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産學研用一體貫通,以科技創新扛起自立自強的“重醫擔當”

2023-05-23 12:51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科技賦能發展,創新決勝未來。在“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建設中,抓好科技創新、實現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是一道“必答題”,科技創新成為推動重慶高品質發展的“關鍵變數”和“最大增量”。

近年來,重慶醫科大學堅持圍繞學校內涵式發展戰略,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四個面向”,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戰略機遇,以“轉化醫學”“整合醫學”“人工智慧與數字醫療”為引領,不斷完善“産學研用管”全鏈條服務體系建設,助力各級各類縱、橫向課題的高品質開展,加強與生物醫藥企業深化合作,産學研一體化推進工作成效顯著。

5月22日下午,2023第四屆“全國主流網路媒體重慶教育行”走進重慶醫科大學,來自全國40余家主流網路媒體記者實地打探重慶醫科大學如何推動産學研用一體貫通,為“健康中國”建設扛起重醫擔當。

重慶醫科大學在科技創新大會上“揭榜挂帥”。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揭榜挂帥培育英才,為高品質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人才是一個城市乃至國家持續爭先發展的動力源泉。

所謂“揭榜挂帥”,就是能者上、智者上、誰有本事誰上,從實質上看是以重大需求為導向,以解決問題成效為衡量標準,用市場競爭來激發創新活力的一種科研課題分派機制和激勵機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揭榜挂帥”招賢納才,講究百花齊放的寬度,重視培養教育的溫度,增進德才兼備的厚度。

近年來,學校圍繞高水準自由探索先後啟動了2個“揭榜挂帥”計劃,包括2021年7月啟動的重大科技人才項目“揭榜挂帥”計劃,以及2023年4月剛啟動的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揭榜挂帥”計劃。主要是通過長週期、多維度穩定支援優秀青年科研人員、學科帶頭人以及科技領軍人才圍繞生物醫學領域的國際前沿問題開展高水準自由探索,加快培育産出重大原創成果,搶佔國際前沿制高點,努力夯實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

學校為“揭榜挂帥”計劃負責人頒發證書。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學校有關負責人表示,高校作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必須牢牢堅持基礎研究主陣地不動搖,以更大力度、更高標準推動基礎研究向更高水準、更高品質發展,要大力支援科研人員坐住、坐穩冷板凳,敢於闖入科研無人區,堅持做從“0到1”的研究,努力在重大原始創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科技創新的新征程中,一定會涌現出無數的平凡英雄。深入實施“揭榜挂帥”計劃,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能持續為早日建成雙一流和高水準的研究型醫科大學注入創新活力,為支撐西部科學城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環重醫創新生態圈創投基金簽約儀式。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種子基金精準灌溉,資金“活水”點智成金

近年來,重慶醫科大學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不斷優化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多措並舉加快人才鏈、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等創新要素的良性互動。為優化大學周邊創新創業生態,推動大學科研成果轉移轉化,2019年,環重醫創新生態圈項目正式簽約。作為全市首批6個環高校創新生態圈建設之一,該項目旨在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模式,依託重慶醫科大學及附屬醫院等優質醫療資源,打造佈局科學、特色鮮明、整體協同的創新創業體系,聚集技術、人才、高校、企業等創新要素,實現創新要素之間的良性互動,打通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點智成金,少不了資金“活水”的精準灌溉。而一提到“科技創新”“科研成果轉化”,人們都會條件反射想到創投基金。

為支援大健康領域具有良好市場和産業化前景的早期科技型企業,重慶醫科大學聯合渝中區政府及市科技局,設立1億元“環重醫創新生態圈創新創業種子投資基金”,重點支援大健康領域具有良好市場和産業化前景的早期科技型企業,最終實現引進和培養一批能站在世界科學技術前沿的學術帶頭人和尖子人才團隊,孵化一批以解決臨床重大需求為宗旨的生物醫藥項目,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醫藥科技型企業,從而助推“環重醫創新生態圈”工作,促進我市生物醫藥産業高品質發展。

