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教育> 滾動新聞>

中國故事 | 鹽田主張:讓教育成為深圳名片的另一扇窗——專訪深圳市鹽田區教育局局長余永弘

2021-04-22 16:29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編者按】作為世界之窗的深圳,曾載負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從“經濟特區”到“先行示範區”,稱謂的衍變同樣也記錄下深圳在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征程中的跨越與成長。但深圳的耀眼之處,絕不止步于經濟的高速起飛。近年來,深圳鹽田區在教育領域的創新舉措,形成了特色的“鹽田主張”新樣態。“優而精,美而強”的現代新型教育,為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提供了教育樣本。

為“講好中國教育故事”,中國網教育頻道啟動了深圳教育故事專題報道。在此次專訪中,我們與深圳鹽田區教育局局長余永弘深入探討了鹽田區新樣態教育的架構與模式,圍繞學位保供、高品質發展等熱點話題,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

中國網:深圳作為國家的先行示範區,無論經濟還是教育,都是值得全國矚目的樣例。您能先給我們介紹一下,鹽田區作為深圳特區東部的一個窗口,在整個深圳教育發展體系中的定位是怎樣的?鹽田區和深圳其他區域的教育發展相比,它的競爭力是什麼?

余永弘:謝謝中國網對深圳的關注與認可。深圳教育是一盤棋,鹽田教育是深圳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比較特殊的一個部分,我們區面積(74.99平方公里)、人口(轄區居民約24萬,區屬中小學在校學生24774人)和經濟體量在全市並不突出,但是我們擁有全市乃至全國都很稀缺的山海資源和大灣區窗口優勢。鹽田區委區政府制定了“加快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濱海城區”的發展戰略。我們鹽田教育的基本定位就是:服務好新時代鹽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堅持辦“優而精,美而強”的現代新型教育,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貢獻教育樣本。

深圳的每個區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但普遍來講,各區的教育職能部門都主要面臨學位保供和高品質發展兩大剛性任務。學位保供方面,我們區委區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援,區直各相關部門也是通力合作,整體上實現了學位供給的緊平衡,而且率先實現了學前教育“5080”目標,保證了轄區內符合條件的適齡兒童100%免費就近入讀公辦學校以及轄區戶籍學子100%入讀公辦高中。在推進教育高品質發展方面,鹽田確實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一是有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援,我們的書記、區長去過區裏的每一所學校,我們區的教育財政投入連續三年保持高速增長(注:“十三五”期間,全區財政性教育經費總投入64.78億元,年均遞增23.10%);二是有中國頂級教育智庫的引領,近年來,我們先後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合作建設“新樣態教育實驗區”、與教育部教育發展中心合作建設“教育現代化區域創新試驗區”,這些合作帶給鹽田教育全新的格局和思路,讓我們在近幾年取得了快速發展,並且形成了在全國都産生了一定影響力的積極探索,比如項目式學習等;三是有一支特別優質得力的教師隊伍,區級以上各類名師472名,佔全體教師隊伍的24%,這在全市都有一定的比較優勢,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有完善的“三名”(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協同機制,每一位鹽田教育工作者自身或週遭都充溢著優秀,都會自覺地以追求卓越為目標。

中國網:我們了解到,在今年的3月25日,為了在教育創新上深耕細作,鹽田區成立了“六大少年院”(院係包括國學、數學、創新、體育、藝術、國際素養),從理念的設計到落地實踐,您能和我們談談它具體的推進過程嗎?

余永弘:鹽田教育在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和新高考、新中考改革的形勢下,成立六大“少年院”,其目的是進一步統籌區、校優質資源,通過縱向貫通和橫向融合,將立德樹人與實踐創新相結合,學知識與學做人相結合,共性要求與個性發展相結合,學科育人與課程研發相結合,整體構建“五育並舉”的育人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各校均衡優質發展,提升辦學特色品牌,讓鹽田孩子有更多選擇空間、成長平臺和發展可能。

為推進六大“少年院”建設,區教育局採取了“四個加強”:一是加強頂層設計與引領。區教育局成立六大少年院領導小組,聘請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團隊擔任顧問,將該項工作納入區政府年度改革重點項目,並列為《鹽田區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的主要任務。二是加強資源整合與統籌。六大少年院將統籌區、校資源,吸納引進社會優質資源,調動優秀家長力量,獲取社區提供的資源支援,並通過新聞媒體、微信公眾號等窗口進行宣傳推廣,擴大全區輻射作用和社會影響。三是加強隊伍建設與管理。為保持六大少年院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組織實施部門,區教科院積極構建促進六大少年院工作開展的三支隊伍,即專家指導隊伍、研究推動隊伍和教學實施隊伍,將三支隊伍納入區域統籌管理,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四是加強課程開發與實施。六大少年院根據各自學科特點,開發構建了一系列符合鹽田本土實際的“英才培養課程”,通過比賽、活動、小課題、夏令營等項目載體進行落地實施。目前,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

中國網:在教育高品質發展推進過程中,關於鹽田區“新樣態教育實驗區”這個亮點,您曾經在一次訪談中表示2021年鹽田教育有一個共同目標,即“把學校特色轉化成學生特長”。在鹽田區目前的中小學當中,是如何具體實踐這個目標的?

