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求真 加減有度——濉溪縣第一實驗學校“雙減”賦能高品質發展
“雙減”環境下教育何為、學校何為?濉溪縣第一實驗學校作為縣教育局直屬、辦學僅六年的新校,在這場教育變革中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拓展思維,務本求源,走出了一條簡而不凡的“雙減”之路。
逆向思考合理認知定方向
“教育之本在立德樹人,以育人導向定位“雙減”方向,首先應該明確雙減究竟為了什麼?”該校深入調研統一了思想:“雙減”減的是壓力,增的是空間,發展的是“全面健康”的素養,考驗的是家校“提質賦能”的能力。學生人生中避免不了要面對各種挑戰,作為教育者要在有限的教育時間和空間內,給予孩子沉澱優秀品德,鍛鍊良好的體魄,掌握知識並且有運用知識獲得服務自我、家庭、社會、國家的能力。
在落實“五項管理”及“雙減”要求方面,該校採用以終為始的逆向思維,從問題的終點出發,回溯找尋教育過程中應該關注的價值。學校將落實“雙減”工作的思維路徑界定為“保護”與“培養”兩個方面:家校共同保護孩子已有的價值——保護好孩子的視力,保護好孩子對於生活多元化的興趣,保護好孩子對於生活中美好的嚮往等,同時注重培養應對未來諸多挑戰的優秀素養,如好習慣、好品德、好體魄、好底蘊等。
系統思考統籌謀劃理思路
“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於全面提高學校教學品質,做到應教儘教,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這就要求學校把更多責任承擔起來,切實提高學校教育教學品質,解決好‘五項管理’和課後服務等問題,把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降下來,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濉溪縣第一實驗學校以系統化思維對學校教育進行科學分析,謀篇佈局,在國家“雙減”政策要求下,持續優化“首抓體育,重在養成,序列閱讀”的育人路徑,明確了以“加”為“減”的“雙減”工作思路。在教育教學的關鍵處做加法,在孩子發展的窗口處多關注,形成了“五加四關注”的落實模型。
“五加”促“雙減”。教研品質做加法。細化教學常規管理,抓實備課,優化教研方式,確立流程,視頻教研微格化,細化每一環節,精析每一步驟;推進診斷式反思和標桿式反思,提升教師個體和教研團隊的內驅力與研訓的科學性。近年來,該校省、市課題立項17項,已結題六項。青年教師共榮獲國家級、省、市、縣級教學比賽一等獎180余人次,為學校的優質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課堂品質做加法。面向全體,依託智慧教學平臺構建“學講思練”融合的課堂範式,以“低起點、小步子、多實踐、快反饋”為原則,立足“分解(時間分解、任務分解)”優化課堂效率。學校作為濉溪縣國家資訊化教學改革實驗區實驗校、資訊化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縣級示範校,所有教師均可在日常教學與管理中熟練應用基礎資訊技術,通過智慧教育平臺,實現成績分析、知識點診斷、試題解析的精準高效,通過網路學習空間整合、優化、推送資源,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2019年,學校被評為“教育部網路空間應用優秀學校”,2022年7月,省級課題《基於智慧教學平臺構建W-TBL教與學模式的實踐研究》獲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重點類立項。作業品質做加法。控製作業的量,提高作業的質,在作業“時間、難度、效果”三方面下功夫。讓每一份作業都有時間(作業要標注完成的參考時間);讓每一份作業都有不同的主人(作業要分層);讓每一份作業都有價值(凡作業要批改、適時面批,及時反饋);課後服務管理品質做加法。建立高效的家校協同,在作業輔導、延時課程開設方面做出探索。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確保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全覆蓋的政策精神,該校本著“自願選擇、特色發展、需求為先、安全為要”的原則,學校全力實施“1+X”課後服務多元課程。“1”即作業輔導,“X”即“五育”特色課程,週一至週五分別安排在課後服務的兩個時段進行,即前一小時為作業輔導,後一小時為“五育”特色活動。學校目前開設籃球、足球、射箭、武術、航模、邏輯思維、智慧機器人、編程等近百門選修課。學生個性化素養發展碩果纍纍,肖伊果同學獲全國射箭比賽金牌,周博文同學獲全國射箭排位賽第三名;一人入選省校園足球最佳陣容,一人入選省校園足球教練組。學生在省、市級活動中獲獎600多人次;管理質效做加法。進一步加強級部建設、推進學部融合,逐步建立基本事務規範化流程,堅持“博愛文化體系”的內化與深化,為“雙減”工作提供強有力的引領、服務與推動。
