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教師節專訪丨生於大井,服務大井 優秀教師成艷紮根鄉村29載育桃李

2023-09-06 10:12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成艷,1973年出生,今年剛好50歲,宜賓市江安縣大井鎮人,數學高級教師,1994年7月畢業于宜賓師範後一直在江安縣大井鎮中心小學任教,至今已經29年。

image.png

翻開成艷的個人榮譽收藏夾,省級論文獎、縣優秀教師、縣師德楷模、縣優秀班主任、縣師德先進個人……各類賽課、考評獎狀琳瑯滿目,這是她幾十年來辛勤工作的見證,也是對她奉獻教育事業的肯定。

傳遞教育的火炬,深耕故鄉的土地

女承父業,薪火相傳。成艷是土生土長的大井人,她的父親也是大井鎮的一名教師,受父輩的熏陶,成艷從小就對教師這個職業充滿崇拜,對三尺講臺的渴望之情隨著年齡的增長愈加強烈。

為家鄉人民服務是成艷從事教育的初心,她熱愛教育這份事業,願意一輩子紮根家鄉,為家鄉發展奉獻自己的一生。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image.png

1991年秋,成艷懷著對教師的嚮往,進入宜賓師範學習,于1994年8月來到家鄉江安縣大井鎮中心小學校任教,在這個學校一幹就是29年。29年間,有新老師進入這個學校與她相識相知,也有老同事調往別的學校與她揮手作別,而成艷始終執教于大井鎮中心小學的三尺講臺上,潛心教書育人,用辛勤汗水澆灌祖國的未來,見證著故鄉的日新月異,與學校、同事、學生共同發展進步。

她以仁愛之心,對學生關懷備至,努力爭做新時代深受學生歡迎的合格教師。從教29年,她以教師的身份播撒教育的種子,用半生的心血澆灌這片養育了她的土地,讓代表祖國未來的花朵在愛的滋潤下盡情綻放。

爭做師德模範,堅信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神聖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成艷堅信: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承,更是心靈的碰撞、感情的共鳴,有愛的教育才有生命力。

image.png

在這29年中,成艷當了24年的班主任和22年的數學教研組長。在教學上,她始終堅持“五育並舉”,努力鑽研教材教法,全身心地去教好每一位學生。就算是在疫情期間,同樣堅持認真組織學生上網課並做好學生的思想和心理教育。在教學工作中,她精益求精,踏踏實實,並用課改理念來豐富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嘗到成功的喜悅。她還積極主動參加各級講課賽和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image.png

成艷高尚的職業道德不僅體現在榮譽證書上,還表現在教學生活中對學生的愛。她在工作中盡情的把自己的愛播撒在教室的每個角落,在她看來,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都值得去欣賞。每當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她總是伸出援助之手。

班上的小琴同學,父母都是體弱多病的農民,前不久,她的媽媽因病去世,爸爸的病情也在不斷的惡化,傷心痛苦的她無助到了極點。成艷得知這一消息後,帶領班上的同學向小琴伸出援助之手,大家紛紛捐款,獻出自己的愛心,還組織班幹部和學生代表去她家裏慰問。小琴一家人非常感激,在週一的升旗儀式後小琴向大家宣讀了自己寫的感謝信,全校師生都非常感動,大家又一次情不自禁的為她募捐。

image.png

成艷任教的鄉村學校,留守兒童特別多。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成艷就擔起了陪伴留守兒童的責任。課堂上,她是孩子們敬仰的老師,課後,就成了孩子們的好朋友。她和孩子們一起玩耍、一起閱讀、一起勞動、一起交流,走進他們的宿舍關心他們的生活起居,聊聊家常,了解孩子們的動態和困惑,給他們正確的引導和幫助,讓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

奮鬥在基層,不止是教書育人

幾年前,學校按照江安縣委縣政府關於脫貧攻堅政策的要求,積極響應號召,派老師參與精準扶貧工作。成艷主動請纓,到大井鎮大井村開始了長達幾年的結對精準扶貧工作。

在成艷幫扶的貧困戶中有一戶是這樣的情況:一個70來歲的老人,體弱身殘,身上的皮膚多處潰爛,不堪入目,多年無法醫治,一個人在家生活。兒子為了生活,帶著老婆孩子常年在外打工,極少回家。成艷了解了她家的情況後,抽空就會帶些生活用品去看望她,陪老人聊聊家常,幫她做些家務活,幫她和兒子進行電話、微信視頻交流,讓她感到溫暖。

image.png

在幫扶期間,成艷經常走到農戶家裏,和他們交談,了解他們的生活和生産、工作情況;噓寒問暖,幫他們打掃衛生;講講政策,讓他們了解黨的利民政策。她總是盡力做著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他們樹立生活的信心,找到發家致富的路子,爭取早日走出困境。

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深耕基層的道路上,成艷付出了汗水,收穫了一份份沉甸甸的果實。29年紮根在故土,教書育人,幫扶貧困,她把愛心獻給學生,誠心送給家長,信心留給自我,始終謙遜上進,積極探索經驗和心得,甘於奉獻,無怨無悔。(文/林源明 圖/成艷)


【責任編輯:閆景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