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街校社共建”解鎖大學生服務基層“青春密碼”

2024-03-27 09:0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每逢週末,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塔山社區的“週末小院課堂”裏總會傳來歡聲笑語,音樂、繪畫、手工……豐富多彩的特色課程讓社區的孩子們流連忘返,沉浸其中。

授課老師是來自魯東大學初等教育學院的大學生志願者。結合該校基礎教育專業優勢,志願者們利用週末時間為社區孩子提供音樂、繪畫、手工等內容的培訓指導。家長劉女士感慨,這樣的課堂非常有意義,讓孩子擺脫了電視和手機,豐富了週末生活。

“自‘週末小院課堂’成立以來,魯東大學師生為社區居民解決了很多急難愁盼問題。”看到孩子和家長都滿意,塔山社區黨委書記陳妍連連稱讚。

近年來,魯東大學以志願服務為載體、以社區服務為主戰場,連結校地項目資源與社區服務需求,打造出“1+2+N”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模式,開啟“街校社共建”新局面。

強化專業優勢,建百餘社區實踐基地

“讓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區、紮根基層,結合所學專業與技能經驗,開展針對性、項目化的志願服務活動,是魯東大學青年學子的一門大思政課。”在魯東大學團委副書記苑蕾看來,社區是志願服務的主場景,是青年志願者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渠道,也是共青團服務大局、服務青年的新空間、新平臺。

據介紹,自魯東大學“1+2+N”大學生社區服務計劃實施以來,24個學院團總支採用1對1、1對N的形式對接12個街道的150個社區,建立社區實踐服務基地百餘個。社區服務計劃的一大特色是學生將專業所長與社區所需緊密結合,各學院帶領學生以更專業、更精準、更系統的學科知識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服務青少年注入活力。

其中,教育科學學院發揮心理學專業優勢,與奇南社區、芝罘屯社區合作共建了兩個社區心理服務站。“我們會結合社區青少年的情況,及時向專業課老師請教,調整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循序漸進帶入到個訓方案實施中。”團隊成員張迎迎説,“在實踐的過程中,我結識了很多有趣的小朋友。我在幫助他們成長的同時,自己也收穫了很多知識,能力得到提升,這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做志願服務的意義”。

聚焦社區街道和基層群眾關切的突出問題,魯東大學圍繞參與社區治理、普及法治知識、開展課後服務、組織社會調查、開展文化宣傳、促進社區團建等領域不斷開拓服務內容,打通青年志願者服務基層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打造品牌項目,細化特色挖掘

魯東大學圍繞建立結對機制、校地雙向賦能和項目化推進等內容,積極開拓校地合作教育新格局。在實踐過程中,按照“一社區一特色,一學院一品牌”的思路,整合優化服務資源,精心設計服務內容,打造一批具有魯大特色的青年社區實踐志願服務新品牌。

“健身氣功對健體養心、修身養性具有重要作用,很多老年朋友都喜歡習練健身氣功,但因缺乏專業指導,導致動作不規範,甚至誤傷身體。如何讓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惠及百姓,是我們當代體育人應該做好的事情。”健身氣功國家級裁判員、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學院副教授劉曉黎説。

魯東大學體育學院積極發揮專業及人才優勢,持續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進社區活動。學院健身氣功團隊先後參與志願服務百餘次,志願時長達千余小時,面向社區群眾傳授傳統體育運動,宣傳普及健身氣功知識,弘揚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社區活動,為社區激發新活力。

“每天下午4點半以後,往往我們還沒下班,孩子們已經放學回家了。社區周圍沒有託管班,孩子只好自己待在家裏,這無形中牽扯我們的工作。如果在社區能有一個既能看管孩子又讓家長放心的地方就好了……”這是居住在社區的一名外賣送餐員給社區的留言。

魯東大學文學院與建昌街社區結對,深入社區群眾走訪調研,經詳細調研,雙方聯合在社區開辦以“益起成長”為主題的公益“四點半課堂”。大學生志願者每週週二和週五準時出現在社區,為新就業群體子女一對一輔導作業、拓展知識,有效緩解了社區新就業群體家長在孩子看管教育方面的顧慮和擔憂。

編織工作網,強化組織保障

魯東大學團委社區實踐相關負責人介紹,自活動開展以來,學校立足共青團“三力一度兩保障”工作格局,制訂《魯東大學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工作方案》,堅持區域共建、保持常態、項目化實施、社會化運作工作原則,按照試點先行、連點成線、畫線成面的工作思路,建立區縣、街道、社區與高校三級聯繫網,對接芝罘區內的12個街道的150個社區,發動806個團支部,組織萬餘名學生參加,服務社區居民萬餘人次。

同時,學校聯合所在區域的芝罘區委組織部、共青團芝罘區委,對接地方共青團工作資源,共同搭建平臺賦能社區實踐育人工作,成立服務新就業群體校地流動團員團支部,引領團員青年以團組織為主導廣泛建立志願服務、創業互助等具有穩定功能的團屬青年社團,主動投身社區治理,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安全護航、創業指導、牽手結對等定制化貼心服務,助力芝罘區青年宜居城區、青年立業城區、青年樂享城區、青年有為城區建設。

“社區實踐計劃是共青團引領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的有效載體,我們要以發展眼光看待青年參與社區治理的新動向,提升青年自我組織、自我服務的能力,著力打造一批叫得響、可持續的特色‘青’字品牌,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讓社區實踐計劃成為解鎖青年成長成才的‘密碼’。”魯東大學團委書記張傑説。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