一切教育教學的優化都是為了學生更好發展,圍繞“培養學生優秀而穩定的素養”這一目標,該校選取了常規管理中易忽略的點,作為重要的關注點,提高認識重點保障。
高度關注學生的安全與體質。安全方面繼續抓好校園安全網格化管理及首遇責任制,防患于未然。著眼近視防控、體質達標、心理健康三個方面,推進體質健康班班達標。
關注作業的效率。立足學習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做作業時的專注度和規範度,推進作業的限時限量,以慢為快提升效率。
關注特殊的群體。加強對學習困難、家庭和個人有特殊情況、心理有偏差的學生的關注。該校針對特殊情況學生,啟動“博愛計劃——用誠摯的愛守護心靈”項目。教師以志願者形式,對特別需要關愛的孩子,結成“愛心對子”,在生活中關注、陪伴、用師愛詮釋育人的真諦。學校教師自募資金、每月安排不同的主題活動,如看電影、買新年禮物、踏青、輔導功課等,引領孩子健康成長。目前教師“一對一”結對學生159人次,一批孩子得到了“校園媽媽”的細緻呵護,感受到了更多的生活美好與教育公平,師生們也共同走過一段彼此影響的心靈之旅。該項活動獲得縣級志願服務銅獎。
關注學生的特長髮展,廣泛徵集校內課程,採取社會課程、家長課程審核制,整合資源,開設了必修、選修課後服務課程近百門,有力推進了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和學生的特長髮展。
人本思考聚焦關鍵抓落實
謀事在人,抓住關鍵人,做好關鍵人的素養提升是高效執行的關鍵,也是加強組織能力,保障“雙減”落地的關鍵。
該校持續推動團隊成長,追求執行的力度。一是鍛造一支具有政治判斷力、教育領悟力和工作執行力的教育管理隊伍。二是培養一批在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學品質上有追求、有成果的“雙名師”。三是緊抓學科教研組及備課組建設,讓研究真正在教學實踐中“生長”。在校級層面成立教師發展“學院”,構建“兩維三級”培養思路,“兩維”指管理人員與教師兩個維度,“三層”指新崗位、基礎經驗崗位、優秀經驗崗位,推進教師專業化、梯次化成長。
“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在具體工作處理上,圍繞學校的工作目標主要從兩方面切入:依託關鍵制度理清常規,梳理形成常規流程,減少重復性低效勞動和因此而産生的焦慮;以常規管理為基準點上下求索。向下梳理管理的問題,由相應負責人做管理的問題優化,向上提煉管理的經驗,形成可借鑒的管理模式。
“教育的發展要有序整合資源,資源的高度決定一所學校乃至一個區域教育發展的高度。”該校高度重視資源整合,關注資源融合的效度,以“適用、高端”為原則有序融入資源,主動拓寬視野,積極建立聯繫,助力“雙減”工作持續優化。從橫向的同類學校、師生家長到縱向的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與高校。學校團隊公開承諾虛心聽取反面意見,保持思維的活躍與多元。學校著眼高端整合教育資源,與北京師範大學全國體育聯盟、科大訊飛、101智慧教育建立了合作關係,借鑒上海、北京、江蘇、浙江等地名校的先進辦學經驗優化學校管理,根據學校工作需要,在資源和學校的發展需求中找準切入點、結合點、發展點和創新點,提煉出以“大愛大格局”為核心的“博愛教育”品牌。學校現為全國體育聯盟(教學改革)示範學校,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實驗學校,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實驗校、安徽省文明校園、北京師範大學毛振明教授濉溪工作室所在學校……
(圖文/于金龍 郭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