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教育專家齊聚東莞松山湖未來學校,建言未來教育高品質發展

2023-05-22 15:0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數智時代的到來對於教育意味著什麼?未來教育如何應對通用人工智慧帶來的挑戰?5月15日,由廣東省東莞市教育局主辦、東莞松山湖未來學校承辦的莞教論壇——“松湖論教”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中小學校長齊聚東莞松山湖未來學校,圍繞“數智時代下未來教育的挑戰與機遇”分享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觀點,為東莞教育高品質發展建言獻策。

據悉,本場活動是2023年“莞邑良師”人才活動周系列活動之一。“莞邑良師”人才活動周于5月12日正式啟動,期間將陸續推出十多場高品位、高規格活動。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基礎教育品質監測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劉堅,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學校實驗室主任王素,清華附中合作學校管理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殿軍,北京大學創業學院院長、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教授、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陳東敏等教育名家,以及東莞松山湖未來學校校長萬飛、東莞市第一中學校長熊盛才出席會議。

東莞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育局副局長杜潤江,東莞市教育局相關科室負責同志、各鎮街(園區)教育管理中心負責同志、教研員,多所市直屬學校、鎮街學校,以及松山湖未來學校教育集團成員校的校長及骨幹教師代表約300人參加活動並聆聽學習。東莞松山湖未來學校副校長陳樹新主持活動。

杜潤江在致辭中闡述東莞市高規格啟動2023年“莞邑良師”人才活動周活動的重要意義。他談到,東莞松山湖未來學校是東莞市推動教育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縮影。他期望,借助“松湖論教”的契機和平臺,諸位教育名家能一如既往地為東莞教育高品質發展“把脈”診斷、建言獻策。

隨後,專家學者共同為數智時代下的未來教育建言。

劉堅以“中國教育如何應對未來的複雜性”為主題,著眼于基礎教育重大轉型的關鍵節點,分享他對選課走班、項目學習的看法及建議,認為教與學方式的變革能更好地培養創新人才。他對松山湖未來學校高一學生從第二學期開始“每人一份課程表”,激發學生尋找自己的專屬學習方式的實踐,表示讚賞。

王素以“未來教育如何應對通用人工智慧帶來的挑戰”為主題,闡述了她關於新的學習方式、學習要求、學習特徵的觀點。在她看來,數字化、智慧化對未來工作和人的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戰,教育對人的培養需要適應新的工作需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審辯式思維、創造性和想像力。

王殿軍以“智慧時代的教育挑戰”為主題,從人工智慧帶來的新衝擊切入,帶領大家深入充分地認識智慧時代的數據特徵。“讓學生變得更聰明,讓聰明的孩子成為最好的人工智慧專家。”王殿軍認為,要充分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改進學校教育、人才評價和培養機制,建立個性化、自適應的培養體系,構建從學科知識評價到綜合能力評價的評價變革。

陳東敏在“從馬斯克看未來工程師的培養”主題報告中呼籲重視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提出重新定義基礎知識、教科書、教學方法。擁抱人工智慧,讓其成為未來發展的基本工具;更要駕馭人工智慧,實現人與機器人共存。

萬飛以“教育高品質發展背景下的未來創新人才培養”為題,闡述他對於創新人才培養的思考以及松山湖未來學校的實踐探索。在他看來,創新人才應從培養模式轉向涵養模式。學校應該允許犯錯、寬容失敗,讓校園生長學生的想法,才能激發學生潛能,培養自主發展能力。

圓桌論壇將本次“松湖論教”活動推向新高潮。與會教育名家圍繞“數智時代下未來學校高品質發展的策略與路徑”這一話題分別發表自己的看法。圓桌論壇由萬飛主持。

“駕馭人工智慧。”陳東敏認為應該擁抱人工智慧,引入人工智慧,它和數學語文一樣重要。

劉堅認為,選課走班與項目學習的本質都是引導學生面對真實世界的真實問題,而不是只面對具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他強調,教育要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優秀的文化一定會滋養善良的人性,堅守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

王殿軍表示,要借助足夠牛的人工智慧,培養更牛的人工智慧人才,把邏輯思維轉換為數據思維;同時借助人工智慧讓人類更深刻地認識自我,發現人存在的獨特價值。

王素認為,教育是培養完善的人格與內驅力,而不是行為;未來教育要樹立大格局觀,為世界未來教育貢獻中國力量。

熊盛才認為校長要帶領學校實現三個賦能:賦能管理、賦能教師、賦能學生,東莞教育人要主動承擔責任,積極探索東莞未來教育的發展。

論壇結束後,萬飛為劉堅、王素、王殿軍、陳東敏等嘉賓頒發東莞松山湖未來學校專家顧問聘書,期望諸位專家為學校發展“把脈診斷”,建言獻策。

(圖文來源/中國網小記者站 東莞松山湖未來學校)


【責任編輯:羅天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