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破解大學生“分數牢籠之困” 高校考評制度改革前後有何變化?

2024-01-22 09:48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本月初,北京大學公眾號上發佈了一項由生命科學學院開展的考試評價制度改革,引起廣泛關注,尤其在高校內引發熱烈討論。這是一項怎樣的改革?為何要改?改革前後有何變化?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霸雲集,已經成功保研的大四學生陳佳璐回憶起大學一年級的學習壓力,至今都歷歷在目。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大四學生 陳佳璐:大一的時候有一些課其實學得不是特別好,像高數、大學物理這種,考了70多分,我當時非常難過,覺得自己會不會因為績點被拉下去,以後保不了研或者什麼的,天臺上那一邊哭一邊給我媽打電話,我説這要完蛋了,大學生活要終結了。

陳佳璐所説的“績點”,是國內外高校普遍用來衡量學習品質的一種評價方式,常與百分制配套使用,通常是將學生各科課程的百分製成績與所佔學分,通過公式加權的方式,轉化為一個數值,用以比較不同學生之間的綜合學習表現。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大三學生 賈維宸:在北大的計算方法,如果是百分制的話,它每一分都確實是有用的,特別是在分數比較低的時候,一分對於績點的提升會非常大,低一分的話績點會影響很多。

在很多高校,績點是評獎評優、研究生推免的主要依據,也是申請國外大學時的一個重要參考。由此,在大學校園裏,尤其在重點高校和優秀學生間,引發了一個“績點焦慮”現象。如今,已經成功直博的北京大學大四學生蔡尚璇坦言,在學院改革之前,就曾陷入“績點焦慮”。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大四學生蔡尚璇:周圍同學都在講績點,主要是一分兩分都要去爭,比如説我已經拿到90分了,但我不滿意,我要91、92、93、94。之前就很焦慮,真的就是覺得成績很重要,如果我比別人差一點,我就會很害怕某一天有一個機會來的時候,會不會選的是別人,不是我。原來我們高中的時候經常強調一分千人一分萬人,這個時候可能是過往的一些思維的慣性,到大學之後可能沒法好好轉變過來。

採訪中,同學們告訴記者,此前,一些同學即便對一些選修課程感興趣卻可能因為難度大、難以拿到漂亮的分數而放棄,一些同學為了追求更高的分數,不斷重復價值有限的實驗,甚至採取策略上的“討巧”之術。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大四學生蔡尚璇:比如説,花更多的無效時間把實驗報告包裝得很好,而不是真的去做實驗。

分分計較的“無效內卷”,也引發很多老師的關注與思考,2020年,在北大的一場內部討論會上,有教授擔心學生們只注重分數而忽略了對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這一想法引起了很多老師的共鳴。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原副院長 教授 王世強:培養學生的角度,我們不希望學生花時間去卷分數本身,而是希望在學了基本原理之後,能夠有更多的實踐環節,能夠運用這些原理去解決實際問題,有更多的時間去參加一些比如説交叉學科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鍛鍊他們的創新能力,解決比如現在卡脖子問題的這樣一些素質。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 唐平:卷如果説奮鬥來講,它不是一件壞事,但內卷的話,在一些無足輕重的地方,付出了不必要的精力。當時大家比較一致的一個觀點,知識學習已經掌握比較充分的情況下,為了卷面的成績,從一個85分,往上還有90分95分,在後面的這些高投入但是低回報,我們覺得是一個比較強的內卷。

北大生科院: 一場去績點化的指揮棒改革

百分制和績點制度引發的問題,成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醞釀改革的初衷。能否有更好的替代方式,讓學生從注重分數轉向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經過一年半的調研論證,一項考評制度改革從2022年春季學期正式拉開序幕。

2022年春季學期,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宣佈,面向2020(含)級之後的本科生,在部分課程中試行粗線條等級製成績評定方式,由任課教師自行選擇。學生的成績分為A、B、C、D、F五個等級,學生成績的綜合評價用優秀率和優良率取代績點。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 宋艷:85分以上都是優秀,他就不用去花那麼多時間去拼一個98還是99,這樣他們會有很多的時間可以從考分上解放出來,然後真正在實驗室做科研,或者去探索一些他們喜歡的別的方向,比如説有一些人文藝術的積澱,或者是做一些社會的實踐,就是真正找到在大學時期最感興趣的那個點。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師生們告訴記者,這項改革,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謹慎,是在廣泛調研基礎上制訂的具體方案,在改革啟動前,就開展了多輪問卷調查,在2021年12月這份問卷調查中,88.18%的受訪學生希望試行等級制評定。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大三學生 賈維宸:在等級制下,85分以上的都算A,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它的目標是讓你把東西都學進去,然後把課上好,讓我們努力去追求85以上,它其實就是讓你好好學習的意思,告訴我們不要因為90和95的這樣5分的差距,過度內卷,它並不會對你的成績有很大的差異。

改革正式啟動後,2022年春季學期,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共計有12門課程申請參與試行等級製成績評定;秋季學期,又有16門課程申請參與試行。在對等級制評定方式試行反饋的問卷調查中,有88%的學生認為降低了內卷壓力,64%的學生認為使其敢於挑戰難度較高的課程,78%的學生認為使其關注點由分數高低轉為綜合素質提升。

