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歌不輟 紅色船院駛向深藍夢想
中國網5月13日訊(記者曾瑞鑫)一艘艘大國重器劈波斬浪,承載著中國海洋強國、航運強國的夢想行駛在深藍海洋。船舶上一名名熟練專業的卓越海員,連同緊鉚船體恰如其分的螺絲釘,以微小而不可或缺的組成單位,共同閃爍著耀眼光芒。
定位長江經濟帶上的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73年堅持以“興船”來“報國”,鑄造“深藍色的夢想”。
“那就是‘海洋強國’的夢想。”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黃士華道出,“‘紅色’軍工是船院人的根和魂,‘藍色’海洋是船院人的氣和神。一代代船院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深藍色的夢想。”
夢想之下,船院人群胸懷“國之大者”,培育造船工匠;逐夢路上,船院人爭當“行之實者”,院校與師生共同閃光。
共同閃光 首創“24+8+4”卓越海員培養——
實踐新型“三明治”,為巨輪上的“螺絲釘”提供舞臺。
人才培養品質是大學的靈魂。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航海類專業圍繞校企雙方合作積極性、學生技能水準和培養品質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探索,創新實踐“24個月校內學習培訓+8個月上船實習+4個月返校強化”的新型三明治卓越海員人才培養模式。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院長徐立華介紹,學校將“1+1”學歷證書、船員崗位適任證書,“X”適應專業群不同崗位需求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融入人才培養方案。
“學生進校即選拔組建卓越海員班,企業全程參與準員工培養,強化日常航海文化導入、英語口語會話培訓和一些特色項目培訓,實施海上實習具體執行,構建‘政軍行校企’五方協同的卓越海員人才培養模式。”
首屆卓越海員班適任證書考試一次通過率進入全國前列。“24+8+4船院模式”在聯盟院校和企業得到借鑒推廣,逐步形成區域內有影響、行業中有特色、全國可借鑒的卓越海員培養新模式。
共同閃光 “船舶e棧”為海洋工程裝備造船工匠——
“船舶e棧”,成為全國船舶類專業人員“加油站”。
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群建設負責人陳彬介紹,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組建“全國船舶類專業教學資源庫共建共用聯盟”,以“船舶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船舶主機賽項”“船舶職業教育品牌”等重大項目為載體,構建優質的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群人才培養線上開放學習平臺,形成獨具特色的“船舶e棧”,為全國300余家單位的學習者提供了便捷的學習環境。
“船舶e棧”線上開放學習平臺,對現代學徒制學生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育,保證學生(學徒)工作不缺席、學習不缺課。
發揮“船舶e棧”上“海防安全”和“船舶博物館”等特色資源作用,對超過2000名士官生開展資訊化教學,全面提升了士官生的海防安全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
借助“船舶e棧”中“船舶焊接工藝”“特殊焊接技術”“自主學習”等開放共用標準化課程和培訓模組的應用,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群與中國船級社實業公司攜手開展多輪無損檢測人員換證培訓,學生在19項國家級及以上水準大賽中獲獎。
共同閃光 為黨育人服務國家和地方——
“136”黨建體系,增強黨建引領教育事業發展能力。
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構建了“突出政治建設統領地位、實施組織建設三級標準、完善思政工作六個體系”的“136”黨建體系。
體系以“雙高計劃”“提質培優計劃”為依據,與業務深度融合。
把軍民融合作為重要辦學特色。該校與湖北省軍民融合辦聯合成立湖北省船舶協同設計創新中心等平臺,賦能湖北船舶行業高品質發展;開發形式多樣的技術技能培訓,全面提升湖北船舶從業人員技術技能水準。
服務軍地兩用。該校院拓展武警、海軍士官班專業,強化大學生國防及海防安全意識,近三年累計為部隊輸送2400余名優秀畢業生。大學生徵兵工作連續十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人民政府徵兵辦公室表彰。
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成立湖北省船舶生産設計協同創新中心等平臺,開展橫向技術服務48項,實現技術技能創新服務經濟效益超1億元。建成高水準特色教育培訓基地4個,完成社會服務總量達100萬餘人日,實現社會服務到款額4000余萬元。兩次被長江海事局評為船員教育培訓“A級”機構。
近三年來培養了1500多名“吃得了苦、扎得下根、幹得成事”的造船工匠型人才。畢業生參與國産航母、大型驅逐艦、深潛器等國家工程建設,涌現出獲省級“五一勞動獎章”劉勇等一批優秀畢業生,為海洋工程裝備國家戰略新興産業、區域支柱産業發展貢獻力量。
起航,向著新征程出發……在新時代的航道上,巨輪正承載著深藍夢想全速前進。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湖北唯一一所“雙高”學校,堅持以“工匠精神”,以“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與“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軍工報國、甘於奉獻、為國爭光、勇攀高峰的軍工精神”的理念追求,在逐夢深藍的壯麗航程上,積極貢獻“船院力量”。(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