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價值取向
勞動教育有利於學生樹立自主發展的信念
在人們的理念中,勞動往往是與勤奮、勤勞、辛勤等詞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蘇霍姆林斯基説:“勞動是一種複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使人産生滿足感的不僅是體力上做出的努力,也是他對個人的創造力和智力因素的認識。”
從“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需要來看,教育現代化首先需要解決勞動教育的現代化問題,勞動教育就是人的本質教育,勞動教育關係到生命品質教育、生存品質教育、生活品質教育、生産品質教育、職業教育、創新教育、創業教育等。
從“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體驗”的視角來看,勞動教育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功經驗、勞動成果,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自信心、自豪感。從“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視角來看,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增加勞動體驗,學會解決問題,有利於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獲得必備的勞動能力,發展積極的勞動精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珍惜學習生涯,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堅定自主發展和不斷超越自我的信念。
中小學要重視勞動教育課程觀念的凝練,突出價值引領,改變勞動教育只停留在勞動經歷和勞動體驗層面的現狀,還要使學生通過勞動教育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勞動教育有利於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在新時代學校課程育人指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背景下,勞動教育必然是未來學校的重要課程。勞動教育具有綜合性,與其他學科緊密聯繫。以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化學習、STEM教育(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等方式開設的勞動教育課程,兼顧知識、實踐技能、多元思維,體現了勞動教育的開放性、
融合性、超學科性等特點。勞動教育課程可以有效融入文化基礎課程,有利於發展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勞動教育統籌日常生活勞動、生産勞動、服務性勞動等多種實踐場域的勞動,從生活世界出發,有利於發展學生自主學習、交往協作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提升學生的責任擔當能力。勞動教育注重實踐體驗,提倡“在做中學”和“在學中做”,手腦並用,理論與實踐結合,給每個學生提供創新勞動和表達的機會,進而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勞動是一種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探索學習的途徑,讓學生在勞動中發現自己,不斷超越自我,發展責任擔當能力。勞動是一種交往方式,讓學生在生産勞動、服務性勞動中,學會成果分享和情誼表達,學會學習,學會健康生活,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總之,勞動教育在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的融合機制中,發展學生自主發展、社會交往和高階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勞動教育有利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工作大會上提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勞動教育具有綜合課程、融合課程的特點,因而不僅具有獨特的育人功能,而且具有綜合育人的功能。《意見》要求把勞動教育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指導綱要》要求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在課外、校外活動中安排勞動實踐活動,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化勞動文化以彰顯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功能,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勞動教育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勞動教育是連通生活世界、教育世界、職業世界、創新創業世界的重要橋梁,是青少年核心素養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抓手,有利於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五育”並舉的育人功能,有利於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教育是根據人的發展需求和時代發展需要培養人的工作,勞動教育本身就是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實踐教育、創造教育、全人教育。勞動教育內容的豐富性和全面性,對整個育人體系及社會發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勞動教育對“五育”的基礎性、系統性、融通性、整體價值性具有本質的解釋力和承載力。
(作者:中國教育學會研究員 時俊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