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磨子橋小學分校李霞:從書籍深處走來,用書香涵養童心
“一間教室有多大?”不同的老師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在李霞眼裏,她的教室,不止在學校,不止60平米,它叫成都,也叫天地。她帶著孩子們在小小的教室裏讀萬卷書,再從教室出發行萬里路。
李霞是成都市磨子橋小學分校的一名語文教師,該校是“四川省書香校園”,這是一所書香氛圍極濃厚的學校。學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間和物件,創設“三書三欄”(學校中心圖書館、班級圖書角、個人小書架、名言省思欄、名著推薦欄、成果展示欄),以此營造濃濃的書香氛圍,熏陶學生書香氣質,陶冶學生高雅志趣。學校每年都會組織開展“讀書沙龍”“書香六節”“名家進校園”等活動,以推進閱讀,幫助師生成長。在這裡,閱讀已經成為師生的一種習慣,樂讀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2009年9月,李霞到成都市磨子橋小學分校任教,至今已有14個年頭,在書香校園的浸潤感染之下,她也成為了“四川省書香校園優秀教師”。這些年,她帶著不甘平庸的夢想與孩子們一起用閱讀擦亮每一個樸素日子。
“你好,小葵花!”
我渴望師生的生命在這間小小的教室裏展開;我渴望帶著我不甘平庸的夢想與孩子們一起擦亮每一個日子,共同書寫生命的傳奇。
——李霞
“我們的班名叫向日葵班。”在一次旅途中,李霞看到了一株與眾不同的向日葵,花開得很小卻很艷,努力地展開著,好像要綻放生命的所有。“它的那種積極向上、陽光坦蕩的姿態一下子就打動了我。我們的班何不命名為‘向日葵班’呢?”回去後她把想法給孩子們一説,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
於是,他們有了這樣的班級願景——朵朵葵花,沐浴陽光,堅定朝陽;個個孩子,閱讀行走,樂觀向上。這樣的班歌——《向著明亮那方》。但李霞也深深地知道,“比這些更為重要的是,向日葵嚮往光明、象徵希望的意蘊能夠不斷被發掘,被賦予,被擦亮,能夠引領我們共同的生命朝向。”
望著班上一張張純真的臉,李霞想:“我一定要帶給他們不一樣的教育色彩。”怎樣的不一樣呢?就迷茫之時,學校新教育前輩推薦她加入了新教育種子群。在那裏,她認識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種子老師,找到了久違的教育激情。也讓她有了一個新的教育夢想——締造一間充滿詩意和童話的完美教室!
“我們有一間行走的教室”
種下閱讀的種子,萌出知識的嫩芽;交給閱讀的鑰匙,打開智慧的大門。
——李霞
在李霞看來,完美教室是這樣的——有故事,有思考,有笑聲……
新教育締造完美教室從時間、空間對班級做了完整的詮釋,如果説“教室”是從空間維度上的理解,那麼在教室裏和孩子們穿越課程和歲月就是從時間維度上對目標的期許。在“向日葵班”這間小小的教室裏,李霞和孩子們以“閱讀”為核心,開展了“種植”“戲劇”“設計”“行走”等課程。在這些課程中,“閱讀行走”課程無疑給了李霞和孩子們對完美教室更深的體悟。
“課程建構之初,我的課程目標只簡單的聚焦于‘文字間的行走’,因為我知道,童書是最美麗的種子,唯有閱讀才能真正開啟生命之旅!”在李霞的思考與策劃之下,班級的“五個一”工程誕生,即每天早上一節晨誦、每天中午一節書香會、晚上一則師生隨筆、每天一段親子共讀時光、每週一次閱讀大課堂。
閱讀,讓孩子們愛上了幻想,也激活了孩子們那顆充滿好奇的童心,他們總是仰著笑臉問李霞關於“教室外面的那個世界”。這讓李霞眼前一亮,“完美教室不僅僅局限在一方小小的教室,而是遊走于更廣闊的天地之間。”
在李霞的鼓勵下,孩子們走進了武侯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於是,他們有了一個大大的閱讀世界。看到孩子們樂此不疲,李霞突發奇想,“我要帶他們走出小小的‘匣子’,把閱讀和行走課程帶到一個個更有意思的地方。”
基於此,李霞以成都本土資源為課程實踐內容,開展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成都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景、物産、科技等都成了她開發利用的資源。綜合實踐活動的首站選擇了“走進地鐵”,她邀請專業人士為孩子們講解地鐵標誌的意義、線路圖、地鐵總體規劃路線等知識,並設置調查任務,讓孩子們帶著問題走進地鐵,並在全班分享自己的調查結果。
“從孩子們的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到他們真的很用心在了解地鐵。他們閱讀地鐵站路線圖、了解購票方法、學習進出地鐵口、體驗乘地鐵……對於從來沒有坐過地鐵的人,這是多麼需要學習呀!”李霞感慨道,“通過地鐵,孩子們對成都有了另一種認識,作為一名生活在成都的人,學會更方便快捷地行走于城市之間,這多麼重要!作為一名成都人,這種對家鄉的認同感多麼重要!”
有意思的是,分享後孩子們紛紛圍著李霞問:“李老師,什麼時候做下一次課程呢?”這次小小的嘗試讓她發現完美教室是這樣的——有欣喜,有成就,有期待……
於是,李霞又萌生了新的想法:“能不能讓教室裏的色彩更豐富一些呢?”她對“走進成都”課程做了更深的探索,“想要真正走進成都,那代表著成都的詩詞歌賦,那吟咏成都的詩人墨客無疑就是我們想要閱讀的‘書籍’。”這次她選擇了“詩韻錦官城”,從杜甫草堂到李白故里,從望江樓到百花潭,從文翁石室到散花樓,從琴臺故徑到武侯祠,從青羊宮到浣花溪……孩子們用手觸摸,用腳行走,用耳傾聽,用眼欣賞,用心感受。一處處豐富而又獨特的古跡以濃厚的人文氣息感染著他們,打動著他們,也在觸發著他們。
當然,李霞和孩子們的行走不止這些。以“成都”為主題,還開展了“人民公園賞秋菊”“尋找特産之旅”“拜水都江堰”等行走課程。教室在孩子們的行走中一次次打開,一次次變得敞亮起來。通過這樣一次次的行走,李霞發現,原來完美教室還是這樣的——有對話,有生長,有別樣生命體驗……
李霞介紹,她和一部分孩子也在做一些嘗試,嘗試著更加深度的研學。他們走進新疆領略祖國的遼闊和民族文化的多元,走進哈爾濱感受極寒中的潑水成冰和冰壺比賽的技巧,走進桂林見識不同的地形地貌了解厚重的文化底蘊……“如果要細説,這會是另一個很長很長的故事。”
在這樣的行走中,李霞發現,原來完美教室還是這樣的——是拓展的,是生活的,是豐富多元的……
李霞心中的完美教室就是一個又一個同心圓。“我和孩子們從教室出發,閱讀成都,丈量中國,放眼世界,輻射天地,涉及更多的空間領域,我們的視野應該更深更廣更遠,我們的完美教室才會有更豐富的內涵。”
“像葵花追隨太陽一樣,去追隨一本本好書吧!像魚兒喜歡大海一樣,去遨遊書的海洋吧!”是李霞對孩子們最美好的期待。她希望孩子們扎進書海,暢遊世界,享受閱讀帶來的高級快樂,感悟行走帶來的生命啟示。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李霞,一個從書籍深處走來的女子,她將帶領更多純凈的心靈走進書海,沉浸在書香裏。(圖/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