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等待!我的教學小故事
假期中學校發了一本共讀文本:郭思樂教授的《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我從書中知道了: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應該是控制生命,而是激揚生命,教要歸依學,讓生命自己行動。教育是人與自然的另類對話,不過這裡所説的不是大自然,而是大自然最精彩的部分:生命自然。依託生命,激揚生命,教育就可以享受生命的神奇,使傳承和發展文明的事業呈現良性發展狀態,解決今天教育中多年未能解決的問題。那麼,作為教師的我不再是獨佔著講臺,獨攬著發言權,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走下講臺,俯下身子與學生們平等的交流。鼓勵學生走上講臺,把説話的機會留給學生,信任每一個學生,耐心的等待學生的成長。儘管等待的過程很漫長,但等待的結果卻是最美的。就如我們靜靜的等待滿園的花兒綻放,心有期盼,有焦急,但花兒綻放的那一刻,所有的過程和結果都令我們驚喜萬分,美景盡收眼底。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説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所成就。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標是正確的,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實現所追求的目標。一個充滿自信的人,總是具有堅強的毅力,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無論多麼艱難困苦,都能體驗到其中的快樂,併為之不懈地努力,直到成功。自信+努力=成功
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強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有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給學生展現自己的機會。所以我首先從培養學生的自信開始。
那是一節午自習課,我出了一道思維題:找規律填空
題一齣示後,有嘴快的學生就説,這怎麼做哦,還有不動腦筋瞎猜的,看到這種情況,我想如果我要講,講得口乾舌燥,學生也未必聽得清楚,記得牢固。 當學生遇到難處時,他們會糾結,會思考,當時的這道題剛好是開學初,學生還沒有進入學習狀態,對於他們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當時沒有管他們,靜靜的等孩子們思考5分鐘後,看到有學生舉手了,我讓他站起來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他一站起來,大聲説把每組圓分成上下兩部分,我馬上用紅色筆把第一個圓中的上面一部分圈出來,下面一部分圈出來即2和9一組,3和6一組,圈出來後我就聽到下面有部分同學在哦哦哦,我知道了,接下來我就請下面哦哦哦明白的學生分享他的想法,我先請可欣説,她説,上面一組與下面一組的乘積相等即2×9=3×6,教室裏頓時掌聲響起,這是學生弄懂知識後對同學的感謝,也是對自己的鼓勵,學生弄懂後還主動讓我再出一些類似的題挑戰。果然,我的想法沒有錯,之前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在學生講題的過程中,看不到蔫頭搭腦,取而代之的“專注”的眼神;看不到羞羞答答,取而代之是落落大方的“分享”;看不到一籌不展,取而代之的是深思熟慮後的“成功”。 雖然多花了點時間,但是我看到了學生在思考、等待、分享、收穫中自信陽光的笑臉。
以後的課堂上,看著“小老師”因為講清楚一道題而自豪的神情,看著同學們為講題而你爭我搶的景象,我的心為之沉醉了;聽著下面學生為臺上學生精彩講解響起的陣陣掌聲,聽著同學們在課堂上收穫成果時的次次歡呼,我知道這份熱情,這份自信,這份等待,這份給予與收穫遠比打100分更重要。
老師們,讓我們在課堂上再多一些耐心的等待吧,不要因為學生條理不清的發言而著急的打斷,不要因為害怕耽誤課而不留給學生探究的時間,不要因為成績的原因而不給某些學生説話的權力,要允許學生漸漸的成長,相信每個學生總有花開綻放的美麗時刻。讓我們懷著一顆期盼的心來做最美的等待,歲月靜好,靜待花開。(樂山市新建小學 金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