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生賦能 讓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常德技師學院技能人才培養紀實
高技能人才的日益走俏折射出新時代對技能的尊崇,更昭示了産業升級在當下的迫切性和緊要性。新時代的職業教育,正以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擔負起為製造強國輸送技能人才的光榮使命。
6月,常德這座桃花源裏的城市裏一派生機勃勃。而位於高泗路上的常德技師學院捷報頻傳,在常德市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上,該院在全市24支代表隊中脫穎而出,20名師生參與了大賽的七個賽項比拼,最終斬獲4枚金牌、3枚銀牌、3枚銅牌以及5枚優勝獎,學院還獲得了本次大賽的團體總分一等獎和特別貢獻獎。
近年來,常德技師學院圍繞常德市新興優質産業、傳統優勢産業、現代服務業及緊缺職業工種的人才培養,立足本土産業需求,不斷優化教育,致力培育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兼具的現代化專業技能人才,並逐漸展露出它閃閃發光的內核。
給足榮譽也給足機遇 讓技能成為一種榮光
當下,正值畢業季,畢業生就業問題成為關注的焦點。提及就業問題,已在常德技師學院工作4年有餘的機械工程系青年教師李永勝感慨良多。
4年前,在一場全國性的技能比賽後,常德技師學院通過技術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將數控技能大賽獎牌得主李永勝直接聘任為該校教師。在李永勝的規劃中,這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預期。他原本的想法跟當前不少中職學生差不多——學一門技能,畢業了總能找到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沒想到我對我專業的熱愛和專研,會給我帶來意外的驚喜”。
從“以升學為導向”到“以就業為導向”,從原來單純的“能就業”的思維向“就好業”轉變,常德技師學院把培養高技能人才視為學院的神聖使命。而在就業市場上,技工院校的畢業生因其擁有一技之長而深受歡迎,保持著很高的就業率,部分畢業生的工資甚至超過了本科生。突破了傳統的“就學”“就業”思維之後,技能人才成了越來越受歡迎的“香餑餑”。
為更好地滿足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學院分別開設了中聯重科焊工班、高新區中聯智慧設備維保工程師技能提升班、西洞庭坤鼎數控聯合培訓班、西洞庭勞動關係協調員班和經開區鉗工技能提升培訓班,舉辦了消防、創業培訓等聯合培訓班,培訓規模達6000余人次。同時學院積極組織技能評價認定,2022年學院組織評價認定考試共133批次,11009人次(比前年增加20%)參與,其中本校學生900多人次,學生考證比例上升明顯。評價認定涉及工種19個,其中二級、三級佔2%,四級佔55%,五級佔43%,評價工種不斷拓展,評價層次大幅提升,學院在評價認定工種新增和全省評價認定題庫建設方面均位居全省前列。
作為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常德技師學院以其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深耕細作不斷向社會生動展示了高技能人才在技能攻關、技藝創新、技能推廣等方面發揮的獨特價值和重要作用。去年,學院71.3%的畢業生留在了本地,為常德實現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走上新型工業化道路,提供了大量熟練技術工人和高技能人才支撐。
對於肯鑽研、善創新的優秀學生,學院給足榮譽也給足機遇,從榮獲2018 年全國數控技能大賽電腦程式設計員學生組一等獎的陳濤,到榮獲2021 年全國第九屆數控技能大賽加工中心五軸聯動加工技術項目學生組一等獎的鄧理,一批批優秀的學生通過技術人才引進,從學生成為教師,反哺學院,成為學院發展的建設者。體現了學院對高技能人才的關注,也反映了社會對職業學校的不斷認可。
推進一體化教學改革 讓學生成為能工巧匠
高技能人才是如何煉成的?
