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以文化思想為指引,構建高校思政育人新格局

2023-11-20 16:06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在當今時代潮流中,習近平文化思想如一顆璀璨的明星,照亮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前行路。其深厚的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與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引領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相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這一思想,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更是對當代社會主義建設的全新探索。在這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育人任務愈加繁重,迫切需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構建全新格局,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

貫徹文化思想,深化高校思政課鑄魂育人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標誌著我國文化建設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為深化高校思政課、鑄魂育人提供了深遠的指導意義。總書記在一系列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中,準確把握國際局勢和我國社會思想觀念的變化趨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觀點和論斷。

2017年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強調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2018年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突顯在當前動蕩不安的背景下,文化引領作用的不可或缺。2021年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提出“兩個結合”的重大論斷,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高校思政課注入更為深刻的內涵。

黨的二十大於2022年10月進一步重點部署文化建設工作,要求“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為高校思政課提供更加具體的指導。2023年6月,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深刻總結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為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方法和內容提供了更為具體的指引。

在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過程中,高校思政課應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為主線,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動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課教學。思政教師在教學中一是要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文化觀,通過深入解讀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義實現。二是要結合文化思想的創新和突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際問題解決能力,通過案例分析、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生對時事和社會問題的思考和解決能力。三是要結合思政課的課程目標和特點,深入開展研究,組織修訂教材等相關教學資料,大力開展集體備課,推進習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融入思政課課程內容。再者,思政課要關注青年學生的成長需求,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使之成為具有文化自信和創新精神的時代新人。

高校思政課的深化還需要更加注重與社會實際的結合,將理論學習與實際問題相結合,使學生既能理解文化思想的理論內涵,又能夠應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同時高校應當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調動各種社會資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通過參與社會實踐、社會調研等方式,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增強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同時還要注重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使學生在思政課程中更加活躍、主動參與,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黨建引領,凝聚高校思政合力

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構建高校思政育人新格局,是當前教育體系中的緊迫任務。在這一過程中,黨建引領被視為關鍵一環,其核心目標是確保文化思想真正深入學生心靈,引導學生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培養崇高的思想道德修養,以及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社會責任感。

一是明確黨建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引領地位。習近平文化思想強調,黨是領導一切的力量,黨對文化建設的領導是必須堅持的原則。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必須確保黨的領導貫穿全過程,使思政工作與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高度一致。建立健全的組織體系是保證思政工作強有力組織保障、有序運轉的基礎。

二是在高校課程思政方面,加快課程思政建設。通過設立“課程思政”,將習近平文化思想理論體系融入各類課程,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課程思政建設,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同時,課程思政建設還可以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和接受度。在課程思政建設中,需注重課程內容的選取和設計。課程內容要緊密結合時代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課程形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外,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如社會實踐、志願服務、文化體育活動等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提出要不斷增強“四力”,即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高校專業課教師同樣應當具備紮實的政治理論功底,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豐富內涵、重大意義和實踐要求,同時要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和心理輔導技巧,緊密聯繫專業課內容和學生實際,善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激發高校學生愛國主義熱情,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道理,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四是加強黨管媒體,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文化思想工作。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加強對學生的宣傳文化思想教育工作,引導他們正確看待時事問題,提高政治覺悟和思想品德。深化學校文化建設,強調中華文明傳承,推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通過文化活動讓學生深刻理解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強文化自信心。

紮根中華文化,深耕高校文化以文化人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內涵紮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引領與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有機融合,形成了一套豐富、嚴密、完整的理論體系。這一思想通過對文化建設歷史的總結和實踐的不懈探索,實現了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的內在統一。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為黨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和科學性判斷提供了新的高度,更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在推進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七個著力”的核心要義,為更好地統籌文化建設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具體的路徑。這一理念的內核在於深刻認識我國發展面臨的艱巨任務,將文化建設與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有機統一,以實現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新局面。從“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總目標出發,要緊密圍繞“七個著力”的要求,深入推進高校各項實際工作,努力開創文化建設的新篇章。

一是深刻把握文化建設的新任務新要求。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正處於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關鍵時刻,新的歷史起點要求我們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樹立對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的自主認知。通過深刻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在文化自信中找到前行的力量,建立對中國道理的深刻認識,使之成為我們奮鬥的理論基石。

二是開放包容。在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同時,積極加強與世界各國、各民族、各文化的交流互鑒,不僅可以煥發中華文明的生機活力,還能為其他文明的發展創造更加寬廣的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外來文化,這為我們更好地實現文化建設的使命任務提供了指引。通過在高校思政課中深入討論和研究,引導學生以更加開放的心態面對世界,增進對其他文化的理解,實現文明交流互鑒的雙向發展。

三是堅持守正創新。它要求我們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創造性地發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高校思政課中,通過深入解讀習近平文化思想,引導學生在守正創新的框架下思考問題,使他們既能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又能夠面向未來,勇於創新,推動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展。

四是堅持人民至上。習近平文化思想強調文化是最廣泛、最深沉的人民精神風貌,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在高校思政課中,通過深入挖掘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內涵,引導學生關注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期盼,培養他們對人民群眾的感情,讓思政課成為激發學生社會責任感、服務人民大眾的思想陣地。通過深耕高校思政課以文化人,使學生深刻理解文化建設的初心在於人民,從而激發他們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和責任感。

五是促進全面人才培養。習近平文化思想強調,文化建設要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這就要求高校思政課程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通過深入挖掘習近平文化思想中關於人才培養的理念,引導學生在高校學習過程中培養全面素質,不僅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更要關注思想道德、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高校思政課要成為塑造學生優秀品格、培養綜合能力的重要平臺,推動學生在各個領域都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才。

作者簡介:盧偉麗,係江西科技職業學院思政部副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方法論、黨建文化等。于2015年至今在江西科技職業學院從事思政教學工作; 代表作:《職業素養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的路徑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審美化的實現路徑分析》、《高校思政教育貫徹”立德樹人”思想的有效性研究》、《高校黨務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策略》、《基層黨支部黨建工作品質研究》等。2016年指導學生參加“江西省大學生科技創新與職業技能競賽”,獲省級三等獎;2018年參與省科技課題《珠寶行業ERP管理系統》和《人工智慧技術在民辦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等,均已結題。2021年主持省科技課題《黨建文化多渠道智慧系統》,在研。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