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蘿蔔刀”火爆校園,背後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3-12-19 09:44

來源:法治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日,打著“解壓神器”“解壓玩具”標簽的“蘿蔔刀”熱賣並在校園走紅。這種“蘿蔔刀”是塑膠製品,一甩“刀片”就出來,再一甩就收回,刀體顏色鮮艷,並有手槍造型、夜光功能等多種款式,深受學生喜愛。網上也流出不少學生手拿蘿蔔刀做出砍、刺、捅等動作的視頻。

“現在玩‘蘿蔔刀’,以後就會玩真刀”“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的玩具,該禁就得禁”……這是許多作為學生家長的網友的看法,他們認為,即使是玩具,也可能能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影響。孩子們喜歡模倣影視劇裏的畫面來舞弄玩具刀、玩具槍等。其中,拿著玩具刀做刺、捅、戳等動作,可能會從潛意識裏激發孩子的暴力傾向。

“三角尺也能扎破白紙,是不是上學就不能帶尺子了?”“難道我們只能讓孩子在‘無菌室’裏成長嗎?”也有一部分網友表示,“蘿蔔刀”並沒有什麼危險,沒有必要談“刀”色變,畢竟,在80後、90後的童年裏,特別是男生的童年裏,都會流傳著一把槍、一根棍子或者是一把“刀”的故事。

那麼對於孩子扎堆玩“蘿蔔刀”,家長究竟應該如何應對呢?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法官胡美青表示,未成年子女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缺乏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處理能力。父母作為子女的第一任老師,應該用正確的方式管理、教育未成年子女,引導其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注重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

“發現孩子玩耍‘蘿蔔刀’甚至玩耍過程中出現暴力傾向的,家長要履行好教育監護義務。”胡美青解釋説,民法典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因此,作為家長,應該注重教育孩子安全知識,讓孩子了解使用刀具的風險和注意事項,防止誤傷自己也避免用刀具傷害他人。尤其是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最好將刀具放到小孩接觸不到的地方,防止誤拿誤用,類似“蘿蔔刀”的玩具也應該在父母監督下進行玩耍使用。

此外,儘管“管制刀具”的前提是刀具得是金屬材質的,“蘿蔔刀”模倣了彈簧刀自鎖的結構卻沒有彈簧刀的殺傷力,但短視頻平臺上幾乎所有有關“蘿蔔刀”的演繹就是突然甩刀、捅人,甚至“割喉”。

事實上,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都有人通過試驗展示,有幾款“蘿蔔刀”雖然是塑膠材質,但是尖頭處很硬,稍微用力便能插破白紙,扎入蘋果。有專家表示,“蘿蔔刀”確實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其玩具頂部有些堅硬,孩子們在玩耍時如果不注意力道,或者奔跑追逐時不慎摔倒,很容易傷到眼睛等身體脆弱部位。

現實中,如果孩子在玩耍“蘿蔔刀”的時候不慎傷人,誰該為此承擔責任?

對此,胡美青表示,民法典規定,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損害的,父母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職責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如果未成年子女使用“蘿蔔刀”傷害了他人,則父母應當承擔賠禮道歉、損害賠償等侵權責任。同時,監護人盡到監護職責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的原因在於監護職責,如果監護人已經盡到監護職責的,雖然不可完全免除其侵權責任,但可以減輕。”胡美青介紹説,比如,如果未成年子女在課堂使用“蘿蔔刀”將他人扎傷,學校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應當承擔責任;實施加害行為的未成年人的父母作為監護人,也要對加害行為承擔侵權責任,但因是在學校上課期間,父母的監護職責無法完全行使,因此可以適當減輕。

胡美青提醒,未成年人身心往往不成熟,過度沉迷或者不當使用“蘿蔔刀”不僅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帶來消極影響,還可能引發暴力傷害。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及時並以適當的方式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樹立安全觀。

近日,打著“解壓神器”“解壓玩具”標簽的“蘿蔔刀”熱賣並在校園走紅。這種“蘿蔔刀”是塑膠製品,一甩“刀片”就出來,再一甩就收回,刀體顏色鮮艷,並有手槍造型、夜光功能等多種款式,深受學生喜愛。網上也流出不少學生手拿蘿蔔刀做出砍、刺、捅等動作的視頻。

“現在玩‘蘿蔔刀’,以後就會玩真刀”“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的玩具,該禁就得禁”……這是許多作為學生家長的網友的看法,他們認為,即使是玩具,也可能能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影響。孩子們喜歡模倣影視劇裏的畫面來舞弄玩具刀、玩具槍等。其中,拿著玩具刀做刺、捅、戳等動作,可能會從潛意識裏激發孩子的暴力傾向。

“三角尺也能扎破白紙,是不是上學就不能帶尺子了?”“難道我們只能讓孩子在‘無菌室’裏成長嗎?”也有一部分網友表示,“蘿蔔刀”並沒有什麼危險,沒有必要談“刀”色變,畢竟,在80後、90後的童年裏,特別是男生的童年裏,都會流傳著一把槍、一根棍子或者是一把“刀”的故事。

那麼對於孩子扎堆玩“蘿蔔刀”,家長究竟應該如何應對呢?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法官胡美青表示,未成年子女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缺乏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處理能力。父母作為子女的第一任老師,應該用正確的方式管理、教育未成年子女,引導其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注重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

“發現孩子玩耍‘蘿蔔刀’甚至玩耍過程中出現暴力傾向的,家長要履行好教育監護義務。”胡美青解釋説,民法典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因此,作為家長,應該注重教育孩子安全知識,讓孩子了解使用刀具的風險和注意事項,防止誤傷自己也避免用刀具傷害他人。尤其是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最好將刀具放到小孩接觸不到的地方,防止誤拿誤用,類似“蘿蔔刀”的玩具也應該在父母監督下進行玩耍使用。

此外,儘管“管制刀具”的前提是刀具得是金屬材質的,“蘿蔔刀”模倣了彈簧刀自鎖的結構卻沒有彈簧刀的殺傷力,但短視頻平臺上幾乎所有有關“蘿蔔刀”的演繹就是突然甩刀、捅人,甚至“割喉”。

事實上,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都有人通過試驗展示,有幾款“蘿蔔刀”雖然是塑膠材質,但是尖頭處很硬,稍微用力便能插破白紙,扎入蘋果。有專家表示,“蘿蔔刀”確實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其玩具頂部有些堅硬,孩子們在玩耍時如果不注意力道,或者奔跑追逐時不慎摔倒,很容易傷到眼睛等身體脆弱部位。

現實中,如果孩子在玩耍“蘿蔔刀”的時候不慎傷人,誰該為此承擔責任?

對此,胡美青表示,民法典規定,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損害的,父母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職責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如果未成年子女使用“蘿蔔刀”傷害了他人,則父母應當承擔賠禮道歉、損害賠償等侵權責任。同時,監護人盡到監護職責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的原因在於監護職責,如果監護人已經盡到監護職責的,雖然不可完全免除其侵權責任,但可以減輕。”胡美青介紹説,比如,如果未成年子女在課堂使用“蘿蔔刀”將他人扎傷,學校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應當承擔責任;實施加害行為的未成年人的父母作為監護人,也要對加害行為承擔侵權責任,但因是在學校上課期間,父母的監護職責無法完全行使,因此可以適當減輕。

胡美青提醒,未成年人身心往往不成熟,過度沉迷或者不當使用“蘿蔔刀”不僅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帶來消極影響,還可能引發暴力傷害。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及時並以適當的方式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樹立安全觀。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