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建設“國際紅樹林中心”|福田區教科院孫利秋團隊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2023-06-29 15:41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發佈了“2022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擬授獎成果公示”。

前期,在各省(區、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認真遴選推薦的基礎上,教育部組織了資格審查、專家網路評審和專家會議評審,共確定2022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擬授獎成果共570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70項、二等獎498項。

其中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團隊的“滋潤與共用:生態文明教育立體育人體系探索”擬獲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課題組由孫利秋、郭其俊、楊春生、張玉彬、廖文和孟祥偉幾位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博士等專業人士組成,均有豐富的中小學教育經驗,深耕教育多年開展深入研究。

當今世界,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矛盾成為世界關注主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教育意義重大。福田區率先響應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基於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深圳福田區地理教育品牌,高位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創新探索,構建出“滋潤與共用:環境教育區域共建模式”。

經過課題組十多年的努力,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成果。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針對生態文明教育知識本位慣性、部門壁壘障礙、育人屬性相對薄弱問題,堅持天人合一傳統文化觀及馬克思主義哲學觀,以教育創新改革為突破口,基於“學科環保教育-跨學科環境可持續發展教育-大課程生態文明教育”三級進階,構建生態文明教育區域立體育人體系,助力福田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建設。建設家校社、宣與教“雙線並軌”長效機制,培育同頻共振“賦能”生態;創建“四層三模”體系(即微觀、中觀、宏觀、外層四層,區域教育管理升級、課程建設、教育社群營建三大模組),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多樣化學習“釋能”機制,打造“解説學習型、五感體驗型、手工創作型、場地實踐型、拓展遊戲型及公眾參與型”等多種探究體驗課程,建立交互學習場,滋潤學生生命成長與全面發展。

早在2019年,福田區教科院黨委啟動了“2022國家教學成果獎孵化項目”和第三期“雙培養”工作,此項成果也這兩個孵化項目結的碩果。按照慣例,區教科院在眾多優秀的教研員中,選拔優秀黨員教研員孫利秋作為“雙培養”對象,把優秀黨員教研員孫利秋培養成領航教研員。福田區教科院“雙培養”工作開展兩期以來,效果顯著。優秀黨員和優秀教研員團結在一起,為提升區域教研工作貢獻力量。

中國教育學會初專委副理事長、福田區教科院院長郭其俊表示,多年來,“雙培養”機制為區教科院黨組織保持和發展先進性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科學的方法,是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顯著特徵和重要標誌。在“雙培養”機制的推動下,區教科院的黨員素養不斷提高,同時吸收領航教研員入黨,發揮關鍵作用,也推動了區教科院的快速發展,使區教科院在新時代教科研工作中走在最前列,把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落到實處。福田區教科院成立了成果獎孵化項目後,盡一切力量幫助教研員提煉優秀成果並推廣實踐,此次福田區教科院有兩個項目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希望項目組未來不斷優化,用優秀成果帶動區域教育發展。

福田區教科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也將紅樹林課程納入長期的、持久的、有影響力的福田區生態文明教育品牌,助力推進廣東省萬畝級紅樹林示範區。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意味著深圳還將肩負更多國際交流合作責任,成為全球紅樹林保護和國際合作的重要基地。未來,福田區將依託獲獎優秀成果進一步認真履生態文明教育的使命擔當,助力全國中小學教育高品質發展。


【責任編輯:羅天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