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當代陶行知”——郭其俊評著名校長楊瑞清
【引子】
“葦聲騷屑水天秋,吟對金陵古渡頭。”
“故地的容顏,是時間變遷的語言,無時無刻不在講述著昨天的故事。”
疫情三年,我沒有回我的第二故鄉南京,不免時有想念。
剛巧,《學校品牌管理》雜誌王永江總編邀請我一道去採訪南京行知教育集團總校長、2023年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獲得者楊瑞清先生,想到能“既回故鄉、又遇故知”,便爽快答應了並欣然前往。
飛機在熟悉的南京祿口國際機場降落,走進到達大廳,不熟悉的是首先映入眼簾的“天下文樞”之牌坊,它仿佛在喜迎八方賓客的同時,也在昭告世人,古往今來,南京都是天下文人相聚的地方,是歷史文化的高地,曾經綿延了一千多年的學宮、書院等,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經世濟國之才。
以前,我在南京市寧海中學工作時,就帶隊去過行知教育集團(當時的行知小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楊瑞清的帶領下,這所鄉村學校在真心真意、用智用功、扎紮實實(不是停留在表面上、宣傳中和口號裏)踐行“行知教育”,城市學生在這裡研學也確實能學有所獲、學有所悟、學有所長和學有所成並且能夠成為他們學生時代最為難忘的一道風景線。
“光,你這樣活著,本身就是作品了,何況你今天已是絢麗的彩虹。”
再次來到行知教育集團,眼前的一切,讓我嘆為觀止和深受震撼,呈現在我眼前的,已經不是記憶中破舊不堪的鄉村學校,而是一所不僅具有本土化、生活化,而且具有現代化、國際化特徵的美麗鄉村學校。
猛然間,腦海中冒出了“作品”這個詞,並且想,如果學校是校長的作品的話,那麼南京行知教育集團這個楊瑞清的作品,足以能夠驕傲地展示在每一位中國校長和每一位世界校長的面前!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先生之范,師表韆鞦。”
走進校園,移步換景,那真是一步一景,“簡約徽派”風格的校園建築下,到處是“‘行知教育’實驗”的氣息,更有栩栩如生、傲然挺立的陶行知之雕像,讓你會不自覺地會停下步來、靜下心來,瞻仰先生並致合影留念。
不知為什麼,這次在行知教育集團校園路上的行走,讓我感覺到好像在楊瑞清的心路歷程上行走一樣。
【人物】
楊瑞清: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行知教育集團總校長,2022年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獲得者。他40多年堅持紮根鄉村辦教育,始終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出了一條現代鄉村學校獨具特色的時代新人培育之路。他數次拒絕進城,創辦的行知小學從一所簡陋破舊的鄉村小學發展成為集幼、小、中和教育實踐基地為一體的集團化現代學校。他創建教育基地,把鄉土生活作為教學資源,積極探索學生校外活動、勞動實踐、生態教育模式。他堅守鄉村教育一線,只因放不下村裏的孩子和自己的教育理想。曾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師德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印象】
“千古是非輸蝶夢,一輪風雨屬漁舟。”
“你是誰朝思暮想的翩翩少年、在石頭城外的荒途裏輾轉成歌。”
同行的記者問我,在你的心目中,楊瑞清是一個怎樣的人?我想了想,然後堅定地説:他是“行知教育”的偉大紮根者、突圍者、超越者和共用者!
“他是‘行知教育’的偉大紮根者。”
“要想面對一個新的開始,一個人必須有夢想、有希望、有對未來的憧憬。如果沒有這些,就不叫開始,而叫逃跑。”
1981年“五四”青年節前,即將從南京曉莊師範(現南京曉莊學院)畢業的楊瑞清,憑著一腔熱血地敲開了校長室的門,遞上一份決心書。他決心學習陶行知,走陶行知之路,到艱苦鄉村教書辦學,其情其感真摯而純粹。
也就在這一年,楊瑞清如願來到當時江浦縣一個偏遠的村辦小學——五里小學工作。
人的想法一般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楊瑞清在這所學校工作至今已經40多年了,是什麼力量支撐他“不變”,數次拒絕進城,選擇紮根鄉村教育,實現“讓鄉村的孩子也能接受好教育”的青春夢想呢?
我想主要原因是陶行知思想的偉大洗禮力和強大感召力。
從楊瑞清決定去南京曉莊學院上學的那一天起,似乎註定了他一生的命運和這所學校的創始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聯繫在一起了。
不可否認,對每一個在曉莊學院求學的、還處在兒童時期的學生而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都會在他們的心中播下一粒種子,而剛好在楊瑞清心中播下的那粒種子——最大、最為飽滿、生命力也最旺盛。他深深地向下紮根,以至於以後不管遇到怎樣風雨,總是巍然不動;他最早地破土而出,努力向上生長,以至於以後長成參天大樹並且開花結果、芳香四溢、香飄千里...
