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來的專業群到底怎麼建?這所“雙高”校做出“超強示範”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韋燕)2021年5月,在“雙高”建設的關鍵時期,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再次對原有專業群進行改造升級。
自此,從2017年到2021年,學校專業群歷經三次調整,不斷優化組群邏輯、精準對接産業、發揮集聚效應,通過14個專業群的重組優化與升級,最終形成“高峰高原高崗”梯次發展格局。
這次“升級”是使命驅動下的變革,也是學校“雙高”建設的必然跨越。5月24日上午,來自全國40余家主流網路媒體記者走進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深入了解該校高水準專業群建設的發展密碼。
三次“數智化”轉型升級
14個專業群“破冰突圍” 築起“高峰高原高崗”
高水準專業群的建設是引領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
作為國家“雙高”院校,如何承擔起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滿足産業發展對多樣性人才的需求?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作出一系列探索。
在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龔小勇看來,産業轉型升級與集群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結構和品質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專業集群對接産業集群,是滿足産業發展對多樣性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
2017年,學校“以群建院”,按專業群重構二級學院,將58個專業整合為8個專業集群;2019年,學校以“雙高”建設為契機,對接重慶市“芯屏器核網”全産業鏈,“雲聯數算用”要素集群,規劃建設12個電子資訊與智慧化特色的專業群。
在歷經2次專業群的大調整後,2021年5月,結合最新發佈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開啟了第三次專業群調整,進一步深化專業群智慧化改造。新增積體電路技術專業群,開辦積體電路技術、區塊鏈技術應用等緊缺人才專業;新增飛行器維修技術專業群,開辦智慧機器人、飛行器維修技術等專業;同時完善職業教育縱向層次體系,同步規劃15-20個職教本科專業。
對此,學校通過14個專業群的重組優化與升級,最終形成“高峰高原高崗”梯次發展格局。
一是強化電子資訊特色優勢,打造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群、資訊安全與管理2個率先衝擊世界水準的專業群“高峰”;二是聚焦“智核”,對接數字經濟産業,打造建築智慧化工程技術、汽車製造與試驗技術等4個鞏固發展的專業群“高原”;三是優勢帶動,以“資訊技術+”升級傳統專業,培育金融科技、智慧醫療裝備技術等8個新興特色的專業群“高崗”。不斷將學校建設成為服務地方社會與國家戰略的技術技能創新服務高地。
專業群管理機制“升級”
校內外資源優化整合 構建“平臺+模組”課程模組新形態
集群式專業結構形成以後,優化現有資源配置被提上了日程。學校從教學組織、師資隊伍、實驗(訓)基礎設施、教學資源等方面進行了重新“排列組合”。
一是加強專業群的組群邏輯研究,理順專業群的産業邏輯、崗位邏輯、知識邏輯,同時結合先期專業建設的基礎和未來專業發展的趨勢構建專業群,強化核心專業,完善缺失專業,補足新興專業,面向職教本科動態升級演化,實現專業群系統結構的分化整合和功能優化。
二是健全建立專業群品質保證體系,學校制定了專業群建設品質評價方案,促進專業群可持續發展。同時,學校成立了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引入第三方對專業群學生就業情況、用人單位滿意度等進行調研評價,形成完善的專業群動態調整機制。
“平臺+模組”課程模組示意圖
三是“崗課賽證”融通,構建專業群“平臺+模組”課程模組新形態。在專業群建設中充分融合典型崗位(群)、職業能力、證書與賽項、課程模組、資源與教法等要素,對接産業發展需求開展“平臺+模組”的課程體系改革,打造專業群開放共用的優質課程資源。
基於模組的基層教學組織示意圖
同時創新“課程模組”為核心的基層教學單位,打造高效協作的結構化教學創新團隊。學校“電子資訊大類專業“崗位導向·通專融合·個性培養”模組化課程體系構建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此外,高水準專業群的專業群建設還包括搭建專業群産教融合平臺、實施以分層分類的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教材開發機制、打造技術創新平臺等多個方面。
“雙高”建設成效凸顯
立足新起點 勇攀高品質發展的“新高峰”
“雙高”時代,專業群建設如何邁向“一流”?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定勢“突圍”,充分發揮學校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社會服務、産業支援等方面的支撐作用,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努力構築起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原,勇攀高品質發展的“新高峰”。
學校現有兩個國家級“雙高”專業群: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群、資訊安全與管理專業群;兩個省級“雙高”專業群:汽車製造與試驗技術專業群、建築智慧化工程技術專業群。
這幾年,聚力“雙高計劃”,推進“提質培優”,重電人凝心聚力、踔厲奮發,譜寫了一幅幅用心用情用力繪就、以新時代重電精神為底色的拼搏畫卷。
“五位一體”模組化課程體系重構示意圖
“雙線驅動”可持續發展課程建設機制
“雙高”建設以來,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群聚焦“三教改革”,著力打造“五位一體”模組化課程體系,探索“雙師協同、雙線驅動”一體化可持續課程建設機制。該機製成效顯著,已建成國家級課程7門,教育部課程思政項目1個,主編國家規劃教材6部,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10項等35項國家級和52項省部級標誌性成果。
首屆全國優秀教材獎一等獎
資訊安全與管理專業群以“教材”為抓手,以“社會服務”為基礎,聚集優質企業、整合社會資源,服務國家安全戰略。專業群主編國家規劃教材65部,並榮獲全國優秀教材獎一等獎。
職業技能培訓現場
汽車製造與試驗技術專業群首創性提出“群工群學”育訓理念,跨界性搭建“雙崗雙駐”培訓師資融通新路徑,形成“四貫通·三交互·兩共學”職業技能培訓模式。學校獲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3人,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1人,12人獲省部級以上競賽獎。培訓師資團隊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全國技術能手2人。
“模-坊”式師資隊伍培養機制
師生參與技能大賽成績斐然
建築智慧化工程技術專業群以教學能力比賽為契機,構建以模組化教學團隊為支撐、建築智慧化教學工坊為典範的“模-坊”式師資隊伍培養機制。在“模-坊”式師資隊伍培養機制下,培養教學創新團隊2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團隊連續5年獲重慶市教學能力比賽土建類一等獎,國家級二等獎2項、國家級一等獎1項,獲獎等級和數量居重慶市土木建築類首位。
同時,專業群品牌進一步凸顯。建成國家級重點(骨幹)專業19個、重慶市高水準專業群A檔4個。兩個國家雙高專業群核心專業在GDI高職專科專業評估榜(2023)中均位列全國第1,18個專業在金平果2023高職分專業排行榜中位列全國前3,專業整體實力位居全國第8。
人才培養高地逐步形成。基於專業群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改革成效顯著,“匠師協同·雙能支撐·孵扶聯動:電子資訊類專業能工巧匠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近5年學生獲國家級技能競賽獎項328項(一等獎85項),其中,獲世界技能大賽金牌1枚、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5項;先後培養了諸如世界技能大賽冠軍李小松、十一屆全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楊成興等一大批高素質卓越技術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
支撐産業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學校目前專業産業對接率達到97.14%,畢業生本地就業佔比持續穩定在82%以上,每年為全市輸送大數據智慧化等領域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6000余人,2022年應屆生高品質就業率 61.44%,助力重慶市打造“智慧名城”“智造重鎮”。
創新服務能力明顯提升。近5年獲重慶市科技進步獎10項,2022年發明專利授權數位列全國高職第2、增量第1,年均科研與社會服務經費穩定保持6000萬元以上,助力園區、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提。(圖片由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