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白天上班、晚上學藝,“非遺夜校”吸引的不僅是年輕人

2024-02-05 08:3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京畿造·非遺工坊”的學員們正在學習製作敦煌壁畫。受訪者供圖

工作日晚上7點鐘,北京東四環的一家商場裏熱鬧非凡,擠滿了下班來聚餐和購物的顧客。有一群年輕人卻直接跑向地下一層某個清靜的角落,“白天上班,晚上學藝”。

他們正在奔赴“非遺夜校”。

在“京畿造·非遺工坊”(以下簡稱“京畿造”)裏,由幾張桌子拼起的長桌,是這個“非遺夜校”的主陣地。兩位老師擺放好學員們需要的用品,以及每個人此前的作品。按照進度,這是他們學習敦煌壁畫的第四次課程。

有人咬著麵包匆匆忙忙衝進來:“不好意思遲到了,今天加班。”有個姑娘拖著一隻大行李箱進門,她出差剛回京還沒來得及回家一趟。還有個男生,因為出國旅行缺席一次課而略顯焦慮,決定今天追趕一下學習進度。

90後老師張楠依次觀察每個學員的畫作,輕聲給出修改意見。學員用畫筆輕點調色盤裏紛繁的顏料,描繪他們心中最美的敦煌壁畫。古老的傳統文化氛圍瀰漫于整個空間。

打造有趣、有意義的非遺學習空間

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下半年,網上掀起過一輪“夜校熱”。如今在大眾點評、小紅書、美團等平臺上搜索關鍵詞“夜校”,你會看到豐富多彩的場所和課程內容。

在北上廣等城市,既有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傳統夜校,也有聚焦某些領域、頗受年輕人青睞的新型夜校。

而主打傳統文化的新夜校,或者專門的“非遺夜校”格外引人注目。

據小紅書夜校項目負責人周小琪向記者透露的數據,截至2023年12月,小紅書上有超過3萬用戶發佈了“夜校體驗”筆記,超過180萬人參與討論,表現出興趣;2023年10月以來,小紅書上“夜校”的搜索量翻了163倍。

而在該平臺的“夜校”相關筆記中,被提及最多的課程門類Top10有吉他、舞蹈、手工、繪畫、鋼琴、書法、古箏等。

當夜校日益火熱的同時,關於非遺技藝、傳統文化的體驗課也正在城市流行起來。

“京畿造·非遺工坊”作為其中一個主打體驗學習非遺技藝的“新夜校”,正是因為社交平臺上網友的分享而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參與其中。夜校每期10課時,收費500元,在北京海澱區和朝陽區都有學習地點。課程類目主要包括:木刻印章、木刻版畫、天花彩畫、掐絲琺瑯、敦煌壁畫、非遺造紙等。

看到京畿造可學敦煌壁畫的資訊後,90後公司職員若水(化名)毫不猶豫地報了名,並帶來了她最想完成的那張壁畫照片。

若水説,這家“非遺夜校”背後有專業的非遺傳承人隊伍作支撐,這點很吸引她。

“京畿造·非遺工坊”法人胡春曉告訴記者,京畿造背靠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該公司旗下的專家顧問團隊包含眾多非遺技藝傳承人,例如國家級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京城古建油作傳承人,以及參與過故宮、圓明園、頤和園等文物建築修復的專家等。

資深的非遺傳承人和專業教育者親自培訓京畿造的青年授課老師,傳授技藝的同時分享背後的故事和傳承之道。

胡春曉介紹,公司很早就開設了非遺體驗課程,在2023年下半年他們注意到“夜校熱”後,決定開設“非遺夜校”。“方便學員在工作或學習之餘,進入這個有趣且有意義的學習空間。”

“‘為往聖繼絕學’是京畿造·非遺工坊的理念,這一理念讓不少願意為傳統文化出點力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京畿造的00後主理人陳一帆介紹。

