平臺等渠道,面向中小學生開設思政德育、心理健康、生命安全、傳統文化等特色網路課程,探索網路育人之道。三是聚焦“行為正”,培育紅色傳人。從2003年開始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將“理想信念、國家認同、公民素養、人格品質、行為習慣”作為重要指標,並將紅色文化、革命傳統等內容納入命題範圍,引導中小學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評價理念。充分發揮雷鋒家鄉學雷鋒的優勢,成立“長郡義工”“五彩麓山楓”等一大批青少年優秀志願服務隊。近兩年,全市中小學共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200余萬次,長沙市教育局被評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近年來,長沙市1人獲評全國道德模範、1人獲評全國教書育人楷模、5名教師獲評“中國好人”、3名學生獲評全國新時代好少年、26人獲評湖南新時代好少年。

二、智慧教學,涵養善學樂思的才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闢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長沙作為“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創建區域,如何把握好智慧教育的發展機遇,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實現個性化發展,對推進長沙教育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是開發智慧課堂,提升智慧化學習水準。開發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聯通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和湘教雲平臺,建成覆蓋所有學段、所有學科優質教育資源的長沙智慧學堂。積極推動以智慧終端為載體的智慧課堂,支援156所學校探索智慧教學,互動式多媒體教室覆蓋率達到99.44%。開展全流程互動教學,通過伴隨式、無感知方式採集學生全過程學習行為的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優勢和潛能,再精準推送個性化學習資源,努力讓每個孩子得到合適的教育,也讓大規模的因材施教成為可能。二是創新智慧評價,提升精準化教學能力。圍繞學生、教師、學校三大主體,構建涵蓋11個一級指標、48個二級指標、123個三級指標的測評體系,挖掘“教、學、研、管、評、測”全鏈條大數據。探索並運用多水準學生成長百分等級模型(SGP增值模型),精準量化學生學業成長、教師教學效能、學校發展增量,追蹤學校從起始年級到畢業年級學業品質的增值變化,突出考察學校對學生學業進步和能力提升影響的凈效應,切實解決因起點不同帶來的評價不公難題,引導學校師生“不比基礎比進步幅度”,激發不同層次學校的發展活力。這項評價改革獲評2022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三是堅持智慧閱讀,提升多元化思考能力。大力推進書香校園建設,充分利用智慧教育讀書平臺,充分挖掘優質數字閱讀資源,精心組織“書香進學校”“青苗計劃”閱讀實踐活動以及“百師千課”公益大課堂、“書香校園·智慧共用閱讀”品牌活動,開展師生共讀、名家領讀、親子閱讀等讀書行動,讓學生在閱讀中把知識化為智慧,擦亮精神底色,提升思考能力。2023年,長沙作為全國市州唯一代表先後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和全國教育數字化現場推進會上分享智慧教育工作經驗。

三、強心健體,涵養陽光自信的朝氣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學生成長環境不斷變化,疊加新冠疫情的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問題更加凸顯。長沙教育堅持體育和心理健康工作同頻推進,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駕護航。以全維度管理保障陽光體育運動。一是堅決杜絕擠佔體育課和大課間的現象,保障學生每天陽光鍛鍊1小時;二是依託教育部智慧體育共同體項目,聚焦“教會、勤練、常賽”,常態化開展智慧跳繩、智慧足球、智慧跑步、智慧游泳等運動項目;三是制訂學生運動管理方案和平衡膳食營養計劃,為體質健康不達標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運動處方和營養處方,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岳麓區虹橋小學堅持把體育作為“第一課”,實行體育課程個性化定制,每學期舉辦師生家長全員參與的趣味運動會,6年時間學生體質健康優秀率實現從5%到68%的迅速提升。長沙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連續3年實現增長,2022年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優良率分別為96.83%、51.79%,同比提高2.73%、19.04%;2023年全市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率同比下降1.55%。以全過程呵護培育“陽光心態”。一是常態化開展健康教育,出臺心理健康工作“十五條”措施,保障心理健康工作經費固定投入,專設心理健康課程,推進心理健康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深度融合。二是實時進行監測預警,各學校均配備專(兼)職心理教師,設置心理委員開展朋輩互助,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成長檔案,把家校溝通作為學生心理預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時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三是“一對一”開展諮詢服務,通過電話、網路、面詢等多種方式,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專項諮詢,對心理危機個體做到早識別、早轉介。四是及時進行干預處置,借助現代資訊技術,建立心理危機預防和快速反應處置機制,醫校合作建立綠色通道,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和相關部門協同聯動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

