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進校園,綻放新光彩
“牽牛郎郎要討親,請個媒公馬兒丁……”近日,在宜賓市長寧縣城北小學的校園裏,伴隨著清脆響亮的快板聲,傳來了《蘇濟川蟲蟲歌》平仄起伏的唸唱詞。
《蘇濟川蟲蟲歌》是由清末民初長寧秀才蘇濟川蒐集整理的童謠,因其生動活潑的唱詞,曾在川南一帶盛極一時,是許多70、80後長寧人的童年回憶,2007年被列入四川省省級非遺名錄。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蟲蟲歌的傳唱聲也逐漸從街頭巷尾消失。
《美麗的長寧》縣域讀本系列
今年9月,為了讓廣大少年兒童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長寧縣組織編撰了特色縣域讀本《美麗的長寧》,其中就介紹了“蟲蟲歌”、“車車燈”等的由來和經典篇章。可是,如何教學卻讓年輕老師們犯了難,自己都沒怎麼聽過,更別説演唱了。除此之外,大家心裏還存有疑惑:現在的孩子們,天天被短視頻等新興媒體包圍,他們會欣賞這樣的傳統文化嗎?
以“蟲蟲歌”為題材的《竹宴》作為四川省代表節目,參加第八屆中原古韻—中國(淮陽)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
11月,為了推動老年體育事業和青少年“五育並舉”工作統籌協調發展,描繪“老有所為、幼有所學、相互輝映”和美圖景的“同輝行”活動在長寧縣拉開帷幕。活動一開始,民協藝術團便走進長寧縣井江小學校教授健身腰鼓,阿公阿婆們矍鑠的精神、矯健的身姿和精湛的腰鼓技藝讓師生們既敬佩又嘆服,紛紛跟著操練起來。好的開頭鼓舞了所有人,柔力球、鏈槍操、非洲鼓……一場場“同輝行”活動逐漸在中小學校接力展開。
“同輝行”活動合影
始於體育,卻不能限于體育。老一輩人的身上潛藏著豐厚的地方特色風土文化,是值得深入挖掘的“活教材”。在城北小學“同輝行”活動中,學校邀請到了體育舞蹈協會的阿姨們,借助快板鮮活地演繹了如今只有在書上才能讀到的《蘇濟川蟲蟲歌》,學生們看得津津有味, 90後的老師們也頗覺新奇有趣。表演結束後,阿姨們為孩子們講解了快板演唱蟲蟲歌的方法,“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蟲蟲歌”就在現場一片其樂融融的氛圍中得到了傳承和弘揚。
長寧縣教育和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對文化遺産保護高度重視,多次在地方考察調研時給非遺項目“點讚”,表示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産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作為省級非遺,“蟲蟲歌”見證、書寫了長寧的歷史,是長寧特色地方文化的重要表現,它的保護和傳承對長寧地方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傳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在長寧,還有“車車燈”“雙河涼糕”等非遺,接下來,長寧縣將以“同輝行”為契機,通過“老帶幼”,培育更多的非遺傳承人,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流淌不息,綻放新光彩。
供圖:宜賓市長寧縣教育和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