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弟維小學李曉宇:滿懷熱愛,做一輩子老師
二十年春秋寫就璀璨華章,二十載歲月鐫刻不變初心。在學生眼裏,她是一位充滿愛心、知識淵博的引路人;在同事眼裏,她是有著執著教育理想和追求的同行者。但在成都市弟維小學李曉宇看來,她依然是一名平凡普通的老師,一如多年前的自己——滿懷熱愛,耕耘在這方教育沃土上……
“內心的理解就是最好的教育”
“進入教育行業,是因為我喜歡兒童,樂於和他們打交道。我希望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旅途中的見聞説給孩子們聽,豐盈他們的內心。”看著學生在自己的呵護和幫助下一天天成長起來,對李曉宇來説,是一件特別開心和滿足的事情。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從教二十載,李曉宇特別注重對學生良好品質的塑造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同時這也是她從走上講臺至今,覺得最難的事。“因為這不是通過教授知識和説教就能完成的,而是一個漫長、循序漸進的過程。”她認為,在這期間,就需要老師講方法、講策略,時刻與學生以心換心,多站在兒童的角度思考問題,多些關愛和耐心,多些思考和行動。
“記得有次剛吃過午飯,我在教室批改作業,孩子們有的看書,有的寫字,隔壁班的老師急匆匆跑來説:‘李老師,快去,你們班的‘調皮大王’李明(化名),在假山池那邊爬樹了。’我一聽,隨即趕去,李明見我跑來了,便不再往上爬,隨即在我的幫助下慢慢從樹上下來。”談起那次的事,李曉宇記憶猶新,她和李明的對話也歷歷在目。“你爬到樹上去想幹嘛呢?”“我想爬高點,能看到更多的小魚。假山池裏有很多小魚呢。”“你很喜歡小魚嗎?”“喜歡。”“那爬到樹上去看小魚,合適嗎?”“不對。”……經過交談,李曉宇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但她沒有選擇嚴厲的批評李明,而是請他以後“來做這些小魚的警衛員”,不僅保護小魚,也愛護花草樹木,愛護校園裏的每一個寶貴的生命,最後,認識到錯誤的李明成為了一名合格的“警衛員”。
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在李曉宇看來,“內心的理解就是最好的教育”。
“生活處處皆學問,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支粉筆,三尺講臺,四季堅守,育萬千桃李。作為語文老師,在二十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李曉宇逐漸形成了其“重閱讀”“重積累”“重實踐”的教學風格。“重視積累並學以致用,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理念。”在李曉宇的課上,學生除了積累書本知識外,她還會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豐富見聞和經歷,並把“課前三分鐘”留給學生進行交流分享,每當這時,學生那些好玩的、有趣的、難忘的點滴生活,就會在教室這一方天地間流淌,師生、生生交流、切磋、溝通,善於觀察、“生活處處皆學問”的良好習慣就這樣潛移默化地浸潤著孩子們。
當生活素材積累多了,李曉宇還會制定各種主題活動,讓同學們每學期圍繞一個主題開展專項積累——圍繞著名人物、愛國主題積累古詩;圍繞二十四節氣積累經典美文等,寫人、繪景、敘事等題材皆有涉及。慢慢地,學生們讀過的書越來越多,走過的路越來越多,成長和進步讓人欣慰。
閱讀完,積累後,便是實踐,這同樣重要。“當學生有了大量的素材記錄,我便通過開展‘最美朗誦者’、讀寫繪、辦小報、‘創意小達人’等豐富多彩的學科讀寫活動,讓孩子們進行多種方式的‘輸出’,用筆記錄他們的美好生活。”李曉宇笑著説道。就在這樣迴圈的過程中,學生們越來越樂於表達、善於表達,從而更加喜愛語文學習,不經意間語文素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在不斷地閱讀中,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
遇見弟維小學,李曉宇覺得很幸運也很幸福,專業、敬業、溫暖的語文教師團隊和支援教師發展、提供更大舞臺的學校都給予了她很多溫暖和幫助。“在學校,我們有很多提升專業能力的機會和平臺,比如走出去參觀交流、開展專題講座、在區內上示範課等。”就這樣,通過不斷汲取養分、修煉專業素養,李曉宇收穫了纍纍碩果。先後被評為“成都市骨幹教師”“成都市優秀班主任”;在全國“學本”課堂同課異構賽課中榮獲一等獎,多次在省市區的課堂教學研討會上獻課、開展講座;發表多篇論文,其中《談小學低段語文口語交際課》獲全國基礎教育論文評比二等獎,《發展學生思維的課堂教學範式》獲成都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優秀論文評比一等獎。
談到未來,李曉宇表示,現今多元文化不斷交流、滲透,今後將不斷地學習、反思,提高自身專業素養,踐行多元化教育融合理念,以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為己任。“從教二十年,仍然堅信下一個二十年,我依舊會不忘初心:為自己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而驕傲!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圖:李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