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2023中關村“教育+科技”創新周:數字化賦予基礎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新動能

2023-06-02 17:51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5月30日,由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技術標準委員會主辦,北京雲思智學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以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創新人才發展研討會”在北京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成功舉行。

研討會上,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技術標準委員會主任委員吳庚生、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技術標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雍潛、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技術標準委員會秘書長李海霞、雲思智學CEO劉渝、《中國資訊技術教育》雜誌社副社長付剛共同發佈《中小學課後服務體系 第一部分:服務平臺總體框架和基本要求》團體標準。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資訊技術教育》雜誌社副社長付剛主持。付剛表示,數字化教育已經成為教育創新的重要方向,數字技術的應用為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本次研討會圍繞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的主題,分享數字化教育的實踐經驗和成果,探討數字化教育如何促進基礎教育的創新和人才培養。

《中國資訊技術教育》雜誌社副社長 付剛

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主任楊丹出席研討會並致辭。楊丹認為,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品質建設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需要關注以下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充分利用教育數字資源優勢,助力提升“五育”綜合素養,為創新人才發展築牢核心素養之基;二是善於借助技術手段賦能學習,從側重“重復訓練”轉變為鍛鍊創新思維,為創新人才發展插上智慧學習之翼;三是建立科學智慧教育評價機制,賦基礎教育以終身學習理念,為創新人才發展撐起人生遠航之帆。

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主任 楊丹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技術標準委員會主任委員吳庚生在致辭中表示,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新一代的數據技術正在廣泛深入影響到未來教學的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整體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和戰略任務,是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技術標準委員會主任委員 吳庚生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原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以《聚焦育人模式變革 推進我國創新型人才發展》為題作主題演講。張力從國家戰略角度指出,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是重要基地,而基礎教育要為基地建設做好充分準備。張力認為,當前及更長時期教育與學習領域的動向,主要有六個方面:一是教育與培訓全方位混搭;二是優化政府和市場配置資源機制;三是加強政府部門間政策協調;四是同步推進産教融合與産學研協同創新乃至一體化;五是促進不同服務供給側機構爭創國內國際一流;六是重視人工智慧介入教育與學習領域的後效。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原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張力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會長、人大附中名譽校長劉彭芝作《以教育數字化賦能學校教育》為題的主題演講。劉彭芝詳細介紹了人大附中在教育數字化轉型上的探索與實踐。人大附中在學校資訊化建設領域起步早、平臺大、起點高、效果好。人大附中利用數字化教育、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技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劉彭芝提到,基礎教育既要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也要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要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成才觀、教育觀,加快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環境和生態。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會長、人大附中名譽校長 劉彭芝

雲思智學CEO劉渝作《以教育數字化賦能創新人才基礎培養》主題演講。劉渝先生介紹到,雲思智學以世界先進的深度演算法為基礎,根據教學環節中的眾多數據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與學,幫助教師或管理者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形成教學智慧。雲思智學基於豐富的數字教育資源供給,形成了完整的課程體系,並以教育數字化服務多樣性教育生態構建,賦能創新人才基礎培養。

雲思智學CEO 劉渝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技術標準委員會秘書長李海霞就《中小學課後服務體系 第一部分:服務平臺總體框架和基本要求》團體標準的研製背景、標準內容等方面相關內容進行介紹。標準規定了課後服務平臺的基礎框架、功能要求、資訊技術規範和安全體系,以期切實提高課後服務科學化、標準化服務水準,推動區域和學校建立規範科學的課後服務體系。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技術標準委員會秘書長 李海霞

江蘇省南京市電化教育館副主任劉曉羽以《智慧伴學全面激活教育數字化——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應用構想》作主題分享。劉曉羽介紹了南京市電化教育館開發的智慧伴學終端工具。智慧伴學可以對教師和學生的教學行為做到實時、全覆蓋,實現對教師資訊和學生資訊的隨時採集,並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劉曉羽認為,教育資訊化應當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工具,不能為了資訊化而資訊化。

江蘇省南京市電化教育館副主任 劉曉羽

北京市懷柔區橋梓中學校長郝曉麗以《資訊技術賦能鄉村教師 精準服務提升教育品質》作分享報告。橋梓中學引導青年廣泛接觸資訊技術,培育鄉村教師的學科與資訊化素養,借助資訊化手段實現從作業採集、設計、批改到學情分析與反饋,教研教學管理的全流程數字化,助力精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和素養提升。

北京市懷柔區橋梓中學校長 郝曉麗

遼寧省盤錦實驗小學校長郭一多作題為《以雙減落實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的分享。盤錦實驗小學從學校頂層設計、課程體系、師資隊伍、育人方式等雙減改革的主要著力點入手,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路徑。郭一多提到,盤錦實驗小學建立了“1+T+G”課後課程體系(1為基礎課程,T為特色課程,G為選修課為主的個性課程),以數字賦能為依託,引入雲思課後服務資訊化管理平臺,推動學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師資隊伍建設。

遼寧省盤錦實驗小學校長 郭一多

河南省濮陽臺前新區第一實驗小學副校長張雪雲以《多元課後服務 助力學生成長》作主題分享。張雪雲提到,課後服務是落實雙減的重要舉措,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臺前縣新區第一實驗小學成立課後服務領導小組,確定課後服務工作方案,引進雲思智學課後服務課程資源,充分發揮智慧教育平臺的優勢,助力學校課後提檔升級。

河南省濮陽臺前新區第一實驗小學副校長 張雪雲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標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雍潛作案例點評與總結。劉雍潛認為,四個案例能夠正確評估當下教育發展形式,做好落實“雙減”工作,為師生提供優質後服務資源。同時,三所學校在保有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做好課後服務體系建設。三所學校充分應用好資源,創造新的應用新環境,做好應用大文章,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品質。未來,依託《中小學課後服務體系 第一部分:服務平臺總體框架和基本要求》團體標準,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將挖掘新的案例,持續推動我國中小學課後體系的標準化科學化建設。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標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劉雍潛

(圖文來源/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編輯/杜汴朕)


【責任編輯:羅天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