張楠告訴記者,在這裡,老師上課時完全不會限制大家發揮。她先問學員們想畫什麼,想呈現出什麼效果,然後協助大家一起完成。即使學員中途對最初的構想“反悔”,老師也會盡力幫忙調整,保證最終每個人都完成心中想要的那件作品。

“非遺夜校”吸引的不僅是年輕人

“這兩年大家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非常高,平臺上關於新中式、非遺這些詞是肉眼可見變多了。大家會先了解到非遺這樣一個大領域,然後再了解這裡面哪些東西是自己可以參與的。”周小琪説。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敦煌壁畫體驗課上,老師並非讓學員們在紙張上臨摹畫作,而是給每個人一塊特製的泥板,以一種“高還原度”的方式體驗敦煌壁畫的繪畫過程。

若水告訴記者,她來到這兒上的第一課內容是“和泥”。

製作敦煌壁畫所和的泥是用於鋪“地丈”的,和泥所用的土必須是質地細膩的敦煌土。和泥、抹泥、畫線稿、上色……學員們以一種“高還原度”的方式體驗敦煌壁畫的繪製過程。

陳一帆説,敦煌壁畫這門體驗課,是他和張楠共同研究開設的。當時他們特地去諮詢了一些資深手藝人以及中央美院壁畫係的學生等,尋求適合市民體驗的課程內容和形式。“壁畫種類很多。像古代的墓室壁畫,你要學習的話就要砌一堵墻出來,這顯然是不可行的。一些壁畫師傅向我們建議,從小篇幅的繪畫切入,並結合瀝粉貼金等非遺技法。”

張楠提到,如果要學習展現中國傳統榫卯技藝的古建築鬥拱模型,或者美輪美奐的掐絲琺瑯技藝,在實際體驗時則有更高的難度系數。

胡春曉指出,雖然他們開設的“非遺夜校”面向大眾,但他們不想僅僅提供一個簡易、娛樂的體驗課程,而是打造一種融合古老和現代的學習體驗,讓學員觸摸到傳統技藝的核心。通過夜校的課程,學員將有機會親身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深入了解其背後的文化內涵。

周小琪認為,如今新型夜校火了,有一個原因是很多人希望給小時候的自己圓夢,“把自己重新培養一遍”,去學一種曾經感興趣但沒機會學的技能,“有一種類似于‘重啟人生’的心理訴求”。

今年30歲的青年李奧(化名)自從去年“五一”假期去敦煌旅行後,便對古代壁畫産生濃厚的興趣,回京後還去法海寺等地方欣賞壁畫。平時他也愛了解這座城市裏一些有意思的文化場所,結果在小紅書上搜到了京畿造,發現自己家到那裏僅有步行10分鐘的距離,因此果斷報名,選擇學習敦煌壁畫課程。

最近,由於出國旅行缺了一次課,李奧努力趕上其他學員的進度。晚上10點鐘,早已過了下課時間,商場裏其他店面燈已熄滅,他還在琢磨自己的壁畫作品。他説,接下來一堂課就是“貼金”環節了,他決定利用週末的時間再來“補習”一下。

興趣夜校是年輕人主動學習的場所,每個人都展現出絕對飽滿的熱情。張楠説,時常會有學員專門來“補習”“加工”一下畫作。

張楠提到,現在這種兼具傳統底蘊和青春活力的“非遺夜校”,不僅僅在吸引年輕人,其實也受到中老年群體的歡迎。她提到,掐絲琺瑯課堂就有已到退休年齡的學員,那位阿姨表示:“我不想上老年大學,我想和年輕人一起學,我會更開心一點。”

周小琪説,此前平臺做過一次“夜校直播”,邀請了30多位民間藝術家免費帶來夜校直播課程。

在她看來,除了線下場所,還可以打造“非遺夜校”的線上新空間。“很多人所在的城市不一定有靠譜的夜校項目,但是如果把這個東西搬到線上來,參與門檻就會降低很多”。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