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多校呼籲畢業生不要盯著考研考公 面對就業 他們怎麼做?

2024-03-25 09:07

來源:央廣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央廣網北京3月25日消息(記者馮儀)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節節攀升。教育部數據顯示,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79萬,同比增加21萬。一邊是日益增長的研考、公考競爭壓力,一邊是政府、學校呼籲促進畢業生就業。面對即將到來的畢業季,學生們會作出怎樣的選擇?校方又有怎樣的建議?

多所高校呼籲畢業生不要只盯著考研考公

2024年3月初,多所高校發出倡議書,提倡畢業生積極就業。據公務員考試網數據,2024年國考報名總人數超291萬人,再創新高。而教育部消息顯示,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全國報考人數為438萬,相比2023年下降了30余萬。

2024年2月,浙江理工大學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中心在公開信中稱,要堅持“兩條腿走路”,主動邁出求職“第一步”,不要只盯著升學考公考編,可以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服務國家戰略,投身到中小微企業就業,投身到基層就業,報考“特崗教師”“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到部隊建功立業等,讓青春出彩,讓人生昇華。

安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致學院2024屆畢業生就業倡議書》中提到,希望同學們全面考慮各種就業崗位的價值和與自身能力的匹配度,特別是要將個人發展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不僅關注升學、考公、考編等傳統路徑,更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投身中小微企業、基層服務,如特崗教師、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項目,甚至考慮參軍報國,在部隊中建功立業,讓青春煥發光彩,實現人生價值。

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2月發出的倡議書提到,體制內和政策性崗位供給有限、企業崗位需求收縮,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畢業生就業競爭激烈、就業形勢嚴峻。同學們和家長們應科學研判當前的就業形勢,及時關注就業政策變動,全面了解就業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各種就業崗位所特有的價值,以及與同學們自身性格能力的匹配度等,合理定位求職目標。

面對就業 她們怎麼做?

她們來自公認的“考研難”專業——經濟學、英語。

出生在成都的小許目前就讀于中國民航大學的英語專業。大三的她高考分數超過四川省文科一本線40多分,本可以報考一所重慶的重點大學,但在媽媽的建議下選擇留在了成都本地。“一開始就是奔著找工作去的,不然也不會報現在這個學校了。”小許沒有考慮過考研、考公務員。因為家人的意見,她傾向留在家鄉。“大一的時候我就開了網店,現在每個月收入能有幾千元。”小許經營的網店主要售賣動漫IP周邊,寒假期間一個月的收入曾達到萬元以上。

小許想要就業,基於自己的現實狀況:雖然就讀于英語專業,但卻對考上研究生沒有太大信心。網店的收入給了自己一定的底氣,不用因為收入急於找工作。在小許看來,周圍的同學和朋友的就業情況與所讀的專業也有很大關係,在中國民航大學,與航空行業緊密相連的專業,例如空中交通管理能有更對口的就業崗位。

同樣,雖然沒有拿到正式畢業證,但李紅暫時不用為自己的工作擔心。她將於2024年暑假大學畢業,目前已經拿到了一家公司的工作邀約。她是江西人,就讀于一所西南地區的211大學的經濟學專業。“我覺得經濟學考研競爭壓力很大。”李紅認為,自己屬於“被迫就業”的那類學生。而她所在的學校和專業,考研率頗高。“經濟學專業考研其實競爭壓力很大,一些好的學校甚至需要考400分以上才可能被錄取,如果僅僅過了國家線是不夠的。”李紅原本也有考研的打算,2023年,大部分高校公佈了研究生招生章程之後,李紅的心態有些搖擺。她發現自己最初的目標院校招生人數不多,擔心自己不能成功上岸,便換了一所目標院校,卻又不捨得放棄秋招找工作的機會,最終還是參與了當年的研究生考試。但彼時備考研究生的意願已不太強烈,最終她還是決定全力準備就業。

“從9、10月開始投遞簡歷,11月初拿到了一個offer,我總共投了上百份簡歷,邀約面試的有十來家,最後錄取的有兩家。”李紅最後選擇回到家鄉江西,從事採購工作。對她來説,一份滿意的工作包含三個要素:薪資待遇、基本的員工福利;公司規模;行業的發展前景。

早準備 早行動 求職時更佔優勢

據李紅反饋,與自己同齡的很多同學之所以繼續選擇升學、考公,有諸多原因:“在剛上大學的時候,很多同學的思維還停留在好好學習,獲得更好的成績上面。而對就業很有幫助的實習經歷卻沒有多少。”李紅在大三時擁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實習,但實習內容與自己所學的專業並沒有強關聯。此外,她認為,能否獲得更多、更優質的實習經歷,與學校所在的城市也有很大關係。“有一些地區的企業可能對實習生的需求不大,即使大家想找到合適的實習也比較困難。而用人需求比較大的網際網路企業,在某些城市也比較少。”

北京科技大學招生就業處相關負責老師提到,大學生對於就業的期待往往比較理想化,特別是在實踐不多,對於職業和工作環境並不了解的情況下,畢業生對於職業的要求普遍存在一定的片面理解和刻板印象。另一方面學生的家庭對於學生擇業的期待影響也越來越大了,特別是一些學生父母對於體制內單位的推崇,對於當下就業市場新變化新機遇的不了解和不接受,也為目前學校就業工作的開展帶來新的挑戰。

記者查閱今年高校就業政策發現,不少高校都為促進畢業生就業作出不少努力,其中不乏舉行宣講會、招聘會、為本科學生組織集體實習等。除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等教育部主管的各類就業服務網站外,各大高校往往會開設本校專屬的學生就業服務網站。

北京科技大學招生就業處相關負責老師表示,今年,北京科技大學開展四項計劃促進畢業生就業:一是開展畢業生賦能計劃,通過開展就業調研,實現精準動員和就業指導,讓畢業生儘早進入求職狀態,通過訓練營等形式幫助學生提升求職能力。二是開展訪企拓崗計劃,制定一把手帶頭走訪用人單位的任務,落實落細教育部“訪企拓崗”的工作要求,讓校院領導親自為畢業生跑資源,挖機會。三是校園招聘提速計劃,實現“周周有雙選,月月有大型”的校院招聘安排,邀請更多的用人單位進校招聘,做好校園招聘服務。四是開展就業兜底計劃,針對求職困難的學生建立臺賬、細緻摸排,深入了解困難學生的實際問題,提供一對一幫扶指導和單位推薦,為困難學生就業兜底。

該負責人認為,本科生在就業的過程中和研究生相比並不是完全沒有優勢的,比如本科生年齡更小更具可塑性,企業的用人成本和職業規劃更靈活,這些都是本科生就業的顯著優勢,但是這些年由於學生普遍考研的意願比較強,願意就業並積極就業的本科生的數量相對並不多,所以就會導致一些就業市場上優秀的本科生比研究生更不好招的局面。如果本科生能早準備早行動,其實找一份工作並不難,從自我規劃來説,認識並深耕一個行業,在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比直接讀研更重要。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