“紮根于自我的深處,才能在選擇中找到內心強大的力量。”
曾經,我猜想,紮根鄉村教育40多年,是否也有第一代中師生樂天知命的情懷?他們無論在內心是否存有一絲不甘,但就像“生命吻我以痛,我卻報之以歌”所説的那樣,始終有憾而不悔,無怨而堅強;或者是否還有作為被稱為“南京大蘿蔔”男人具有“選我所愛,愛我所選”的執著堅守和堅定之愛,以及甘於犧牲、不計得失、所謂“傻瓜種瓜,種出傻瓜”的“傻子精神”?...
後來,我發現自己的猜想是多餘的。楊瑞清紮根鄉村教育40多年,除了陶行知思想的偉大洗禮力和強大感召力外,還有他在開展“‘行知教育’實驗”過程中,給他內心帶來的深深的滿足感和滿滿的幸福感。
正如楊瑞清所説:“紮根,讓我們接收到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感召力,引領我們走上了愛鄉村、愛教育、愛兒童的正途。將根基牢牢地紮在鄉土文化、行知文化肥沃的土壤裏,就能源源不斷吸收營養,就能化解鄉村教育的各種困擾。”
“他是‘行知教育’的偉大突圍者。”
“竹根,即使被埋在地下無人得見,也決然不會停止探索並且一定會冒出新筍。”
面對鄉村小學辦學條件和孩子成績都“差”的情況,楊瑞清仿佛回到陶行知當年,按照“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思想,他編寫兒歌,教兒童識字,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他把池塘當成教室,帶領孩子觀察荷花如何綻放,拓寬孩子的認知視野;他把栽樹開發成課程,帶領學生去觀察樹木生長的規律,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但楊瑞清認識到,一直在廢墟裏,進行“生活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生活在不斷發展的時代中學生和老師的需要,必須在“辦學條件”“師資保障”和“實驗空間”等方面,實施突圍。而要實現突圍,自然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關心和社會各界的支援;而要贏得領導的關心和社會的支援,又離不開自身堅定地開展“‘行知教育’實驗”,並且能夠取得顯著成績。
想明白後,楊瑞清開始走上了當代陶行知的奮進之路。
“成長就是你的主觀世界遇到客觀世界之間的那條溝,你掉下去,那叫挫折;你爬過去,那叫成長。”
1981年,楊瑞清開設了全國第一個“行知實驗班”。從“學會發現”開始,找到每個孩子的閃光點;以“學會賞識”為核心,讓每個孩子陽光自信;讓“學會生活”(包括學習)成為可能,促進每個孩子健康成長。
1985年,楊瑞清把學校更名為“行知小學”,這也是江蘇省第一所行知小學。校名改變,表明楊瑞清走行知之路的方向和決心也變得更加明確和堅定。
1994年,楊瑞清發揚“社會即學校”的思想,利用周邊資源,創辦江蘇省第一家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命名為“行知基地”。“行知基地”精心設計的“‘行知教育’課程”,不僅引來了上百所南京城區內的學校在基地掛牌定點,組織學生前來進行研學實踐,而且還吸引了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澳大利亞、德國等地的師生來此研學,極大地傳播了中國教育的好聲音,也增強了中外師生之間的國際理解和彼此友誼。
就這樣,楊瑞清一步一個腳印,辛勤的付出、汗水和成果,贏得了各級領導的關心和社會各界的支援,學校辦學條件逐步得到改善。如今,當年破舊簡陋的鄉村小學,已變成由“幼兒園、小學、中學和行知基地”組成的、具有鄉土情懷和國際視野的、現代化和規模化的集團校。
“讓教師成長的速度大於教師流動的速度。”
在“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的同時,另一個問題出現了,就是因為學校地處鄉村,教師容易流失。怎麼辦呢?楊瑞清在用陶行知的思想教育教師的基礎上,總是千方百計回應教師的關切,想方設法解決教師的後顧之憂,同時大力實施“教師培養工程”,為“‘行知教育’實驗”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
楊瑞清説:“成長的速度遠遠大於流動的速度,鄉村小學就能有一支好的隊伍!留下來的加快成長,調出去的回來幫忙,我們的學校就有希望。”
“他是‘行知教育’的偉大超越者。”
“人應當敢於進行超越自我、超越前人和超越現實的攀登,否則,天空的存在又有何意義?”
