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醫科大學:打造人才引育平臺,培育本領過硬科學家
青年學者簽約。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
近年來,重慶醫科大學堅持高層次人才引進為主體,將青年博士後、青年師資的引育和青年創新團隊建設作為“雙翼”,聚焦解決未來醫學難題,不斷優化重慶醫科大學的師資結構、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和學科競爭力,為學校的“雙一流”建設夯實人才基礎。
5月22日下午,2023第四屆“全國主流網路媒體重慶教育行”走進重慶醫科大學,來自全國40余家主流網路媒體記者實地探訪重慶醫科大學如何實現“築巢引鳳來,固巢留鳳棲”強化人才支撐的探索路徑。
青年學者論壇。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築巢引鳳來,激活青年人才倍增“一池春水”
青年博士畢業後的幾年,正是創新活躍期與産出高峰期,是青年博士從事科研的黃金階段。擁有一大批青年博士人才,是科技發展希望之所在,也是學校未來發展力量之所在。
近年來,重慶醫科大學實行開放、包容、積極的青年人才引育政策。從制度建設、宣傳舉措、科研平臺和服務保障等方面,多措並舉,實施青年人才倍增計劃,打造了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
學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立以黨委書記和校長為雙組長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把黨管人才的各項政策、措施和決定,全面貫徹落實在人才隊伍規劃、人才引進、人才項目遴選推薦、人才評價等各個方面,激活青年人才倍增“一池春水”。
在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學校將破除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障礙作為第一要務,大刀闊斧進行改革,詳細調研並先後出臺《高層次人才引進辦法》《博士後管理辦法》《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管理辦法》等10余項人才工作的新文件、新辦法。
這一系列文件,為引育人才的薪酬待遇、安家補助、科研啟動、平臺建設等政策提供了全面有力的機制保障,快速從全球吸納了一批優秀人才,也極大地激發了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
重慶醫科大學校內特聘教授骨幹人才張曦木。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張曦木是重慶醫科大學校內特聘教授骨幹人才,也是未來醫學創新團隊的團長。她從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博士畢業後留校工作,後經人才引進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
“看到過太多牙周炎患者的痛苦,希望能為他們解除病痛。”基於重醫口腔醫院的良好平臺,張曦木沿著自己的科研興趣不斷攀岩。
張曦木經過研究發現,從中國特有的珍貴兩棲動物——中華大鯢粘液中提取的蛋白,不僅有粘性,還可抗菌、並有很強的促再生效果,是理想的創傷修復材料。圍繞大鯢粘性蛋白,張曦木團隊開發出粘合劑、止血粉、創傷敷料等多款産品。
張曦木團隊之所以能夠充分施展自己的本領、發揮自己的效能,離不開重慶醫科大學提供的高水準科研平臺。
近年來,重慶醫科大學依託超聲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臨床醫學中心等高水準國家級平臺,持續加大引育人才的高度和廣度。學校投入近5億元新修2棟科技樓;購置近3億元的科研設備;創建各級各類實驗室、工程中心、臨床研究中心133個。
其中,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王智彪教授領銜的超聲醫學工程實驗室獲批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獲批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學校有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衛健委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
有了這些平臺,青年人才和團隊可以持續凝聚力量,從事相關研究,設備和投入也有保障,這就是“築巢引鳳”。
2022年重慶醫科大學揭榜領題。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固巢留鳳棲,打造高層次人才“蓄水池”
引才、育才是基礎,留才、用才是關鍵。
為構建青年人才培育機制,重慶醫科大學先後出臺《未來醫學青年創新團隊發展支援計劃》《校內特聘教授崗位管理辦法》《人才引育管理辦法》《重大科技人才項目“揭榜挂帥”實施方案》《教學名師獎評選辦法》等文件,每項文件中都有專門針對青年人才的支援政策。
2021年,學校瞄準醫學和生命科學發展急需的高精尖、高層次、高成長性人才,引進腦科學與腦醫學研究團隊,成立了腦科學與腦疾病研究院。學校為其配置1萬平方米的實驗室,購置近8000萬元的設備,為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的前沿研究平臺奠定堅實基礎。目前,研究院已獲得國家科技創新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立項經費3500萬元。
幹細胞與血液腫瘤研究團隊負責人侯宇教授則表示,“重慶醫科大學重視科研,注重基礎與臨床結合,提倡科研成果轉化,這些氛圍讓我堅定的選擇加入重醫大家庭。學校給予我們團隊2600萬元科研經費的支援,在科研場所、研究生招生、入職入編等多方面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援。”
正是由於這一系列創新文件的“保駕護航”,侯宇團隊2022年8月到校後成功申請重慶市研究生導師團隊、重慶市傑青、重慶英才創新領軍人才,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博士後面上項目、重慶市項目等,發表多篇sci論文。
重慶市博士後沙龍接旗儀式。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高校作為科研創新的主力軍之一,要在廣大科研人員中間形成人人想創新、人人能創新、人人會創新的濃厚氛圍和良好環境。”在重慶醫科大學黨委書記覃正傑看來,學校“頭雁”發揮作用,人才集聚效應不斷顯現,學校科技創新能力正不斷增速提升。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這是黨中央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要求。如何整合學科資源優勢,為推動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作出貢獻,這是學校著力構建高層次人才隊伍的根本目的。
在疫情來臨時,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歷時40個與病毒賽跑的晝夜,成功研發出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化學發光法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後又成功研發首款“重慶造”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檢測試劑盒,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
黃愛龍介紹首款“重慶造”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檢測試劑盒。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此外,還有大批重醫人在重慶這片沃土上,為保護人民生命健康揮灑熱血和汗水。
引才、育才、留才、用才……自2018年5月以來,學校高水準青年創新人才引育成效顯著,青年人才在各方面嶄露頭角:2021年黨永軍教授團隊獲批國家基金重點項目1項,立項經費300萬元;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團隊獲得“第六屆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稱號,這是學校高水準創新人才團隊首次獲得此項國家級榮譽表彰,也是學校人才團隊建設的又一個重大突破。
未來,重慶醫科大學將牢牢把握戰略機遇期,進一步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緊跟國家醫療衛生和教育方針政策,按照學科發展需要,精準引進、培育和用好人才,重視青年科技人才引育和青年管理幹部培養,營造更好的幹事創業環境,努力建設成為中國最好的醫科大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