扭轉分數思維 系統調整評價體系

績點競爭之所以激烈,本質上還是因為它與評獎評優、保研就業、出國留學密切相關,任何改革都不能在“真空”中獨行,新的學業評價體系更需要讀懂學生的“公平憂慮”。採訪中,北京大學生科學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取消績點和等級制改革進程中,他們把與學生切實利益相關的評價體系都做了系統改革調整。

這是一組去年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獎學金評定時的答辯照片,同學們正在向專家組展示自己參加的科研實踐、社會公益等活動,打破此前單純按照績點排名來評定獎學金的方式,實行綜合評價,這是伴隨著成績評定改革,北大生科院在獎學金評選制度上的調整。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 唐平:他的課業成績,包括他科研的一些成果,以及在一些學科類的競賽中的表現。他的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的一個表現,我們的獎勵獎學金評審體系裏面都會特別認可,都會給同學鼓勵和支援。

保研,同樣延續了綜合評價的改革思維,打破“唯績點”論,這讓此前深陷焦慮的蔡尚璇逐漸找到了自我,憑藉出色的科研能力,她成功直博;也讓曾經考試失利的陳佳璐重拾了信心,憑藉在哲學方面的興趣拓展,她成功保送生物哲學方向的研究生。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大四學生 陳佳璐:未來想要搞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哲學,搞等級制,我能在自己更感興趣的地方,更自由地支配一點自己的時間,比如説自己雙學位,然後上的哲學課,或者是我生科裏面比較喜歡的課。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大四學生蔡尚璇:明確知道了未來的考核標準並不是以成績為唯一導向的話,這個時候就沒有卷績點的情況了,可能成績是一方面,但比較重要的一方面還是在科研的素養,因為生命科學是一個實驗科學,我覺得我投入到實驗室的時間更長了。

而對於準備出國的王瀚燁來説,原本擔心績點制度取消會影響申請國外名校的她,最近也放心了下來,原來,學校為準備出國的同學都準備了這樣一份證明。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大四學生 王瀚燁:給我們出具了一份我們這邊改成等級制的一個説明,有英文和公章,如果真的要用到排名的話,學院也會給到優秀率的排名,要填績點的一些學校,生科院其實是有各個等級對應的績點的換算方式。

王瀚燁告訴記者,申請過程中她發現,很多名校最看重的並不是她的績點成績,最大的加分項是她在本科時做的科研項目。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大四學生 王瀚燁:從大二開始在實驗室做本科生科研,然後是有一個比較獨立的自己的課題,幫助我學會了很多除了課堂之外的科研方面的知識,對我的申請過程幫助非常大。可能國外的一些學校會更考慮本科過程中一些科研上的經歷,在申請過程中有比較多考量和展現。

身處學業評價改革的軌道之中,隨著“績點為王”的氣氛逐漸淡化,越來越多的同學找到了成績之外的遼闊天地。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大二學生 王昕悅:我平時比較熱心於社團和志願服務,這些實踐的經驗也比較豐富,所以這個制度我感覺可以鼓勵到一部分同學在學校社團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多所高效試點探索等級制考評改革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分數牢籠之困”,其實是很多高校同學的普遍痛點。近年來,國內多所高校都進行了試點探索等級製成績評定改革。

據了解,早在2015年,清華大學就嘗試全面改革現有學業評價體系,從2015級本科生和研究生起,用A、B、C、D、E、F等12檔記錄學生的成績,而不再是百分制。南昌大學從2016年開始取消百分制,用A、B、C、D、F、P等10個等級記錄成績。浙江大學2022年發佈的《本科課程成績評定與管理辦法》中也提出,根據課程教學大綱要求和性質不同,成績評定採用百分制或等級制,其中,等級制分五級制(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和二級制(合格、不合格)。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等高校也採取了等級制的評定方式,但同時也保留了百分制,以便於成績的轉換和存檔。

2020年,我國首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發佈,一場如何破解“唯分數論”的大討論也在全國高校中展開。

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陳志文:不再搞百分制,搞等級制,目的就在淡化分數。100分和97分、98分有區別嗎?沒有任何本質區別,成績的改革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真正要解決的是背後存在的一些問題,綜合評價的問題,其次才是成績的表達問題,這兩個結合起來才能見效果。

伴隨著等級製成績評定改革,很多高校也在探索適合自己的綜合評價改革,努力與研究生推免、獎學金評定等制度做好銜接。南昌大學教務處處長范傑平告訴記者,學校考評制度改革後,越來越多的同學,在感興趣的賽道實現了夢想。

南昌大學教務處處長 范傑平:很多學生從原來僅僅關注學業成績,還更關注創新創業能力,比如他可以從事一些論文,一些實驗比賽,比如説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在2019年的時候,我們排在42位,到2022年,到了22位,在2022年全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類競賽狀態數據排在第五名,對於南昌大學這種地方高校確實非常不容易的。

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促進學生實現自我價值

取消績點,以等級制取代百分制,其實很多網友也在討論一個問題:這樣的學業評價改革是否適合更多院校?綜合評價會不會産生新的公平焦慮?其實,這些擔憂也都是理性客觀的,考試評價改革需要紮實論證不能一蹴而就,學業評價改革的措施更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其實,無論是採取等級制、百分制、績點制或是其他考核評價制度,本身都是形式。改革的真正核心在於:讓學生實現真正的自我成長,讓大學培養真正有創新能力的拔尖人才。

(總臺央視記者 高晨源 趙迎晨 魏幫軍 姚傑楊)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