四、審美潤心,涵養怡情悅性的靈氣

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重視美育是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與多樣化成長的需要。長沙教育堅持以美潤心、以美育人,不斷加強和改進藝術教育工作,涵養學生怡情悅性的靈氣。一是搭建美育課程體系。與省市博物館、美術館、劇院、非遺館合作,出版富有長沙特色的《美育》地方教材,充分挖掘、整理各學科蘊藏的美育元素,開展跨學科融合教學,全面培養學生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發動全市青少年積極開展“雷小鋒”“雷風俠”等動漫作品設計和推廣活動,得到熱烈響應。二是探索智慧美育體系。開發《博物館裏的美育課》《戲畫西遊——傳統文化進校園》等網路課程,創設《美育》地方課程線上公益課堂,研發“空中藝術課程”,構建線上與線下結合、虛擬與現實融合的美育體系。遴選132所城區優質學校作為網路聯校主校,通過資訊技術,採用“1+N”方式對接392所鄉村學校,讓城鄉學生同步上音樂課、美術課,打破學校育人的時空邊界,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需要。三是變革美育評價體系。在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兩大維度分別設置辦學特色、興趣特長等指標,在藝術素養維度分學段設置藝術興趣、審美修養、理解鑒賞、表現創造、藝術特長等評價指標,率先推行藝術中考,將成績納入綜合素質評價,激發學校育人理念轉變與美育發展的內生動力。目前,全市掌握1—2項及以上藝術愛好或特長的中小學生佔比分別提升至100%、70%。

五、出力流汗,涵養務實肯幹的底氣

針對部分學校勞動教育存在“弱化、軟化、淡化”現象,長沙市堅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凝聚合力、創新機制,涵養長沙學子務實肯幹的底氣。一是構建勞動育人新格局。建立多元主體協同共育機制,市委、市政府將勞動教育納入“十四五”發展規劃,學校對勞動教育進行整體設計、系統規劃,將家務勞動納入學校課程管理範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積極創造條件向家長宣傳勞動教育的價值,形成“政府導、學校教、學生做、社會補、家庭督”的勞動教育工作聯動新格局,創建省市級勞動教育實驗校257所。二是塑造勞動課程新樣態。開發遞進式課程,以6大領域、16個模組、1000多個項目為內容,形成小學、初中、高中互相銜接的課程體系。推進學科大融合,以天心區桂花坪小學《走進桂花 四季芬芳》、岳麓區博才白鶴小學《中草藥探究》等跨多門學科課程為代表,建構了勞動教育與學科課程整合主題、研學一體化設計主題、專題項目群融合主題等綜合類課程體系。推動數百所學校開發“一校一品”主題化綜合勞動課程,開發數字化勞動文化課程、思維課程、實踐課程、趣味課程,在實踐中彰顯勞動課程的綜合育人價值。三是架構勞動保障新機制。為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勞動實踐需求,推進不同層級、不同類型的勞動實踐基地建設,目前全市已建成校外勞動實踐基地231個。運用智慧化手段設置集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為一體的虛擬勞動場景,如雨花區砂子塘吉聯小學開展智慧種植,通過平板電腦監控水溫、濕度、空氣等,智慧完成雨水收集、肥料處理、陽光板調控等問題,推動智慧化時代勞動教育轉型。同時,為學校配備必要的專任勞動教育教師,推出國內首個普通中小學校勞動教育狀況評價指標,確保勞動教育有場地學、有教師教、有評價促,推動勞動教育常態長效開展,不斷提高學生勞動素養。

(孫傳貴 作者係湖南省長沙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人民教育》2024年第2期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