種子基金已投列表。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作為學校年度重點工作,種子基金面向全球遴選醫學類創新項目,已有40多個項目入庫,12個優質項目通過了投決會。目前,種子基金已經在重慶醫科大學及其附屬醫院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在重慶其他高校及生物醫藥領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此外,學校結合科研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目標,先後制定出臺了促進成果轉化管理辦法及收益分配實施細則、職務科技成果賦權及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系列文件,鼓勵、引導科研人員積極開展成果轉化;出臺支援和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若干措施,離崗期限最長可達6年,離崗創業期間學校保留其事業單位編制;支援兼職創新、在職創辦企業,或到企業工作或參與項目合作等,進一步形成政策合力,激發教職工創新創業活力。

海扶刀入藏國家博物館。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産學研用深度融合,打造成果轉化優質生態

1、2、3……短短3秒,被置於水面上的有機玻璃板就瞬間融化,可當實驗人員將手放到玻璃板下方,卻毫發無損。

這是魔術麼?

“不,這是聚焦超聲治療技術,是我們的原始創新。”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智彪教授底氣十足地説,這項技術已研究了30餘年,讓我國在高強度聚焦超聲領域居於國際領先地位。

據了解,王智彪教授所在的重慶醫科大學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實行學院、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産、學、研、用”一體化管理,以國際領先的超聲治療技術為主線,圍繞強聲學與聲學效應、多模態影像監控與智慧精準治療、超聲治療臨床研究與大數據三個研究方向,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戰略與地方經濟社會需求,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開展“立地、頂天”的科學研究,堅持原創醫療設備服務人民生命健康,持續保持中國在該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自1988年以來,王智彪教授帶領團隊在超聲治療技術領域堅持走原始創新之路,聚焦健康中國戰略,秉持“診療——讓病人受傷害更小”的初心,堅持醫、工融合,將美國人提出用聚焦超聲從體外向體內治療疾病的夢想變為現實。團隊實現了從基礎研究、技術研發、設備研製、臨床應用、標準/指南/共識制定、人才培養、平臺搭建等系列“從0到1”的突破,中國在超聲治療領域始終保持全球領跑地位並形成全産業鏈雛形,探索出一條中國原始創新醫療設備産學研用一體化的發展之路。

IVD研究院簽約儀式。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為加強政産學研用合作,打造高水準研發機構及轉移轉化平臺,賦能科技成果向臨床應用轉化,重慶醫科大學先後聯合市科技局、渝中區政府、高新區政府、璧山區政府,以及知名企業共同打造重慶醫科大學國際體外診斷(IVD)研究院、醫學數據研究院和西部(重慶)健康管理研究院等。

據介紹,重慶醫科大學國際體外診斷(IVD)研究院,通過持續不斷地將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科技成果進行系統化、配套化、工程化開發,以形成可供轉化的原創性技術或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關鍵技術,同時開展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為企業規模化生産提供成熟配套的關鍵工藝與技術。其中,IVD研究院檢驗技術的“科學研究創新”及“技術推廣應用”發展方向,以市場機制為嚮導,進行項目和技術實體化運作,以進入市場、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及行業産業發展為根本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IVD研究院是重慶醫科大學創建體外診斷領域“産學研用”一體化科研創新生態體系的重要平臺,是國內體外診斷領域首個新型高端研發機構。創建兩年以來,IVD研究院獲得重慶市新型高端研發機構、重慶市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重慶醫學中心博士後創新創業園等榮譽。

“未來,學校將著眼促進人才供給和需求相適應,建立特色學科專業、層次和區域佈局動態調整機制,深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將繼續推動原始創新,加強政産學研深度融合發展,不斷優化成果轉化制度和流程,夯實科研管理制度基礎,加大科研創新激勵力度,為創新驅動、産業轉型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學校有關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羅天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