該校教務處副處長姚建如認為,實施一體化教學是拋棄“填鴨式”、“理論式”教學,為社會不斷輸出高技能型人才的一個重要舉措。
近年來,學院秉承“工學結合、理實一體、産教融合”的教學理念,在不斷推進一體化教學上下文章——推動教學專業全覆蓋、注重一體化師資培養、建立一體化教學運作模式……,一系列的硬舉措,讓學院的辦學水準、師資力量和學生的實操能力全面提升,為社會培養出了更多更優質的能工巧匠。
截至目前,學院共有6個專業和通用職業素質課程實施一體化教學改革,共開發了20門課程的資源包。學院電子商務和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入選湖南省楚怡優質專業(群),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數控加工(加工中心操作工)入選湖南省技工教育優質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維修入選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第一階段建設專業名單。學院入選人社部國家技能人才培養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和課程設置方案開發單位、湖南省楚怡優質中職專業(群)建設單位A檔、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第一階段建設院校名單。
機械工程系主任徐光輝介紹,學院目前擁有8棟實操教學樓,各種實操工具一應俱全……學生們不再局限于通過理論進行學習,而是理論和操作同時進行,在實踐中不斷鞏固理論認知。
為了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學院堅持以賽促教,鼓勵並選拔技能過硬、成績突出的學生積極參與省市乃至全國的各級各類技能大賽。學院通過組成競賽班,開展假期集中集訓,聘請專家指導,為學生衝擊各類技能大賽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了進一步提升一體化教學的“硬實力”,該院在校企合作上不斷深耕。近三年,學院與31家本地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與62 家本地企業“結對聯企”,與8家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與13家企業合作舉辦冠名班17個,建成了東日文化、創真科技、三特機械、三菱電梯、白鶴山駕校等5個校內實訓培訓基地。學院的校企合作、崗位實習運作模式成熟,促進了學生實訓和就業渠道日益順暢:近年來,學院29名學生轉正成為三一重工集團正式職工,平均薪資達到6000元左右;43名學生在中車集團崗位實習,年穩定率在67%;29名學生在華南光電採用師帶徒方式培養,年穩定率在72%以上。其中,學生楊京與蘇金濤提前完成公司軍工産品試製任務,受到公司領導的大力表揚,2每人平均享受常德市高技能人才補貼。學院實習管理工作的成功案例還被常德市教育局推介到省廳。
完善學生準軍事化管理 讓風清氣正成為校園主旋律
環境優雅美麗、學生朝氣蓬勃、寢室整潔舒適、課堂井然有序、校園風清氣正……學院日益成熟的學生準軍事化管理模式,正不斷顛覆著世人對職業院校的“刻板認知”。
近年來,學院始終以培養“心有夢想、行有操守、腹有詩書、手有絕活”的“四有”匠心青年為己任。為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培養頑強的毅力,2018年,學院率先推行學生準軍事化管理,通過引入專業的準軍事化管理團隊,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素質、軍事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堅毅的意志、嚴格的紀律、牢固的團隊精神。駐校教官軍事素質過硬,吃苦耐勞,具備專業知識。他們秉持嚴而有愛的工作態度,逐步深入參與到學院一些常規管理中來,學院的整體面貌大為改觀,學生的精氣神越來越好。
2022年,學院持續強化教官資質審核準入制度,完善教官團隊觸碰“紅線”懲戒機制。加強學生常規管理,對學生訓練、學習、生活、內務衛生等8個環節進行嚴格規範,實現了“一日生活制度化、日常行為規範化”的管理模式。精心培訓學生教官隊成為學生管理的中堅力量,打造學生會、學生社團、學生教官隊“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學院還完善了學生管理工作機制,堅持學生工作例會制度、宿舍值班制度和工作督查制度,開創了便捷高效的學生管理工作新局面。
軍事化管理在疫情防控的嚴峻考驗中凸顯了巨大優勢。學院準軍事化管理團隊、學生教官在抗疫大戰中衝鋒在前、無私奉獻,彰顯了青年的責任和擔當。良好的習慣養成教育,滋養出更為優秀的學生,也達到了更好地服務教育教學的目的,一批批心有夢想、行有操守、腹有詩書、手有絕活的技能人才正源源不斷被送往各個重要的技能崗位。
去年,學院就業率達到99%以上,學生基本全部就業。“職業教育讓我選擇了一門喜歡的技術技能,用雙手實現夢想,用技能點亮人生,踏實。”正準備畢業的陳同學表示,畢業就能輕鬆就業,真好。
近十年,職業教育不斷增強適應性,調整專業設置,深化産教融合,日益迸發出強勁的生機與活力,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滿足了國家對技能人才的需求。而常德技師學院,也正以驚人的步伐突破傳統思維和舊的偏見的桎梏,不斷探索教育教學的全新思路,為常德地區乃至全國培育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産業工人隊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文/劉泉全 張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