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程似錦 未來可期 合肥城市學院隆重舉行2023屆畢業典禮
6月14日上午,合肥城市學院(安徽建築大學城市建設學院)2023屆畢業典禮在濱湖校區圖書館二樓大禮堂隆重舉行。學校董事長林瀚、校黨委書記成祖德、校長祝家貴、副董事長趙治濱,副校長田園、楊彥友、宇曉鋒出席,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各二級學院黨政負責人,教師代表、畢業班輔導員、畢業生代表參加典禮。畢業典禮由成祖德主持。
畢業典禮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
田園宣讀省級、校級優秀畢業生表彰決定,校領導為105名省級優秀畢業生、279名校級優秀畢業生頒授省級、校級優秀畢業生證書。
畢業典禮上進行了考研獎勵表彰,校領導分別為考取研究生的學生代表頒獎。林瀚為考取清華大學研究生的機電學院學生陳麗頒獎,祝家貴為考取中國海洋大學的經管學院學生阮小龍頒獎。
祝家貴作題為《思源致遠 奮進人生》的講話,向圓滿完成學業、開啟人生新征程的所有畢業生表示熱烈的祝賀,他指出,過去的四年是不平凡又收穫滿滿的,四年的時間裏,同學們不斷刷新各類大學生賽事獲獎記錄,通過參與志願服務活動,彰顯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擔當。他寄語同學們,要拉開人生長度,終身學習,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與時俱進,保持競爭力;要拓展人生的寬度,踏實幹事,打牢基礎,紮根基層,勇於直面困難,砥礪奮進,一步步的提升自我,茁壯成長;要挖掘人生的深度,實現價值,堅守自我尊嚴,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追求自我價值實現;要提升人生的高度,懂得感恩,多一分寬容與理解,多一分責任與擔當,多一分尊重與敬畏,以感恩之心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他強調,同學們將來不論去往何方,身後永遠有不變的溫情祝福和凝注的眼光——母校用寬廣的胸懷包容你們、等待你們、期許你們。他祝願全體畢業生綻放青春、為夢前行、前程似錦。
導師代表、土木工程學院院長雷慶關教授致辭時表示,希望同學們志不求易,做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希望同學們事不避難,做一個敢擔當作為的人;希望同學們學不可已,做一個講終身學習的人;人生新的啟程就要開始,面對未來的困難和坎坷,惟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迎來成功的人生。
輔導員代表、建築與藝術學院蔡曉宇老師發言表示,希望同學們學著調整心態、學著謙虛謹慎、學著真誠待人,始終能夠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帶著勇氣、知識、信念、追求去創造自己的新生活。
畢業生代表、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2019級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陳麗同學在發言中感謝了母校在學習生活中給予的幫助並分享了考研經驗,表示要注重時間管理和心態管理,時刻保持積極向上和堅定自信的狀態,在有限的復習時間內適度放鬆,參與社交活動,鍛鍊身體,通過多樣化的體驗和互動拓展自己的人生視野和人際關係圈子,既有助於緩解壓力,又能使得自己熱愛生命的更多地感動和驚喜。
非畢業年級學生代表、經濟與管理學院2020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黃心雨同學表達了對學長學姐們的美好祝願,表示要繼承和傳揚“明德、愛國、善進、匠心”校訓精神,沿著學長學姐們刻苦學習、矢志奮鬥的足跡,在堅持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堅持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努力學習,練好本領,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將來報效祖國做好充分準備。
林瀚代表學校董事會向2023屆3485名畢業生圓滿完成學業、順利畢業表示最熱烈的祝賀,他寄語同學們能永懷一顆善良謙遜之心,永結一個一生的好友,永葆一項熱愛的運動,永為一個獻身民族復興的志士。希望同學們胸懷“國之大者”,將“小我”融入“大我”之中,結合自身的興趣、特長和社會需求,為自己設立一個切實可行的人生目標,並將這個目標與祖國和人民的福祉結合起來,實現人生價值與家國情懷的共促共進。希望同學們秉承“明德、愛國、善進、匠心”的校訓精神,增強做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成為獻身民族偉大復興的志士。他引用梁啟超《少年説中國》為同學們壯行: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他強調,母校永遠是同學們最溫暖的精神家園,最堅強的精神後盾。他表示,煙波巢湖、滁河干渠、書香黃麓,母校永遠等著大家。
與會領導為畢業生撥蘇正冠,祝賀同學們正式畢業,希冀同學們成為未來之棟樑。
成祖德在主持典禮時寄語全體畢業生,要牢記“國之大者”,懷夢前行,立鴻鵠之志,做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青春的建設者接班人;要堅守“初心使命”,懷德前行,新時代新征程上,明心正道、以德為本,始終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時代新人;要堅持“自信自立”,懷才前行,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篤學不怠,牢牢掌控前行道路上的那盞指路明燈。他表示,祝願2023屆全體同學平安健康、前程似錦,歡迎大家常回母校看看。
畢業典禮在同學們歡快的吉他樂曲中緩緩閉幕,現場流露出熱烈而又依依不捨的氣氛。
畢業典禮結束後,學校領導與同學們親切合影留念。(圖文/陳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