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重慶市高水準新工科建設高校名不虛傳!”全國40余家主流網媒人點讚重理工

2023-06-08 16:51

來源:華龍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許義麗)5月22日上午,2023第四屆“全國主流網路媒體重慶教育行”啟幕,拉開了新時代新重慶新教育:2023第四屆“全國主流網路媒體重慶教育行”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的序幕。

2023第四屆“全國主流網路媒體重慶教育行”走進重慶理工大學

5月23日下午,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光明網、央視網等10余家央媒,四川新聞網、東方網、潮新聞、大眾網等40余家地方主流網路媒體,走進重慶理工大學,開啟全新體驗。

參觀重慶理工大學高新區創新中心加速器園區

參觀重慶理工大學新能源汽車現代産業學院實踐教學基地

重理工初印象

“學在靜湖邊、玩在蝴蝶山下的大學,實名羨慕!”

“校園環境如何?”“學校有哪些硬核實力?”“科研方面有哪些重大貢獻?”......這些都是東方網記者劉軼琳來之前非常關心的話題。

下午2:30,重理工之行正式開啟後,學校各個學科專業、寶藏實驗室都在此次活動中揭開神秘的面紗。

“好多寶藏老師!”“實名羨慕學在靜湖邊,玩在蝴蝶山下的大學時光!”“‘最美大學校園’實錘!”“快樂食間,是我理想型的校園食堂!”“重慶的‘麻省理工’名不虛傳!”初識重理工,見多識廣的全國主流網路媒體主編、記者們不禁發出感嘆。

“原本只知道重慶理工大學是一所市重點建設高校,沒想到它的專業設置和校園文化還如此豐富多彩,這次更讓我增添了對它的心儀之情。”環球網記者陳全這樣説道。

參觀智慧製造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一名記者正認真查看文字介紹

全國主流網媒人紛紛點讚

“重慶市高水準新工科建設高校名不虛傳!”

從九龍坡到巴南,從重慶理工大學高新區創新中心到新能源現代産業學院、智慧製造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紅岩精神展覽室、校史館......記者團們不僅深入了解了學校的“硬體”設施,還進一步深度了解了學校八十餘年的發展歷程,深切感受到了學校將“抗戰文化、紅岩精神、兵工基因”融入到了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在重慶理工大學高新區創新中心,記者團實地了解了學校聚焦科技成果轉化鏈條前端研發、中端加速、末端産業化中取得的成效,感受到了學校在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企業發展上的強大動能。

“這個創新中心比起其他平臺,有何特色?”這是來自紅網記者曾擁璇的追問。

據了解,該創新中心搭建了“孵化平臺+基金+研究院+檢驗檢測”的四輪驅動協同體系,構建了“國家大學科技園-加速器-産業園”的三級孵化成長鏈條,開展科技創新孵化、科技創新投資、高新技術研發、專業技術服務,全力助推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企業發展。

累計孵化企業 240 余家,帶動産值規模 20億元,獲得了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備案眾創空間、成渝雙城十大特色創孵載體、重慶市精品微企雙創孵化平臺、重慶市首批“滿天星”示範樓宇等 20 余項榮譽稱號。

在重慶理工大學産學研深入建設的背景下,一大批優秀創新型企業正穩步成長......

參觀學校校史館

參觀紅岩精神展覽室暨余祖勝烈士事跡陳列室

“車神”加持、“雙創”築夢

“這樣的大學生活,我想再體驗一次!”

隨後,記者團一行來到學校花溪校區。在這裡,全國主流網路融媒體主編、記者們走進校史館、紅岩精神展覽室暨余祖勝烈士事跡陳列室、智慧製造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新能源現代産業學院等地,從內到外,深刻領略重理工人才培養的別樣風采。

“哇,這也太炫酷了吧!”在重慶理工大學新能源汽車現代産業學院,記者團不禁對入駐的巴哈越野車隊、方程式車隊、電動無人方程式車隊、智慧網聯桌面級小車等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的成果感到驚嘆,不時發出讚美聲。

在機械工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14個創新工作室打造的學生“雙創夢工廠”,其創新化、個性化、規模化,同樣吸引記者團駐足了解。

據悉,師生們自主開發的負重助力外骨骼、桌面級3D列印智慧機械臂、自平衡輪椅、兩輪電動摩托車等多樣化創新産品,在“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I-VISTA自動駕駛汽車挑戰賽等斬獲多項大獎,共計獲得全國一等獎6項、二等獎20余項、三等獎30余項,省部級獎100余項。

“畢業早了!這樣充實的大學生活,我好想再體驗一次!”齊魯網記者莊紅這樣表示。

座談會現場

重慶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康騫致辭

華龍網集團教育頻道主編、重慶教育輿情研究院院長王大倫介紹活動背景

以“雙一流”建設為主線、博士點建設為目標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彰顯“重理工擔當”

作為重慶市重點建設高校,西南地區唯一一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重慶市屬高水準新工科建設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建設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重慶理工大學辦學成績顯著。

建校80餘年來,學校服務國家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建立了理、工、文、管、經、法、醫、藝等協調發展的多學科體系,同時是“重慶市十佳園林式單位”“全國高校百佳食堂”,建有“獎、助、勤、貸、免、補、贈”多位一體的獎助體系,學校品質就業還榮獲“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典型經驗高校”。

座談會現場,重慶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康騫介紹説,近年來,學校以“雙一流”建設為主線,以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建設為目標牽引,大力實施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戰略,探索形成了鮮明辦學特色,在部分領域具有不可替代性,並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方面積極彰顯重理工擔當。

交流環節,來自未來網的記者郝祥平,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新工科建設,他很好奇學校連續兩次入選重慶市高水準新工科建設高校,那在新工科建設方面有哪些經驗與成績?

“作為一所高水準的應用研究型大學,優秀師資必不可少,學校在高水準人才隊伍建設層面,有哪些好的經驗?”來自國際線上的記者楊冬霞,關注的焦點放在人才隊伍建設層面。

記者現場提問

如何深化産學研用,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是學校科技創新發展繞不開的話題。來自南方網的記者喻孟很關注學校産學研用方面的特色亮點。

還有“數學科學研究中心”“人工智慧+學科群”“學生工作特色”等,都成為記者們追問的焦點。針對諸多話題,學校相關負責人耐心細緻地回應了記者們的關切。

“校園環境美,辦學特色鮮明,考察內容充實,亮點頗多,唯一的遺憾就是時間太短”,結束重理工之行後,全國主流網路媒體記者團成員紛紛感嘆。但誠如記者們所言,這只是一個開始,下一次的全國主流網路媒體重理工之行,一定還有更多精彩值得期待!(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