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深圳市福田區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展示和孵化活動成功舉辦

2023-06-30 20:34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6月28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中國網教育頻道承辦的深圳市福田區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展示和孵化活動(以下簡稱“活動”)(第三季)成功舉辦。

據悉,在教育部于5月15日公佈的570項“2022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擬授獎成果”中,深圳市福田區共2項成果獲二等獎獎。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將充分發揮教育科研的先導引領作用,為深度研究福田區教育改革與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助力;同時也將進一步加強區教育教學成果獎的培育和孵化工作,通過展示交流福田區在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的獲獎項目,加快推動新一批項目落地。

出席此次活動的嘉賓有清華大學素質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海峰、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局長沈堅、西安市教育局原副局長田徵、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邵志豪、《中國教育報》編委張樹偉、浙江師範大學附屬杭州筧橋實驗中學校校長高瓊、廣東省基礎教育與資訊化研究院副院長胡小勇、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郭其俊、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遊泓,會議由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綜合研究部科研員韓方廷主持。福田區2022年成果型項目主持人福田區申報2022年深圳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課題主持人,以及其他有意參與申報成果獎的區內老師等參加了此次活動

在國家基礎教育成果獎獲獎成果交流報告環節中,三位嘉賓作了了精彩深刻的主題報告。

交流報告伊始,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局長沈堅作了“教育數字化支撐大規模因材施教的區域實踐”的主題報告。沈堅指出,圍繞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當下教學亟待解決的有三個具體問題,一是優質資源匱乏,二是教學適切度不高,三是評價標準單一。基於問題的解決,區域積極探索“以數字化撬動教育整體變革”的破解之道,著重從三個層面發力。首先是數字化賦能資源供給變革,解決優質資源匱乏的問題;第二是數字化賦能教與學變革,解決教學適切度不高的問題;最後是數字化支撐教育治理變革,解決評價標準單一的問題。他還表示,蘇州工業園區教育數字化支撐大規模因材施教的實踐探索,為促進教育高品質發展、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東北師大附中”)校長邵志豪對東北師大附中多年來在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的申報以及取得的成績,作了題為“紮根基層,久久為功,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的總結梳理。在彙報中,邵志豪提出“把基礎教育教學成果和日常學校的主題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把國家需要與學校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把學校實際與地區教育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的價值取向,並主張“一個主題,兩項規劃,三個原則,四項成果全工程”。最後,邵校長展示了東北師大附中的教育教學成果獎培育和孵化過程中的工作收穫與心得。

《中國教育報》編委張樹偉另辟蹊徑,從學術形象的傳播問題方向對基礎教育教學成果進行了探討。張樹偉認為,在快速網評的模式下,能夠抓人眼球,迅速找到閱讀亮點是極為重要的。因此成果要進行傳播,也要要進行形象的設計,才能夠更容易脫穎而出。他提到,報一個學術成果,要去想這個成果我們有一個什麼樣的學術形象,要做一個自己的批判和設計。從傳播的角度來説,數字化與因材施教實質上是與時代相結合的,與當前的國家教育探索的一些根本問題相結合,與中國傳統的教育經驗相結合。通過媒介的傳播,也可以幫助成果獲得一定實踐層面的支撐,將成果進行推廣,形成一份總結。

在專題彙報環節中,深圳市福田區蓮花中學北校區肖慧老師,深圳明德實驗學校(集團)楊佳富老師,深圳市福田區蓮花中學北校區王佳老師,福田外國語學校南校區初中部嚴涵老師,深圳市福田區福強小學呂舒老師,深圳市福田區益強小學江丹老師,深圳市第八幼兒園周素雲老師,七位課題主持人對自己的課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講解。

認真聽取了彙報後,各位專家對七位老師的課題進行了點評。

浙江師範大學附屬杭州筧橋實驗中學校長高瓊認為,王佳老師的《多維反思在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中的實踐研究》聚焦學科教學成果探索在大單元教學的理念下對標國家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初中教學改革越來越受專家重視的驅使下,探索初中教學改革更容易引起關注高瓊聚焦于這一成果的多維反思”的高度與方向成果的利益和寬度成果的影響力進行了深刻點評。

廣東省基礎教育與資訊化研究院副院長胡小勇對呂舒老師的《小學生活數學教學的實踐研究與探索》課題和江丹老師的《基於教法優化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課題進行了點評。胡小勇結合自己團隊獲得上一屆廣東省的基礎教育成果獎經驗,針對這一課題指出了不足。他認為,首先要明白自己解決的研究問題是什麼,其次是在講問題的時候嚴謹意賅然後是一定要樹立對標意識。他從理論、時間價值、找創新、抓落實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提高意見。

西安市教育局原副局長田徵表示,肖慧老師的《基於表現性評價的初中語文探究性作業設計實踐研究》課題與楊佳富老師的《新課標背景下整本書閱讀模式探究》課題,是很值得借鑒的,兩組命題立意很高。尤其是在初中語文教學方面的探索,堅持了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統一的改革原則和實踐思路。同時,田徵也指出課題的不足之處。他表示,學習主體的差異性研究、個性化對待的策略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凸顯學生本身生態差異的學情學法的研究設計與實施措施等方面還有欠缺。課題命題應從國家級的教學成果獎與新課標背景下研究整本書。

清華大學素質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海峰對周素雲老師的《STEM理念與幼兒園木工活動的融合探究》課題進行了深刻點評。首先,于海峰對周素雲老師將國際上比較流行的教學理論和方法與幼兒園動手能力教學結合到一起表示肯定。但他認為,不能光看國外的“STEM”,既要研究國外的一些教育原理,還要看到中國對於其政策背景和要求,看到深層的一些原理性的東西,要從研究的目的考慮。另外,既然是木工活動,就會涉及到材料,那麼幼兒所要用的材料必須考究,以及要給孩子什麼樣的內容,需要嚴格把關。最後,必須想清楚需要産生什麼樣的成果。

中國網教育頻道王主編對嚴涵老師的《唱美我心中的歌——初中合唱活動課程育人實踐研究》課題表達了自己的認知與感受,並提出建議和希望。王主編認為,嚴涵老師的課題亮點在於將課程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也將課程與生活相結合,是陶行知先生“生或即教育”的實踐探索,它是真正在實踐中自然生成的成果,同時教師對美育的切入點和實踐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但是作為國家教育成果,首先課題不能太寬泛,要聚焦到具體的問題;第二,研究方法例舉了很多,但是在研究過程中具體採用了哪幾種研究方法要説明,且對研研究方法和實踐過程有進行敘述性描述。第三,研究成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達到了育人的哪些目標,要聚焦。

王主編表示,國家基礎教育成果獎課題具有方向性、規律性、長期性、發展性等特點。在這個過程中,推廣尤為重要。學術傳播要引起更多的人在學術上的探討和關注;同時要不斷的提升和完善學術理論體系;建立共同體,通過共同體將成果推廣到不同的地方進行實踐和完善。

通過專家點評,參會者紛紛表示,受益良多。本次活動不僅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和交流的平臺,為福田區基礎教育成果獎的展示和孵化提供了有利的支撐。也讓與會者認識到,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只有通過持續的探索、改革和創新,才能真正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推動教育事業邁上新的臺階。

(編輯/李艷鶴)


【責任編輯:羅天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