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大學生職業規劃:整合資源,提高職業發展力

2024-03-26 08:56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作為大學生邁向社會的關鍵一步,就業不僅關乎個人的茁壯成長、向陽發展,更承載著社會、學校、家庭的多方期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強化促進青年就業政策舉措,優化就業創業指導服務。

2024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79萬人,同比增加21萬人。在“金三銀四”的“春招”季,他們求職順不順、工作優不優、發展好不好,已成為社會關心的熱點話題。當前,大學生就業面臨怎樣的新趨勢?為實現高品質充分就業,還要破解哪些難題,又有哪些途徑可以開拓、哪些舉措應該強化?

為深度剖析這一問題,本版推出“為大學生高品質就業尋良策”系列報道,通過記者的調研採訪,分別從職業規劃、求職服務、就業幫扶、觀念引導等方面入手,探索大學生高品質就業之策,並邀請專家學者與一線工作者暢所欲言、支招求解。

這段時間,大學校園裏時常聽到一個高頻詞——職業規劃。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校賽、省賽陸續開展,學生參與熱情高漲。一個多月以後,全國總決賽即將拉開帷幕。

顯然,增強大學生生涯規劃意識,指導其及早做好就業準備,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但如何幫助大學生們做好職業規劃,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職業規劃的價值與意義是什麼?職業規劃須避免哪些認知誤區?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職業規劃提升大學生職業發展力

范牧畢業于一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當年,考上大學時,家裏人甭提多高興了。可入學後,沒有家長管著,我天天打遊戲、刷劇,畢業後也沒找到滿意的工作。”如今,工作五年的他,已經換了三家公司,職場之路頗為不順。“當初為什麼沒好好讀大學”,是他時常懊悔的一件事。

“部分學生在大學期間可能會感到迷茫,不知道將來想從事什麼職業。但實際上,學生一進入大學就應該思考未來的職業道路。”華東理工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教師陳偉傑表示,通過職業規劃,學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優勢和潛力,從而設定較為明確的職業目標。

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丁莉婷認為,大學生求職,本質上是自身能力素質與社會發展需求相匹配、相適應的過程。“當前,存在兩方面的供需匹配問題:一是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際能力無法滿足職場要求,二是社會資源供給無法完全滿足大學生的發展需求。”

“因此,大學生要不斷通過學習實踐提升綜合能力,以具備滿足社會需求的職業發展力。而職業規劃,正是深化學生對時代發展背景和職業發展規律的認知、形成客觀穩定的自我認知,並提高職業發展力的有效途徑。可以説,職業規劃對大學生非常重要。”丁莉婷坦陳。

大學生職業規劃須破除誤區

記者採訪發現,對於職業規劃,部分大學生仍存在一些認知誤區。

通過長期觀察,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于坤總結了三個主要誤區。“第一個誤區是學生簡單地將職業規劃等同於‘個人成功學’。追求職業成功雖是個人生涯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職業規劃旨在實現個人與社會的良性適應與共生發展,強調在為社會作貢獻的同時實現個人價值。新時代中國青年,應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鬥的理想信念、形成服務國家社會的責任擔當。第二個誤區是個人規劃與社會需求脫節。大學生需確保個人發展需求與社會資源供給、個人能力素質與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相匹配。如果對自身和社會環境認知不足,就可能出現規劃脫離現實的情況。因此,大學生應構建相對成熟的自我認知與評價體系,深入了解當前職業環境與就業形勢,鍛鍊面向實踐的職業發展力。”于坤説,第三個誤區是過度規劃,導致失去可操作性和韌性。當今時代變化迅速,職業規劃無法為學生精確判斷發展形勢並精準找到職場崗位,只能通過解決“去哪”的方向性問題和“如何去”的方法性問題,為大學生提供相對確定和穩定的心理預期。“因此,職業規劃要體現動態適變性,過度規劃可能導致無法適應社會變化,反而效果不佳。”

陳偉傑表示,部分學生對自身能力、優勢和潛力缺乏深入了解,盲目追求熱門行業和高薪職位。還有部分學生忽視綜合素養的提升,過於重視專業成績和理論學習,缺乏實習、兼職或志願服務等經歷,導致在面試和實際工作中表現不佳。“還有部分學生認為高學歷等同於好工作。但對於企業而言,學歷只是門檻,個人未來成長的高度更多取決於能力。”

讓大學生學會整合資訊、知識和資源

如何讓大學生正確認識職業規劃,做好職業規劃?

陳偉傑建議,學校可設立專門課程,讓學生了解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並掌握相關規劃技巧和方法;提供職業諮詢個性化服務,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職業發展方向,制定適宜的職業規劃;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高品質的實習機會,以及更貼合用人單位需求的就業指導,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行業職業特點,從而更好地規劃職業發展。

“優化大學生職業規劃,政府、高校、就業單位、第三方機構等應協同合作,搭建大學生職業發展社會支援體系,打破多主體間的業務壁壘和行政壁壘,形成以大學生職業發展為中心的知識及資源系統。同時,就業單位等應深入參與大學生培養全過程,從源頭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提升職業發展力。”于坤表示。

為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中國人民大學加強學生就業工作規範化建設,明確校院兩級就業工作評價指標,構建校院協同就業指導服務工作體系,為學生提供分階段、精準化的職業發展指導,以及有溫度、高品質的就業服務和充足適配的就業崗位資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能力提升。

于坤介紹,學校歷時三年打造出國內高校首個智慧職業發展中心平臺。該平臺以提升學生職業發展勝任力為專業牽引,借助數智化技術賦能,提供了治國理政、經世濟民、學術領軍、全球治理等人才全週期發展樣板路徑;以勝任力體系貫通課程、實訓、服務等模組,形成了涵蓋學生在校勝任力培養與畢業後持續關愛服務,以及匯聚學生、學院、學校、校友、社會等多方力量的就業育人工作數字化生態。

“平臺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服務,對我們的職業規劃和求職就業幫助很大。”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2021級本科生黃柔嘉説:“職業測評模組,幫助我們明確自身優勢和未來發展方向。在備戰求職的關鍵時刻,AI面試模擬、智慧簡歷修改等功能,提升了我們的求職效率和成功率。‘隨叫隨到’的智慧客服讓我們在求職時更加安心和自信。”

在陳偉傑看來,家庭也要為大學生職業規劃提供幫助。比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參與不同類型的活動,進行自我探索和外部探索,從而更好地規劃職業生涯;也可以利用自身職業經驗和資源,幫助孩子深入全面了解不同職業的特點和要求,為他們的職業規劃提供資訊和建議。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