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開發的有效途徑

2023-08-28 13:48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時代要開展好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應該致力於勞動教育課程開發。要積極探索勞動教育課程開發的新途徑,充分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達到以勞育促進德育、以勞育增強智育、以勞育加強體育、以勞育提升美育的目的,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隨著勞動教育的不斷深入和推進,勞動教育課程的開發和利用已成必然趨勢。

一、挖掘校內勞動教育資源

校園是開展勞動教育的主陣地,勞動教育的開展需要依賴學校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充分利用學校的優秀資源,挖掘校園中的勞動教育資源,整合拓展勞動教育內容,將會更好地助力勞動教育開展。挖掘校內的特色資源,能夠豐富勞動教育的形式,讓學生的勞動能力得到全面培養,勞動素養得到全力提升,讓勞動教育煥發新的生命活力。

(一)挖掘校內日常性勞動資源

學生在校時間比較長,學校可以充分挖掘校內日常性資源,豐富學生校內勞動教育內涵。校內勞動教育內容開發要立足於學生的實際,這樣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實現勞動的育人價值。因此,學校應根據實際,挖掘校園資源,並對活動進行適當拓展,為學生的創造實踐搭建更大的舞臺,讓他們能自由發揮、盡情創造,如挖掘環保文明、內務整理、衛生值日、勞動技能等校內勞動內容方面的資源。這些校內勞動側重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各項勞動實踐,強調學生親身參與勞動,增加勞動知識,提高勞動技能,培育勞動情感,

提升勞動素養。這些活動有助於加強和規範學生的衛生文明管理,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給學生創造安全、整潔、舒適的學習環境。校內日常性勞動資源的挖掘,能夠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煉意志,更好地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價值觀。

(二)挖掘生産性勞動課程資源

生産勞動是人類創造財富和人生價值的手段。讓學生適當參加生産勞動,會讓他們初步養成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和勞動意識,樹立勞動最光榮的觀念。挖掘校內生産性勞動課程資源,要根據不同學段、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進行,建議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並用、安全適度,強化勞動實踐體驗,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提升勞動育人的實效性。

一是挖掘校內種植資源。可以將校園空地建成開展勞動教育的基地。園內設置蔬菜種植、果樹栽培、花卉種植、中草藥種植、農具展覽等區域,培養學生愛勞動的觀念,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近距離接觸蔬菜,能夠了解蔬菜種植的基本知識,體驗種植勞動的過程,體會勞動成果來之不易,同時也體會到農民勞動的艱辛,培養勤儉節約的精神。

二是挖掘傳統工藝和新技術相結合的資源。實施傳統陶藝、剪紙、扎染、版畫、烙畫等傳統工藝項目,還要緊跟科技發展和産業變革,讓學生能夠了解新時代的勞動工具、勞動技術、勞動形態。實施3D列印、航模、智慧物聯網等項目,提高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創新應用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

(三)挖掘校內服務崗位資源

開展校內服務性勞動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工作技能,讓他們熟悉校園各個崗位的工作流程,明確工作職責。為了增加服務勞動體驗的深度,提高勞動教育的效果,學生在進行服務勞動體驗之後,需要填寫服務勞動實踐紀實表,記錄服務勞動過程,書寫服務勞動感悟,頌揚勞動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可以開展“今日我值日”活動,美化校園;開展“交通文明志願者”活動,監督學校放學路段學生的交通行為,維護正常的交通秩序;開展“餐廳執勤崗”活動,為同學們分飯菜、掃地、擦桌椅、維持秩序等。要不斷探索勞動教育新模式,挖掘多種資源,對學生開展服務性勞動教育,為學生搭建多元化勞動教育平臺,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充分利用家庭勞動教育資源

勞動教育于日常,習慣養成在堅持。《意見》指出,“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鼓勵孩子自覺參與、自己動手,隨時隨地、堅持不懈進行勞動,掌握洗衣做飯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利用家庭資源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積極參與家務勞動,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逐步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家庭勞動教育可以通過打掃衛生、整理房間、採購家庭用品等方式開展。

