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以“園”育人 “科創定制”就業創業套餐助力高品質就業

2023-05-29 11:41

來源:華龍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超2000平方米的創新創業項目孵化園區1.2萬平方米的智慧生態農業項目基地、7個“産學研創”基地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400余萬就業創業支援資金……5月26日,2023第四屆“全國主流網路媒體重慶教育行”走進重慶科創職業學院,來自全國40余家主流網路媒體記者紛紛被科創曬出的一組數據驚嘆。

那麼這一組數據背後藏著怎樣的“就業創業”故事呢?40余名記者走訪學校尋找答案。

就業創業“私生定制” 精準助力科創學子

1992年出生的彭軍是重慶科創職業學院2021屆的一名雙臂截肢的殘疾畢業生,他6歲觸電失去雙手,在全國各地流浪賣唱度日;14歲開始讀書,26歲考上了重慶科創職業學院,成為了人工智慧學院軟體技術專業的一名大學生。

自入校以來,彭軍得到了科創老師的一路相助。大三時,在老師的指導下,彭軍成立了重慶殘之夢商貿有限公司,旨在帶動殘疾人就業,同時銜接鄉村振興助力農村發展。

截止目前,殘之夢公司已帶動殘疾人就業25名,收購17名殘疾人學生手工藝製品。在學校和企業老師的共同指導下,彭軍還積極參加了2022年全國“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獲得重慶賽區金獎及最佳人氣獎。2023年獲得了重慶市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自主創業),是重慶市教委推薦到教育部參評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的唯一一名高職院校畢業生。

“從學習到就業,科創的老師一直在給予我幫助和鼓勵,每當我遇到任何困難,他們都會第一時間幫助我。”聊起往事,彭軍高興地説到。

彭軍只是重慶科創職業學院就業創業育人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學校以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為引領,按照創新創業教育、科技成果轉化與專業建設有機融合發展原則,不斷增強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項目培育與孵化、技術服務與成果轉化等方面的能力和水準。

彭軍獲得2022年重慶市“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

為精準服務困難畢業生,學校先後建成重慶市大學生創新創業示範基地、科技部國家眾創空間,為畢業生搭建了高品質的創新創業平臺。

“1+2+7”科技園落地 打造創新創業新高地

高品質就業離不開硬體支撐,為此學校充分整合資源,著力打造“1+2+7”科技園,為入駐企業提供專業化、全方位服務。“1”是創新創業項目孵化園區,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2”是校內環月亮湖和校外黃瓜山兩個智慧生態農業項目基地,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7”是智慧製造、人工智慧、建築工程和數字創意等7個二級院係建設的“産學研創”基地,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

學校舉行創新創業大賽選拔賽。

一方面,學校多措並舉,加大投入,將創新創業、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經費納入年度財務預算,賦能園區高效發展。

學校創新創業科技園。

近三年來,學校舉辦方天長投資有限公司投入100萬元,設立專項創業幫扶基金;投入400余萬元,加強科技園區、協同創新中心、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平臺建設;將獲得的市區級創新創業270萬元資助和獎勵經費,用於國家眾創空間、重慶市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重慶市首批退役軍人創業園和重慶市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園等建設。

在指導教師方面,科技園以項目為抓手,遴選導師團隊,提升指導能力和水準。現有校內導師73名,校外導師26名,組建創新創業團隊20個,科技成果轉化團隊6個。

多方協同聚合力 賦能區域社會經濟發展

為推進學校創新創業成果高效率高品質轉化,學校將科技園與産業園區、智慧財産權代理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合作,搭建成果轉移轉化平臺。

學校與地方聯合舉辦雙選會。

同時,學校以提質培優和雙高建設為引領,以智慧製造、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專業群建設為重點,不斷深化産教融合和科教融匯,搭建轉移轉化平臺,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科技園始終堅持“以賽促建,以研促轉”,加強項目培育孵化,加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推進創新創業賦能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先後建成了國家眾創空間、重慶市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重慶市退役軍人創業科技園和重慶市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科技園。2023年成為西部科學城(重慶)大創谷衛星園建設單位。

隨著學校師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雙創活力匯聚,學校在國家、市級大賽中獲得獎項37個;入駐項目達168家,直接帶動400余名大學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創業就業;培育高新企業2家,涌現了一大批創業典型。

學校領導直播帶崗促學生就業。

多年來,科技園以“智慧引領創新發展,科技創造美好生活”為統攬,立足永川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充分發揮學校專業群優勢,面向西部(重慶)科學城,加強智慧製造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工業大數據應用中心、智慧網聯汽車技術應用中心等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建設,促進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示範帶動區域高校科技創新和産教融合,服務區域智慧製造、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産業發展。

其中,茍孝貴領銜的市級創新研究群體,以重慶市雙高建設項目為依託,與企業合作,共建西部智慧裝備與機器人運營維護中心“ROBAT120”。依據平臺監測數據,基地專家綜合決策,24小時線上響應、調度“ROBOT 120”現場技術服務,提高了企業生産效率和智慧化管理。該模式得到了行業企業、産業園區和專家的充分肯定,力爭在3年內,形成服務區域智慧製造與機器人産業發展的新業態,賦能産業新發展。(重慶科創職業學院供圖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