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在少年審判中實施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1-06-12 14:10

來源:人民法院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實施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有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設平安校園、法治校園的重要方面。在少年審判過程中貫穿法治教育,審育結合,是實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有利於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效果,培養未成年人良好的法治素養。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該法第二條規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於教育和保護未成年人相結合,堅持預防為主、提前干預,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及時進行分級預防、干預和矯治。在少年司法工作中貫徹和實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非常明顯的特點和優勢,體現出較強的教育價值和意義。

在少年審判中實施青少年法治教育,使法治教育體現出鮮明的針對性,能夠有效預防未成年行為人再犯,使其儘快回歸社會。實踐中,有大量未成年人在犯罪時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屬於違法犯罪行為。還有一部分未成年人受不良社會風氣影響,認為犯罪以後只要找關係就“可以減輕”甚至“不被處罰”。在青少年犯罪原因調查中,有六成未成年人表示自己是因不懂法律才會犯罪,且這一原因在已知犯罪原因中佔比率最高,説明有大量的未成年人對法律的認知率較低,常常在“無知”中卻已經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在審判中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積極進行法治教育,使其知悉法律規定的行為界限,明白違法犯罪的嚴重後果,不僅能夠起到良好的震懾效果,也能有效預防這部分未成年人再次實施違法犯罪行為。

在少年審判中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培養未成年人在其權利受到侵害時通過正當的法律程式維權,有利於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實踐中,有部分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行為是發生在對抗校園欺淩等侵害自身權益類案件中。調查數據顯示,相當數量的未成年人儘管有較高的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但是有效的維權能力並不足,許多時候並不懂得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培養其知法用法的習慣,使其學會用法律武器進行維權,能夠有效阻卻違法犯罪行為的重復發生。例如,通常來説,校園欺淩案件具有較強的反覆性,被侵害人一旦學會使用法律武器進行維權(如及時告知家長、老師或報警),就能對欺淩行為人構成阻斷和威懾,從而有效防止欺淩行為的再次發生。

在少年司法中貫徹法治教育的理念,有利於充分利用優質的法治教育資源,打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環境。例如,在少年審判的延伸職能中,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到社區和學校以典型案件進行專門的法治教育,不僅能夠增加法律學習的互動性,更能提高普法活動的趣味性,並通過這些警示案例,最終讓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和防範意識不斷加強。不過,在司法工作中實施青少年法治教育,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在少年審判過程中突出規則教育,貫徹“預防”的理念,將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延伸到審判過程中。6月1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生效實施。在未成年人審判過程中,應以兩法教育為核心,強化未成年人對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和犯罪行為界限的認知,以法律後果做警示教育,構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底線意識和紅線思維,加強教育的預防效果。

二是在少年審判的延伸職能中,積極運用司法大數據,及時梳理、發佈未成年人司法大數據和典型案例,通過典型案例進課堂等形式,使其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既要使典型案例發揮警示教育的效果,又要幫助未成年人在學習中樹立防範意識,遇到危險能夠及時識別、並進行合法有效自救,使法治資源和教育資源形成良好互動。

三是構建法校共育、多方共用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平臺。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數據共用和平臺建設已成為可能。司法機關、教育部門應積極探索法校共育模式,搭建多方共用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平臺。司法機關應以專業的優勢積極承擔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社會使命,學校等教育部門則應積極尋求同司法機關的合作,善於利用當地的司法資源,為青少年學生提供良好的法治教育資源,避免使法治教育流於形式,落入應試教育的俗套,加強應用型法律知識和技能的培養,科學設計教育內容,使青少年學生能夠真正享受法治教育的實惠。

哲人云,世界上每多一所學校,就少一所監獄。當下,隨著社會的發展,未成年人低齡犯罪、暴力犯罪已成為社會一大痛點。如何在未成年人群體中進行有效的法治教育,不僅是教育部門的責任,也是司法部門在工作中應當考慮的問題。司法機關應發揮專業特長,在少年司法工作中,善於把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學校”建在法庭上、延伸到審判中,實現司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劉宗珍)


【責任編輯:羅天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