(一)衛生整潔類

包括衛生防疫、清潔衛生間和廚房、內務整理等方面。衛生防疫方面,讓學生掌握衛生清理方法和各項流程,能夠靈活使用衛生工具,做到地面、門窗潔凈,有序擺放傢具,家電安全無隱患。掌握消毒、通風等居家防疫技能,每日自測體溫,健康出行。清潔衛生間方面,讓學生掌握潔廁技巧,能夠安全使用清潔用品,保持衛生間空氣清新,無異味。能夠清潔廚房裏的各種用具,做到墻面和鏡面光亮如新,無污漬。在內務整理方面,要求學生依照內務整理規範要求,做到物品整齊有序。床面平整無雜物,床底下乾淨無灰塵,衣櫥潔浄,衣物分類整齊。書桌上合理擺放書籍和其他用品,做到桌椅乾淨,書籍分類擺放整齊,學習用品擺放井然有序。

(二)日常技能類

日常技能包括洗滌縫補、烹調烹飪、垃圾分類、種植養護、購物等方面。通過學習洗滌縫補技巧,做到分類清洗衣物,衣物無污漬。學習縫補方法,熟悉縫補流程。學習各種烹飪方法,掌握製作食物的基本流程,能夠辨識食材,安全使用炊具,會做家常菜。學習垃圾的分類常識,能辨別垃圾種類,安全、科學地分類投放垃圾。掌握花草養護的基本技巧,了解花草的習性,做到適時恰當澆水、松土、防治病蟲害。了解各類商品的材質,關心食品安全,掌握挑選物品、購買物品的技能,能夠有計劃、科學地購物。

(三)服務類

能夠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分擔父母的工作,做到與家人分享快樂、分擔煩惱。照顧弟弟妹妹,關心愛護家里長輩。

勞動教育也是生活教育,學生參與家務勞動對其家庭共同體意識的培養是非常有益的,不僅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還能促進家庭成員之間情感的提升。可以將學生參加家務勞動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況,按學期記入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檔案。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參加各種社會勞動,並展示其勞動技能。當然,家長要在家庭中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三、開發校外勞動教育資源

《意見》指出,社會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援作用,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資源,多渠道拓展實踐場所,滿足各級各類學校多樣化勞動實踐需求。綜合實踐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都可以作為開發與利用的勞動教育資源。

學校應該建立健全開放共用機制,整合周邊的自然資源、經濟資源、人文資源等,選取適合不同年齡、不同學段學生開展勞動教育的資源類型,如智慧製造、社區服務、廢物利用、維修管理、種植養殖、非遺技藝等。依據不同學生的需求,多措施、多形式地創建特色勞動教育基地,彌補學校缺少專業勞動教育場所的短板。

(一)開發自然資源以開展勞動教育

借助農業種植、動物養殖等特色勞動基地,開發蔬菜及水果種植、烹飪、動物養殖、智慧農業等課程,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勞動、學會勞動、尊重勞動者,培養他們愛勞動的品質。開發以海洋資源為主題的勞動教育,讓學生學習魚類品種及其遷徙的主要途徑,了解各種海鮮的製作方法等。將勞動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二)開發人文資源以開展勞動教育

區域性的紅色教育基地、非遺文化基地、民俗傳統文化基地等都是校外勞動教育場所,紀念館、農耕館、博物館凝聚著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亭臺樓榭、碑刻、木刻、磚雕等都是開展勞動教育的資源。將紅色文化、非遺文化、民俗傳統文化引進課堂,將有效拓展勞動教育的廣度和深度,有利於培養學生艱苦奮鬥、創新奉獻、任勞任怨的勞動精神,提高學生勞動技藝,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三)開發經濟資源以開展勞動教育

利用學校周邊的工業經濟資源開發勞動教育課程,能夠使學生熟練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理解勞動創造價值,真正體驗勞動者的責任感。通過製造、化工、電子、維修等勞動課程,學生初步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養成吃苦耐勞的勞動品質,培養其工匠精神和職業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勞動素養、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實踐能力、服務社會的情懷,使他們更好地成為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開發社區資源以開展勞動教育

每個社區都有許多優秀資源可以利用來引導學生開展公益性勞動實踐活動。例如,學生走進敬老院開展義務勞動,幫助老人擦玻璃、洗衣服、掃院子等。走進社區協助小區物業整理書籍,清理書屋,整理樓道停放的電動車,清理雜物、紙屑並宣講垃圾分類知識等。利用社區資源給學生搭建更好的服務勞動平臺,讓學生在參加社區服務、義務撿拾垃圾、保護環境等公益勞動中,體驗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快樂。

新時代應加強勞動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充分挖掘校內勞動教育資源,利用好家庭勞動教育資源,開發好社會勞動教育資源,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價值觀,使學生掌握適應社會發展的各種勞動技能。

(作者:中國教育學會研究員 時俊卿教授)


【責任編輯:羅天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