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十年,向陽生長 成都第二十六幼兒園集團化發展之路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完善學前教育體制機制,健全學前教育政策保障體系,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
成都市成華區委、區政府在推進學前教育工作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政府主導的原則,把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作為重點任務,促進成華區學前教育規範有序高品質發展。推進公辦幼兒園集團化辦學就是其中一項重要措施。
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兒園2012年成功完成民辦園向公辦園的轉型,2015年獨立建制,2016年被評定成都市一級園,同年開啟了總園領辦分園的集團化發展模式。截止2022年,已形成一園七區的幼兒園集團規模,為區域內提供近2200個學位,切實有效地保障了區域適齡兒童接受普惠公平而有品質的學前教育。在高品質推進集團化辦學過程中,在黨支部的領導下,集團形成了“悅”文化的辦園品牌,各分園則分別打造了“悅讀”“悅動”“悅樂”“悅心”“悅美”等特色。同時,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兒園先後被確定為教育部幼兒園園長培訓中心實踐教學基地、全國安全教育示範校、成都大學碩士研究生校外實踐基地。
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兒園在集團化辦學中,始終堅持“規模與品質並重”的集團化辦學原則,針對面臨的擴展速度較快、分園數量多、優質師資隊伍缺乏等情況,找準目標定位,著力從教師培養、課程建設、課題研究和校地合作等方面入手,促進總園分園協同發展,推進集團園高品質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三段式”分層培養教師,夯實集團化發展基礎
專業化的幼兒教師隊伍是高品質集團化發展的基礎。為滿足集團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教師的個體需求,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兒園根據不同層次教師的崗位職責要求,實施“三段式”分層培養。
新教師“入門式”培養。以一日活動的組織和常規活動開展為主線,通過理論學習、師徒結對、半日活動説看評及教師素質大賽等方式,讓新教師快速“入門”,引導新教師儘快成長為合格教師及成熟型教師。
成熟教師“專長式”培養。以教育教學品質提升、特長髮展等為主線,通過項目負責制、教師工作坊等途徑,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加快成熟型教師的專業成長,增強專業自信。
教學管理者“綜合式”培養。以提升教學管理能力為目標主線,按照“稚童學步—小試牛刀—勇挑重擔”的階梯式成長路徑,通過新教學管理者現場觀摩學習,到“同課異構”的自主設計教研活動,再到積極申報和承擔片組及區級的教研現場活動,逐級而上,階梯式成長。
“三段式”的培養模式引領了集團各分園的教師專業成長,2016年至今,1名新教師成長為區級專家,2人成為區級教研中心組成員,6人由教學管理崗成長為分園負責人。“三段式”分層教師培養模式引領了各層次教師的成長,促進了其專業化發展,為集團化辦學高品質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三路徑”構建課程,深化集團化發展文化內涵
經過多年發展歷程,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兒園形成了“悅”這一集團園所文化之魂,並以“常規路”“發展路”“特色路”三種路徑為抓手,構建了基礎課程為主體、“悅”系列課程為拓展的悅潤課程體系。
走好“常規路”,一日活動整合化。以省級及以上教材委員會審定通過或省級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編寫的普適性課程為基礎課程活動藍本,確保教育活動內容科學合理,教育方向準確不偏。同時,優化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作息,將作息安排由“碎片化”向“整合化”轉變。
走穩“發展路”,普適課程園本化。通過課程審議,根據班級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目標、幼兒興趣和園所資源,選擇性實施普適課程中各年齡段的主題,並對主題活動目標、內容進行園本化改編。同時結合每學期、每月重點主題活動內容以及園所資源開展園本活動。
走向“特色路”,園本活動課程化。園本課程是本園教師結合本園實際和優勢資源,自主生成的具有本園特質的課程內容。對於大多數的幼兒園來説,構建園本課程是非常困難的,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兒園在前期課程園本化的基礎上,嘗試構建完整、適宜、可持續的園本課程,以成華區書香校園示範點為抓手,構建了“悅讀”拓展性課程。
以“小閱讀 大智慧”為課程理念,以“培養善傾聽、樂閱讀、慧表達的‘悅樂’兒童”為課程目標,為幼兒打造書香縈繞的濃厚氛圍,讓“悅”讀成為連接幼兒和社會的媒介。以傾聽、閱讀、表達為主要課程內容,通過教學活動、項目活動及家園共讀等多種方式實施課程,開展自主閱讀、同伴共讀、師幼共讀及親子共讀等多種閱讀方式,並衍生出繪本漂流、繪本節等系列活動,為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素質基礎。
通過課程構建“三路徑”,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兒園積極進行基礎課程園本化、園本活動課程化、課程目標整合化、課程內容遊戲化的探索,充分從領域和主題視角彰顯“悅”文化,不斷深化集團文化內涵,推進集團園的高品質內涵發展。
“3+3”縱橫管理教育科研課題,強化集團化發展品質保障
教育科研課題研究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培養教師研究能力的核心路徑,也是提升集團教育教學品質的重要保障。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兒園一直秉持“科研興園、科研提質”的工作原則,推進“3+3”縱橫管理教育科研課題工作模式。
縱向3級管理,從區教研組小專題、區級課題、省市級課題這三個級別的教育科研入手,各分園依據自身發展定位和師資力量,選擇從第一或第二級研究拾級而上,積累研究經驗,提升教師教育科研能力。
橫向3段推進,則是從課題研究的三個時間段出發:抓好立項備案,確保參研廣度;抓好中期推進,確保研究落地;抓好後期結題,固化研究成果。
通過“3+3”縱橫科研課題管理模式,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兒園實現了教育科研內容全覆蓋、教師全捲入、分園全參與。近年來,集團共完成各類課題研究20余項,獲省市區級獎項近20項,研究成果在省內外廣泛進行分享推廣;教師各類獲獎論文近百篇;集團形成了濃厚的教育科研氛圍,為集團園高品質發展提供了保障。
三方互動校地合作,引領幼兒園集團化專業發展方向
2019年,成都大學師範學院積極響應成都市環高校基礎教育生態圈建設,支援成華區實施《“優質教育倍增工程”五年行動》計劃,與成華區教育局簽訂合作協議,在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兒園設立成華區首個幼兒園博士工作站。
博士工作站依託成都大學師範學院的專業優勢和專家資源,旨在全面提升幼兒園教育科研水準和教師的專業素質,打造高知名度、高美譽度、高品質化的公立幼兒園品牌;同時,持續引領集團高品質發展方向,進一步擴大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兒園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覆蓋範圍。
一方面,自校地合作以來,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兒園作為成都大學師範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實習實踐基地,遴選優秀教師擔任學生的指導教師。四年來,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兒園各分園累計接收和指導高校學前專業學生跟崗實習1500人次。另一方面,博士工作站已在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兒園開展專題培訓講座20余次,惠及成華區教辦園13所,區外幼兒園10余所,共計培訓教師2000余人次。同時,幼兒園接待各地到園參觀訪問專家、園長和骨幹教師2000余人次,分享幼兒園在校地合作、教研培等方面的做法和經驗,互通互學,共同成長。
在成華區教育局的領導下,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兒園在與高校合作、共建博士工作站的過程中,致力於將“悅”文化理念深入融合到辦園理念、課程體系、教師專業發展和管理體系等各方面,不斷促進集團高品質發展。(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園長蔣妍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