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大學在校生從受助者成長為助人者

2024-03-27 0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24歲的回族學生馬明明,就讀于寧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教育)專業本科四年級,求學路上曾獲得多次助學金和獎學金支援。3月11日,他把最新獲得的一筆2000元獎學金,“愛心傳遞”給了家鄉由團石嘴山市惠農區委認定的身處困境的7名少年兒童。

當天下午,馬明明和團惠農區委幹部一起走進位於育才路街道和河濱街道的兩名困境小學生家中,送去了書包、文具、足球、舞蹈服等禮物,鼓勵他們“要好好學習,千萬不要放棄”。這些禮物都是寧夏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用馬明明捐贈的2000元購買的。

馬明明捐贈的這筆善款,來自他今年1月初收到的2022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的獎學金。3月4日,他以線上轉賬的方式,捐給了寧夏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開展的項目之一——“希望工程·點亮微心願”。他説,今年3月5日是全國第61個學雷鋒紀念日,“想借此機會將志願服務和助人為樂的精神傳遞下去”。

捐出這筆錢之前,他沒跟其他人商量。轉賬成功後,他告訴寧夏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王存博:“這是我代表青年志願者群體、代表參加惠農區‘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青年大學生捐的。”

2000元對於馬明明來説,不是一個小數目,夠他在學校生活兩個月。馬明明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西海固地區的一個農村家庭長大,2020年,他和弟弟跟著父母勞務移民搬遷到了地處寧北的石嘴山市惠農區生活。目前,他的父親靠體力勞動賺錢養家,母親在家操持家務,弟弟在工廠謀生。

上高中期間,每學期1000元的助學金支撐著馬明明的伙食費、學習資料購置費等,直到2019年他被寧夏大學少數民族預科班錄取。2020年就讀寧夏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教育)專業後,他又獲得了寧夏燕寶助學金和火箭軍礪劍助學金的接續資助。

“受過幫助,就要傳遞愛心”逐漸成了馬明明為人處世的一個原則。到銀川上大學後,每逢學校團組織舉辦志願服務活動,只要和學習時間不衝突,他都會積極報名參加,去老年公寓看望老人,去福利院陪特殊青少年聊天、唱歌、打籃球、畫畫,看望退役老兵、聽黨史故事……參加這些活動的交通費、餐費等開支,他從生活費裏擠。

參與過多次青年志願服務和愛心捐贈後,馬明明對團組織有了更多的親近感和歸屬感,逐漸體會到,“人在年少時,遭遇物質或精神困境並不可怕,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在寧夏,近年來,像馬明明這樣利用個人獎學金和零花錢參加公益捐贈的學生越來越多。公益慈善並不是‘奢侈品’,而是人人可為、互相傳遞的‘日用品’。”王存博表示,寧夏青基會期待社會公眾更多地參與到希望工程事業中,為青少年發展提供新助力、播種新希望。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