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多元協同校企合作數字賦能 助推“職教出海”行穩致遠

2023-12-05 13:12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編者按

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指出,中方還將實施1000個小型民生援助項目,通過魯班工坊等推進中外職業教育合作,並同各方加強對共建“一帶一路”項目和人員安全保障。日前發佈的《堅定不移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走深走實的願景與行動——共建“一帶一路”未來十年發展展望》也提出,穩步推進海外中國學校試點建設。近年來,在魯班工坊等一批項目引領下,我國“職教出海”步伐穩健,成效顯著。未來,我國如何持續擴大“職教出海”産生的積極效應,更加深入推進中外職業教育合作?記者就此與專家學者展開討論。

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我國職業教育國際知名品牌魯班工坊被多次提及,各界將其視為共建“一帶一路”教育合作方面的重要成果。除此之外,絲路學院、鄭和學院等職教品牌近年來也不斷發展,有力推進了我國“職教出海”的步伐。

教育部副部長吳岩表示,經濟發展要靠硬實力,文化發展要靠軟實力。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出海和“職教出海”,兩者把中國經濟的硬實力和中國文化教育的軟實力疊加起來,讓中國在世界上更有影響力、號召力、塑造力,讓中國經濟和教育走得更穩、跑得更快、飛得更高。

那麼,我國“職教出海”現狀如何,今後怎樣才能行穩致遠?

8月16日,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斯里蘭卡學員在浙江省義烏市大陳鎮女紅館學習編織中國結。錢志芳攝/光明圖片

1.樹品牌、拓合作,“出海”有成效

“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起步階段,側重於學習並引進發達國家辦學模式及先進經驗,在此基礎上,探索適合中國本土發展的實踐路徑。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職業教育歷經從單向‘引進來’到逐步‘走出去’的過程,已開始‘反哺’世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與繼續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宗誠告訴記者。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在推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開拓境外辦學品牌、實施本土化師資培訓、輸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標準、組建區域性職業教育國際化聯盟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天津外國語大學“一帶一路”天津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名梁介紹,據統計,當前我國有400余所職業院校與國外辦學機構開展合作辦學,其中在辦高職高專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已達1000多個。“十三五”時期,我國職業院校積極響應“走出去”辦學號召,涌現多樣化辦學品牌,主要包括職業技能培訓、漢語培訓等短期培訓,也包括學歷教育和非學歷職業教育等長期項目。

宗誠表示,魯班工坊、絲路學院、鄭和學院、畢昇工坊等一批職業教育國際化辦學品牌通過加強在地性研究,在人才培養、師資培訓、技能培訓、人文交流、服務國際産能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職業院校依託境外辦學點,不斷深化與‘走出去’企業合作,按照企業需求定制培訓計劃,開發針對性技能培訓包,選派教學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的專業教師開展員工培訓,為共建‘一帶一路’培養了一大批本土化企業管理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深受‘走出去’企業好評。”

此外,我國職業院校還充分發揮聯盟效應,聚合國內外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多領域多渠道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職業院校國際化水準。“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聯盟、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聯盟等一批各具區域特徵的國際化聯盟成立和運作,進一步拓展了我國職業院校與世界職業教育同行的交流合作路徑。”宗誠説。

常州資訊職業技術學院東區實訓中心,南非學生正在上課。魯婷婷攝/光明圖片

2.育人才、促發展,“出海”有意義

共建“一帶一路”的十年,也是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提質增效的十年。在不斷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背景下,進一步推進“職教出海”勢在必行。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湖南省職業教育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郭廣軍告訴記者,據調查,當前我國部分製造類企業生産基地向東南亞轉移,但當地技術人才相對匱乏、人員技能素質參差不齊。因此,我國需要派出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以滿足産業轉移需求。培養“走出去”企業在海外生産經營急需的、具有國際視野並通曉國際規則的本土技術技能人才,是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現實需求。

李名梁認為,我國職業教育“走出去”可為合作國培養大批應用技術型人才,有效促進青年就業和民生改善,賦能東道國産業經濟高品質發展。同時,我國在職業教育領域搭建技能傳播、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的平臺,可促進各國民心相通,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推進‘職教出海’,是國家外交大局的現實需要。”宗誠補充道:“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是我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助力中國教育以更加開放自信主動的姿態走向世界舞臺。職業教育可以通過人才交流與培養、文化交流與理解等方式,為國際間友好合作和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除了“對外有益”,職業教育“走出去”還能“向內賦能”。

宗誠認為,在國際交流合作中,國際先進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教學理念和課程設置等有助於提升國內職業教育品質和水準,倒逼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職教出海’是中國教育開放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準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支撐。”她説。

3.多元協同、項目合作,“出海”有良策

助推“職教出海”行穩致遠,還要做好哪些事?

“做好‘職教出海’的關鍵點,一是加強我國職業教育‘出海’綜合能力建設,尤其加快國際標準研發,加強國際化教學資源和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二是完善頂層設計,尤其是服務國家外交大局的職教合作佈局,結合國際産能合作需要和辦學特色,整合資源,推動優質職教資源規範有序‘出海’。三是出臺國家層面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管理制度,重點對境外辦學各類要素予以明確要求,為‘職教出海’提供行動指南和操作手冊。”郭廣軍説。

“地方政府應結合區域經濟和産業結構,推進本地區有條件的企業協同高職院校‘走出去’,服務區域對外開放。職業院校則應建立和完善內部制度體系和激勵機制,不斷強化服務企業‘走出去’的能力,在國際化師資隊伍、教材和課程資源建設上下足功夫。”李名梁補充。

基於辦學實踐經驗,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鞠紅霞建議,職業院校應當擺脫“單打獨鬥”的局面,實現“抱團出海”。發揮政府和行業企業作用,聯合各類資源,推動多要素多主體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國際化行動,實現專業與産業適配、人才與需求適應,做到優勢互補、節約成本,使教育鏈和産業鏈互補互融、共生共長。“同時,除了繼續服務大企業‘走出去’,還要為區域中小微企業國際化合作提供優質服務。”

“‘職教出海’應進一步開展項目式合作,以數字化賦能發展。”宗誠補充,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合作方式包括合作辦學院、合作辦大學以及合作辦項目三種類型,其中項目合作佔比最大,且較為契合當前職業教育國際化實際發展情況。因此,接下來,要持續發揮項目式合作優勢,深入推進跨國項目、跨國學生交流、國際標準認證、國際合作研究等領域的發展。

“‘走出去’企業應結合自身需要設立項目,明確人才培養需求,遴選職業院校和專業,引導職業院校開發企業所需項目,實現校企供需有效對接。”李名梁表示:“職業教育‘走出去’要在國際國內兩套制度法規和辦學要求框架內運作,因此需進一步加強辦學監管,防範辦學風險,以保障職業教育海外辦學行穩致遠。”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05日 14版)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