今人超越前人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時代的必然。因為今人了解前人所經歷的過往,而前人無法看到今人所處的時代。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楊瑞清在某些方面超越陶行知是可能的,正如陶行知在某些方面超越杜威是可能的一樣,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在拓展“‘行知教育’實驗”的路徑和載體方面,楊瑞清傳承了陶行知“村校一體,生活育人”的思路和思想,但在“城鄉聯合,實踐育人”“國際交流,文化育人”“品牌共用,生態育人”等方面至少部分實現了對陶行知的超越,這也在“‘行知教育’實驗”所經歷的幾個階段上得到體現。
(一)“村校一體,生活育人”(1981年—1993年)
楊瑞清于1981年開辦行知班,1985年創辦行知小學。開展小幼銜接、勞動教育、家長學習班、不留級、良師成長、村級大教育6項實驗。推動村校協同,整合鄉土課程資源,將鄉村生活融入教育教學過程,普及了初等教育,成為孩子喜愛、農民滿意的家門口好學校,解決了學校生存問題。1984年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普及初等教育與掃盲規劃研討會”考察點,受到好評。獲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首屆“陶行知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一等獎”。
(二)“城鄉聯合,實踐育人”(1994年—2006年)
楊瑞清于1994年創立行知基地。開展三農體驗課程開發、賞識教育、三小課堂、教師發展學校、小學小班化、中華文化浸濡活動課程開發6項新實驗。推動城鄉協同,率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形成城市帶動鄉村、鄉村反哺城市的良性互動局面,促進了教育公平。2000年項目主持人參加全國師德報告團,在人民大會堂及各地宣講育人經驗,反響熱烈。學校成為省實驗小學、文明單位、全國青少年校外活動示範基地。
(三)“國際交流,文化育人”(2007年—2014年)
楊瑞清于2007年設立行知苑對外交流中心。開展世界學校共建行動、馬來西亞行知教育攜手行動、五好陶娃評價、中學小班化、青奧學校創建、美國孔子課堂6項新實驗。推動國際協同,利用友好交流活動,開發文化融合課程,提高了育人品質,産生廣泛影響。學校成為市現代化示範學校、國家漢語國際推廣基地,被國際奧會指定為南京青奧會文化教育活動場所。
(四)“品牌共用,生態育人”(2015年—現在)
楊瑞清于2015年組建教育集團。開展教學做合一、以美育人、研學課程、雲播課程4項新實驗。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梳理和總結大情懷育人體系,優化育人生態,推動品牌共用,深化了學校與家庭、中小學與幼兒園、校內與校外、鄉村與城市、國內與國外教育文化的融合,帶動國內外200多所學校開展行知教育實驗。2017年成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18年成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2017年獲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傑出校長獎,2021年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023年獲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楊瑞清説:“我真切體會到,是弘揚‘愛滿天下’‘知行合一’精神,走‘村校一體、城鄉聯合、國際交流和品牌共用’辦學之路,讓我們學校獲得了長足發展,也為鄉村振興做出了積極貢獻。”
“他是‘行知教育’的偉大共用者。”
“共用是一道簡單的方程式,只要你願意去解,便會得到成功的喜悅。”
“品牌共用”可以界定為楊瑞清“‘行知教育’實驗”的一個階段,也可以認為是楊瑞清“‘行知教育’實驗”所經歷所有階段的一個共同特徵。無論是“村校一體”“城鄉聯合”階段,還是“國際交流”階段,“共用”的現象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因為陶行知已成為中國近代教育的圖騰,“行知教育”無疑是世界華人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共用品牌。
“當你達到一定高度時,全世界都會對你彬彬有禮。”
20年前,新加坡口福集團董事長龐琳先生,作為新加坡新智讀書會會長,感覺到新加坡教育越來越強調走進社會,走進企業,倡導終身學習,這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完全契合,於是組織書友們導讀楊瑞清的《走在行知路上》一書,引發熱烈反響,從而推動了一批又一批新加坡中小學師生走進南京行知苑,開展中華文化浸濡活動,至今已累計超過50所學校5000多人。
20年後的1月10日,“馬來西亞行知教育學苑”辦事處舉辦了啟用儀式,這是馬來西亞莫澤林先生特意選擇的日子,因為38年前的這一天,是楊瑞清命名行知小學的日子。莫澤林説,今後每年,我們可以一同慶祝生日、喜迎新春佳節了。這已經是繼“新加坡行知文教中心”“新加坡行知學苑”“馬來西亞行知文教發展中心”“馬來西亞愛心教育協會”“美國行知教育學校”之後,在楊瑞清的推動和協助下成立的第六家以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為特色的海外文化教育機構。
2023年春節,在省市區僑務部門的支援下,楊瑞清舉辦了第三屆“五洲同慶·雲端送福”網上拜年活動。活動中,楊瑞清連線新加坡、馬來西亞、科威特、西班牙、德國、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五大洲近30個國家上百位的華文學校校長、教師和華裔企業家代表,他們因為共同熱愛和踐行“行知教育”而相聚在一起,共敘彼此友情、分享實驗收穫和暢想教育未來。
