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館校合作發展邁向4.0時代 成都市成華區首發這項管理辦法
作為社會公共文化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博物館,與教書育人的學校互助合作,不僅能推動館校資源共用與共贏發展,更將通過館校合作的模式為學校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同時,通過館校“牽手”,將研學旅行(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真正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以及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博物館與學校間的“館校協作”,早已成為成華教育的“進行時”。館校合作如何更好地協同育人?怎樣助推館校合作發展邁向4.0時代?這些問題在12月25日舉行的這場活動中找到了答案——今日,由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文廣旅局指導,成華區教育局、成華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主辦的成都市研學示範點課程發佈會暨研學工作推進會在成都市成華區舉行。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西南大學、民盟成都市委會、成華區教育局、成華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等單位以及成都各區(市)縣中小學校代表齊聚一堂共品這場美育盛宴,交流分享館校合作經驗,共同探討館校合作機制,助力成都市成華區“場館教育”工作高品質發展。
記者在現場採訪中了解到,成都市成華區通過對外發佈《成華區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暨研學旅行管理辦法》,分享教育部重點課題《區域館校課程研究》階段性成果,以此推動該區館校合作發展邁向4.0時代,深化打造“行走的課堂”。
首發研學旅行管理辦法三十條
推動區域館校合作發展邁向4.0時代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青少年素質教育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會上,成華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杜坤揚在致辭時向與會嘉賓介紹到,近年來,成華區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教育強區幸福工程,有力推動小學教育整體品質處於全市一流方陣、初中教育水準取得長足進步、高中教育品質連續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全區教育正加快從“學有所教”向“學有優教”闊步邁進。
“近5年的探索,我們發現區域系統構建、整體推進館校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有三個關鍵要素:機制、課程和師資,機制為先、課程為本、隊伍為基。”同時,成華區教育局副局長葉樹文在作主題為《館校合作·共育未來—區域館校課程構建的成華探索》的分享時表示,成華區館校課程協同機制經歷了館校單向輸出1.0時代、館校雙向互動2.0時代、區館校三向聯動3.0時代,目前正處在區館校社多向協同的4.0時代。
“開展社會實踐暨研學旅行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體現,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深化新時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的重要舉措,也是當前全面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會上,成華區還發佈成都市首個區縣級《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暨研學旅行管理辦法》。成華區教育局副局長梁經和,在現場對該《辦法》進行了詳細解讀。據了解,該《辦法》分為總則、組織領導、課程內容、活動準備、活動實施、活動評價、紀律要求、經費保障及附則等九章三十條,對研學旅行的課程實施、基地線路、組織形式、安全管理、效果評價等提出了具體的規範要求。
將與24家場館深度合作
創新探索多元化優質特色研學課程
與此同時,成都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副校長鄔江、成都市第四十九中學校長任小林、成都市熊貓路小學校長林英、成華區教科院附小校長羅浩,分別做了主題為《共謀一事,深度合作》《連結館校 讓跨學科主題學習真實發生》《探秘熊貓館校課程 培育樂學善玩小公民》《由近而進,見證成長》的精彩分享,展現出成華區在推進館校課程建設和研學實踐教育的這幾年裏,通過多思路、多路徑地創新探索,在館校課程研究上形成的“百花齊放”的生動局面。
活動中,來自四川省博物院、省科技館、成都市文化館、市圖書館、市博物館、永陵博物館、武侯祠博物館、杜甫草堂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等24家館(院、園)的相關負責人參加此次發佈會。據悉,成華區將陸續與這些場館深度合作,創新探索多元化優質特色研學課程。
記者了解到,成華區館校課程設置,以場館為線索、分為小學低段、中段、高段,初中段及高中段五個學段整體開發課程,學校以“場館必選+內容自選”和“場館自選+內容自選”選擇課程。要求小學每週2課時,一學期累計不少於36課時。中學每週1課時,一學期累計不少於18課時。學校根據自身實際靈活選擇館校課程的課時來源,綜合實踐活動課、學科課和課後延時服務課等均可。
成華區研學旅行經驗得到專家盛讚
2025年成都將創建博物館發展先行區
在今日的活動中,成都市海濱小學、成都市龍成小學(成都市龍江路小學成華校區)、成都市二仙橋學校等還在會場外集中展出了成華區12個榮獲省市區獎項的藝術實踐工作坊成果,引來不少與會者在展區瀏覽參觀,為成華教育豐碩的美育成果點讚。“成華區以課題研究的方式,推動區域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系統化、課程化開展,是一種模式創新,也提升了研學實踐教育的內涵品質。”西南大學社科處處長、博士生導師王牧華盛讚到。他表示,成華區是館校課程開發的先行先試區,堅持統籌規劃與自主開發雙線並行,創新館校課程構建路徑,建立長效協同開發機制,加強與多家文博機構合作,積極探索館校學習模式,開發系列館校課程50門,形成了多方參與育人典型經驗和優秀案例。“今天成華發佈了《成華區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暨研學旅行管理辦法》,為全市各地開展研學旅行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值得借鑒學習。”
“館校研學作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的新窗口,其高品質發展的根本是要做好‘教育+’這篇文章,賦予館校課程新的生命力和時代內涵,讓館校課程真正成為學生‘行走的課堂’。”杜坤揚告訴記者,下一步,成華區將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將館校課程與研學旅行深度融合,進一步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更好地發揮場館育人功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同時,我們還將充分吸收專家們的意見建議,對課題做進一步優化調整、深入研究,力求在館校課程、研學旅行方面取得更多、更大、更具影響力的標誌性成果。”
“成都2025年將建成高水準的‘博物館之城’和博物館發展先行區,落實《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等文件精神,支援學校充分利用場館資源,發揮教育功能和價值,讓更多的學生走進場館,體會厚重的歷史文化與先進的科技文化。”成都市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希望各區市縣深入貫徹《成都市教育局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指導意見》,高度重視場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一步深化育人合作機制建設,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深度融合,開發更多高品質的館校課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文/圖 王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