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40余家主流網路媒體走進重慶理工大學 聚焦“特色科技創新”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完善創新制度體系,具有重大意義和價值。只有完善創新制度體系,才能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充足資金和資源的作用。
近年來,重慶理工大學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持續強化開放協同創新之下,走出重理工特色科技創新之路。
重慶新能源及智慧網聯汽車産業研究院項目簽約
5月23日,來自全國的40余家主流網路媒體記者走進重慶理工大學,進行了實地打探,對該校在特色科技創新上的“重理工實踐”好評不斷。
開展原始創新
從跟跑到領跑 衝破國外技術封鎖
2021年10月,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舉辦,重慶理工大學大量程奈米時柵位移測量技術及器件原創科技成果應邀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激發創新人才活力”的主題展區參展。
時柵,這個會讓絕大多數人感到陌生的詞彙,在內行人眼中,卻絕對是高精尖技術的代名詞。
2023年3月21日,由重慶理工大學牽頭建設的重慶幾何拓撲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該中心是重慶市首批3個基礎學科研究中心之一
據了解,時柵感測器是一項基於時空坐標轉換原理而發明的一種新型位移感測器,也是首個由中國人發明並命名的角度感測器,目前已獲中國專利金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取得了5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和12項國際發明專利。
而這背後,則是在高端裝備製造領域,重慶理工大學機械檢測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機械工程學院的劉小康教授及其團隊通過數十年自主研發,研製出奈米時柵測量技術,目前達到了現有檢測儀器水準的極限,被稱為精密定位與控制的“天眼”,實現了國內精密位移測量技術在國際上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2021年4月,通用技術集團和重慶理工大學共同成立通用技術集團國測時柵科技有限公司,標誌著時柵成果正式開啟轉化應用服務市場用戶的新階段,奈米時柵産業化進程全面提速。
B8協同創新聯盟成立
重慶市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秘書處
重慶理工大學與兩江新區共建重慶兩江人工智慧學院
聚焦優勢創新要素集聚
著力增強協同創新能力
重慶理工大學深入落實國家和重慶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行業産業技術需求和發展需要,凝練整合優勢資源,以實質舉措促進創新資源整合,提升協同創新能力。
重慶理工大學與美國普渡大學簽約
在不斷深化校地協同方面,學校與壁山區探索實施校地合作新模式,共同成立校地科技合作專項資金,用於支援學校與璧山區內企業在整車及零部件、智慧製造、新材料等領域協同開展技術研發與攻關,撬動了R&D經費投入倍增;與九龍坡區共建了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與巴南區共建環理工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與兩江新區共建兩江人工智慧學院、兩江人工智慧國際研究院;與瀘州市、德陽市、永川區、銅梁區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點地區,在産業升級、技術創新、鄉村振興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在積極開展校院協同方面,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創新中心、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慧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在人才培養、科學攻關等領域持續深化合作。
重慶理工大學主導建設的重慶智慧農機——摩托車及動力裝備研究院
在創新特色校企協同方面,與中國通用技術集團、長安汽車、青山工業、東風小康、鐵馬工業集團、建設工業、大陸集團等單位在技術研發、平臺共建、人才培養等方面積極合作,還加強了與學校科技成果孵化的重慶理工清研淩創測控科技有限公司、重慶頗閏科技有限公司等“血緣型企業”合作。
在不斷擴大國際協同方面,主動投身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與俄羅斯、波蘭、匈牙利等國知名院校合作,積極開展協同技術攻關;與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合作共建“智慧交通”聯合研究中心;與普渡大學合作開展智慧和互聯車輛、交通電氣化聯合研發及學術交流;聘請了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弟子、華人數學界最高獎得主劉克峰教授助推學校基礎數學研究快速發展。
重慶理工大學主導建設的重慶智慧農機——摩托車及動力裝備研究院
聚焦國防重大戰略需求
著力推動國防創新能力提升
學校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聚焦國防領域重大技術創新戰略需求,統籌謀劃、集聚資源、營造環境,著力推動國防科研能力快速提升,全面凸顯學校國防兵工辦學特色。
學校注重面向國防需求的技術創新能力培養,近年來承擔了17項各類國防科研項目,獲批經費1780萬。
同時,主動集聚軍地創新資源,承擔了重慶市軍民融合戰略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的籌建和專家委員會秘書處工作,以秘書處為橋梁紐帶,集聚了一大批軍地專家資源,不斷強化與中國兵器59所、長安望江集團、鐵馬工業集團等市內軍工龍頭企業的協同交流,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科技體系,與湖北、陜西等地軍民融合辦和專家智庫機構積極對接,謀劃建立面向西部輻射的軍民融合創新體。聯合中國兵科院、北理工等“兵工七子”高校成立了兵器B8協同創新聯盟,推動了中國兵科院西南分院、中央軍委科技委快速響應小組等在渝成立並落戶我校。堅持協同融合,持續深化與中國兵工集團、中國兵科院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同軍事科學院、泰豪軍工産業集團等開展新能源等領域軍民兩用技術研發,積極助力重慶成為國家重要的武器裝備研發和生産基地。
在全力夯實國防創新特色基礎上,學校成立了集多方參與的軍民兩用技術研發、軍民兩用高端人才培養和集聚、科技成果轉化于一體的先進技術研究院。現學校已正式啟動國防科工局與地方政府共建國防特色高校的建設準備工作,並獲得國防科工局和重慶市委軍民融合辦的認可和支援。
聚焦科技創新能力疊加
著力夯實科技創新基石
學校高度重視科研平臺在科技創新中的支撐作用,注重培育、優化佈局,形成了多層次、多領域的科研平臺體系,強有力地支撐科技創新。
以建設“精度世界第一”的國家下一代位移基準裝置為抓手,籌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現已通過重慶市組織的多輪評審,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2021年列入重慶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作為高端應用研究平臺重點打造成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把基礎數學這一對人工智慧領域研發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學科擺在更加重要的突出位置,于2019年高規格、高標準組建了數學科學研究中心。
學校主導建設了重慶市首批新型高端研發機構——重慶汽車智慧製造與檢測産業技術研究院、中國通用技術集團重慶數控機床研究院和新能源汽車智慧檢測與裝備研究院、重慶智慧農機—摩托車及動力裝備研究院、重慶能研理工研究院、重慶新能源及智慧網聯汽車産業研究院,落戶璧山區,與相關企業開展深入合作。業已形成了學校與區縣、産業的良性互動,學校影響力顯著凸顯。
學校聚焦國家和重慶市經濟發展尤其是科技創新領域的熱難點問題,通過謀劃出臺《重慶理工大學人文社科繁榮計劃(2022-2025)》,重點推進重慶市數智創新與金融智庫、重慶市鄉村振興智庫、重慶市數字經濟研究院、重慶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智庫等智庫建設,強化與統戰工作和期刊社專家智庫有機結合,打造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多層級、專業化、特色化高品質智庫矩陣。(重慶理工大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