楊瑞清説:“從1981年創建行知實驗班以來,從我們學校畢業的農家子弟已經3000多人了,來我們學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城市學生超過50萬了,來學校學習中華文化的境外師生超過了1萬2000人。我們將邀約更多有緣人,在行知路上攜手同行,共同奔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範例】
“若無仙分應須老,幸有歸山即合休。”
“有一種隱忍其實是蘊藏著強大的力量,有一種靜默其實是驚天的告白。”
2022年7月,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揭曉,楊瑞清申報的《大情懷育人:紮根鄉村40年的行知教育實驗》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
楊瑞清的獲獎,既代表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委員會對其《“行知教育”實驗》的肯定,又為同行提煉和申報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提供了一個經典範例。
“成果簡介”是成果獎申報的重要部分,包括:成果名稱、成果起止時間、實踐檢驗起止時間、關鍵詞、成果概要(一般500字以內)、解決的主要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一般800字以內)和成果創新點(一般500字以內),這就要求對文字進行高度提煉,行文簡練精闢而又層次清楚、重點突出。
以楊瑞清申報的《大情懷育人:紮根鄉村40年的行知教育實驗》為例,其成果概要為:
①開闢了“生活即教育”的行知教育實驗道路;
②構建了“愛滿天下”的大情懷育人體系;
③形成“教學做合一”的課程與教學範式;
④搭建了“社會即學校”的協同育人平臺,走出一條鄉村教育現代化之路...
其解決的主要問題為:
①當代鄉村學校的生存問題;
②鄉村教育的公平問題;
③鄉村兒童享受高品質教育的問題...
其過程和方法為:
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為引領,以培育鄉村新人、創辦一流鄉村學校為目標,以“‘行知教育’實驗”為抓手,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①“村校一體,生活育人”(1981年—1993年);
②“城鄉聯合,實踐育人”(1994年—2006年);
③“國際交流,文化育人”(2007年—2014年);
④“品牌共用,生態育人”(2015年—現在)。
其成果的效果為:
①培養了大批“做真人、愛生活、善學習、有擔當”的“精彩陶子”;
②造就了一批“紮根鄉村、樂於奉獻、勇於創新”的真心良師;
③建成了一所“愛滿天下、知行合一、面向未來”的一流鄉村學校;
④發揮了行知教育思想在國內外的示範影響力...
【後記】
“而今邁步從頭越,人間正道是滄桑。”
“必須有一顆‘農民甘苦化的心’才配為農民服務,才配擔負改造鄉村生活的新使命,才配稱為一名鄉村教育家。”
2023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優秀教師致信並在信中指出:“教師群體中涌現出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他們具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現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在我心中,楊瑞清無疑有了一顆“農民甘苦化的心”,展現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稱之“當代陶行知”並不為過。
大力弘揚以楊瑞清為代表的鄉村教育家的精神,對新時代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
楊瑞清説“感激自己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陶行知先生的人生道路、教育思想給了我極大的滋養;也感激有一方肥沃的土壤,學校這麼多年得到了省市區等各級政府和部門扶持和關心;更感激有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真的趕上了好時代。”
楊瑞清表示,榮譽是新的起點,他還要“再紮根、再突圍、再超越和再共用”,更加扎紮實實地做事,讓行知路上開出更美麗的花兒。
【作者】
郭其俊:中國教育服務中心培訓中心特聘全國名校長及專家工作室主持人,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教育督導學會特聘專家,東莞市教育高品質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顧問委員,著名特級教師,首批正高級教師,曾在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第36期全國高中校長高級研修班上擔任班長,歷任江蘇省石莊高級中學校長、江蘇省江安高級中學校長、南京市寧海中學校長、南京市鼓樓區教育局副局長、深圳市福田中學校長、深圳市福田區教科院院長等職,深圳市首位“百萬年薪”公立高中校長和公立教科院院長,也是《人民教育》2014年向全國重點推介的高中校長,被譽為“中國當代校長評傳第一人”。
【主要參考文獻】
1.“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楊瑞清:徜徉行知路 花兒朵朵開”《南京日報》2022-09-10
2.“新春走基層|楊瑞清:春滿行知苑”《中國教育新聞網》
作者:楊瑞清 戚悅,2023-01-31
3.“聚焦大情懷育人的40年行知教育實驗” 《中國教育學刊》,作者:楊瑞清 朱德成, 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