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2023中關村“教育+科技”創新周:聚焦教研創新案例,洞察協同教研發展

2023-06-06 15:07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為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以育人為本導向的課程實施和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創新基於數字化的教研協同機制,以教研範式的變革促進課堂教學方式的可持續改進,支撐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5月31日,由數字學習與教育公共服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慕課發展中心、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聯合主辦的“強師提質·群智共生:推動跨域協同新時代教研論壇”在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成功舉行。本次活動係2023中關村“教育+科技”創新周系列精彩活動之一。

論壇由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研究室主任張艷玲主持。張艷玲提到,教研作為中國基礎教育的獨特經驗和優良傳統,始終在教師的教學改進和專業發展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我國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當中重要的專業支撐力量。數字化背景下,網際網路協同教研已成為區域和學校開展新型教研的重要途徑。推動混合教研、合作教研逐步轉向情景式、實證性的和伴生性的教研模式。

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研究室主任 張艷玲

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總經理趙偉鵬出席論壇並作致辭發言。他認為,政産學研用協同的“人工智慧+教師教育”改變了現有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創新教師培訓理念等方式,構建了多維立體化教師專業社群。作為區屬國有平臺,中心將進一步連接政産學研用各方力量,深化推動“網際網路+教研”,以平臺聚力、協同融合、價值賦能為工作機制,以教師成長需求為導向,以網路化平臺化為途徑,以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為支援,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更加個性化、智慧化的服務。

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總經理 趙偉鵬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曹培傑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玉順以《“網際網路+教研”的新範式——走向研培訓一體的教師專業發展》為題演講。他指出,“網際網路+”賦能區域教育新基建公益行動發展的內生力量來自教師實踐場域的真實需求,以及素養導向的全場景全過程育人的深刻性挑戰。已經歷了從啟動探索到規模拓展與運作驗證,進而發展到深度賦能推進發展的新階段,服務全國56個參與區域的教研員及優秀骨幹,並通過“31網路研修共同體”探索群智協同、跨域共用卓越教師成長新範式。李玉順教授認為網際網路教研是多域協同創新、研訓一體的新模式,為教師提供全場景、沉浸式、伴生性研修活動,推動教師利用數據賦能走向精準教學,加速課堂教學變革實證轉型,創新出面向網際網路的教師研修新文化。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慕課發展中心主任 李玉順

論壇舉行了“網際網路+”賦能區域教育新基建公益共同體-“31網路研修共同體”學科專家聘任儀式。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張燕玲受聘為“31網路研修共同體”初中語文學科專家。張燕玲教授從初中語文教學的角度談到,語文教育需要通過課題的方式長期深入地對某一項主題得出令人信服的實踐性數據和成果,這需要從“課例-研討-論文-課題”全方位地讓教師在研修過程中得以成長髮展。

主題分享環節邀請了北京市、山西省運城市、河北省唐山市開平區等區域代表從省、市、縣(區)等三個不同層級的教研體系介紹了區域在網際網路協同教研領域做出的探索與嘗試。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詹偉華以《聚焦優質均衡發展,以教師研修提升區域教育品質》作主題分享。詹偉華主任從教研的發展脈絡、新時代教研的新任務、教研的國內外研究現狀、教研發展展望等維度詳細介紹了我國教研製度的演變發展以及北京各區在教師網路研修上做出的實踐經驗。詹主任認為,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教學品質是學校教育的生命線,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礎教育品質的重要支撐。數字時代教師應有以下價值追求:突出學生發展、轉變教學方式、創生內在動機、支援創造提升、促進因材施教。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詹偉華

山西省運城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山西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李彩娟以《新課標下的“網際網路+教研”新生態構建》為題介紹了運城市作為國家智慧教育示範區在網際網路協同模式上的探索與實踐。運城市教育局通過對話前言、開設專欄、網路研訓、區域試點、適時推進等六方面有效推動了運城市教師研修集群的建設與發展。李彩娟主任表示,跨區網路教研打破了地理分割、拆除了校際圍墻,為教師交流提供了便利,市縣校三級教研人員通過雲端相遇,提高了教師教研效益。

山西省運城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山西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李彩娟

河北省唐山市開平區教育局資訊中心主任趙海濤作了題為《構建網路研修共同體,賦能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主題報告。開平區積極探索以教育資訊化賦能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路徑,建立了基於雙師雲課堂的“1+1”教師研修共同體、基於名師課堂的“1+N”教師研修共同體、基於名校網路課堂的“N+X”教師研修共同體以及基於項目的跨域共生研修實踐共同體,有力推動區域師資隊伍建設水準的整體提升。

河北省唐山市開平區教育局資訊中心主任 趙海濤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所所長,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宋萑對北京、運城及唐山市開平區的案例作點評指導。宋萑教授認為區域教研的根本核心要回到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和實踐過程中教師的所思所需。教師實踐共同體的最核心是身份的轉變。未來教研工作的開展可以從活動理論、共同體視角等維度革新發展路徑,並基於共同體視角通過社會臨場、認知臨場以及教學臨場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的研訓共同體。教師在實踐中可以開展循證教研,把對課例的研究、反思和實踐構建成完整的迴圈,通過證據的方式參與到教學實踐中並且收集數據,最終再反哺到證據中。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宋萑

案例分享環節,翼鷗教育與博雅雲課堂分享了企業在數字教研領域的産品創新與實踐。

翼鷗教育研究院院長李連華以《搭建網路場景,賦能數字化教研》為題介紹了翼鷗教育在數字化教研上做出的服務和探索。李連華院長推薦國內一流實踐經驗,認為教研最核心的是好課研磨。好課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主場,要用“課例+主題”的形式來聚焦教學的真實問題。課例解決的是實踐的承載問題,主題解決的是理論體系化的設計問題。數字化教研的實踐體現在三個層面:教研環境、通道和工具的數字化;數字化要成為教研的內容和對象;數字化與教研交融。

翼鷗教育研究院院長 李連華

博雅雲課堂創始人朱紅梅作題為《人工智慧時代,AI數字課程賦能教師專業發展》的案例分享。朱紅梅認為,數字課程可以減輕教師負擔,變革教師教學模式,提升教師素質素養,幫助教師成為終身學習者。博雅雲課堂開發系列主題性AI數字課程,引導教師學會使用AI工具,培養教師和學生的AI底層思維能力,基於自主研發的通識課程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朱紅梅女士提到,博雅雲課堂搭建了開源AI教師研修社區推動教師借助網際網路進行協同研修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博雅雲課堂創始人 朱紅梅

(圖文來源/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 編輯/杜汴朕)


【責任編輯:羅天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