余永弘:為落實“立德樹人、五育並舉”新時代育人根本任務,鹽田教育堅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將此貫徹到各項工作中。我們有一個美好的願景:把鹽田居民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都辦好、辦出特色,讓每一個鹽田孩子都能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特長髮育和長遠發展的學校,從而把“把學校特色轉化成學生特長”,切實做到“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在實踐層面,我們主要有三大抓手:

一是積極推進新樣態學校建設。我們印發了《鹽田區新樣態學校品牌項目創建實施方案》,全區各校以“學校要有學校樣,一所學校一個樣,校校要有自己樣”為目標,在美麗校園、智慧教育、創新管理、家校共育等六個層面積極開展研究與實踐。目前,這些工作進展順利並産生了一定的效果,形成了“群芳競艷滿園春”的喜人局面,我們面向全國發佈了《讓學習更真實地發生——鹽田區面向未來教育的學習方式變革行動方案》白皮書和“鹽田主張”,“鹽田區整體推進新樣態學校建設”項目獲評深圳第五屆教育改革卓越獎,鹽田教育被深圳市教育局譽為“深圳教育改革先行先試的生力軍”,可以説,新樣態教育已成為鹽田教育的新名片,而這張名片最大的意義就在於,為我們特色化育人營造了氛圍、培育了教育土壤。

二是大力推行項目式學習。“把學校特色轉化成學生特長”,需要在學校和學生之間搭建平臺和橋梁,讓學生有機會、有信心、有目標地參與到現代學習中,這樣才能落地落實。為此,近年來我們在全區中小學積極推動項目式學習全覆蓋,用“項目式學習”變革鹽田教育的教與學方式,激發和釋放鹽田學子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潛能。同時,我們把項目式學習與新樣態教育理念、STEM教育、創客教育和人工智慧教育等有機結合起來。2020年廣東省項目式學習展評中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的好成績,並成功承辦了“廣東省2020年項目式學習交流展示和研討活動”。項目式學習為學生的特長髮育和特色發展種下了合作參與、主動探究的優良基因。

第三,就是前面我們談到的,創新設立六大“少年院”。這些少年院,雖然形式上相對獨立於學校,但是具體活動的開展還是依託學校的,只不過我們對學校的優質資源更加集中。辦這些“少年院”,我們除了給廣大有相關興趣愛好的孩子提供更多機會和可能,我們還特別注重給那些在某方面有極特殊天賦的孩子提供一個推進特色發展的系統引領和加速平臺。

中國網:在深圳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外來人口占據了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左右,為了推行教育公平,鹽田區成為深圳市教育供給創新方面的先行者:保證轄區內符合條件的適齡兒童100%免費就近入讀公辦學校以及轄區戶籍學子100%入讀公辦高中。這是否相當於摒棄了“學區房”、“學位房”的概念?實行這樣的教育供給政策需要多方的協調和努力,這個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實行後具體的效果如何?

余永弘:過去幾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援下,鹽田的學校建設紮實推進,加之過去鹽田人口規模相對較小,我們實現了轄區內符合條件的適齡兒童100%免費就近入讀公辦學校以及轄區戶籍學子100%入讀公辦高中。但是這種情況隨著鹽田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推進,特別是鹽田進入地鐵時代,正在發生變化,自2020年秋季起,我們的學位供給就開始處於一種“緊平衡”的狀態,而且壓力會越來越大。

“學區房”、“學位房”是義務教育“就近入學”政策的産物,這個概念我們沒有摒棄,而且我們還在這些政策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適合鹽田區情的“學位鎖定”政策,以保障教育的公平。但是,我們對商業驅動下的“天價學區房”等有違政策初衷的現象保持警惕,因為這會産生一系列的教育和社會問題。我們的基本破解思路就是: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讓每一所學校都是優質學校,以優質均衡消解“學區房”的教育隱患。

“讓每一個孩子有學上,上好學”,這是區委區政府對轄區群眾的莊嚴承諾,雖然隨著人口增長壓力的凸顯,兌現這一承諾將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但是我們會無條件地攻堅克難,我們的基本應對方略有三條:一是加快新改擴建學校,二是改造提升現有學校,三是規劃儲備潛力學校。未來三年,我們累計將新增近8000個義務教育優質學位,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保障轄區教育全面、協調、健康發展。

中國網:今年2月,深圳市教育局正式印發《深圳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後服務實施意見》,明確了在正常上課日的下午放學後開展1-2課時的課後服務。關於“延時放學”這份意見它一方面解決了家長接送孩子的難題,但同時會不會增加了學校的負擔?這份意見出臺後具體的效果如何?您能深入和我們談談這個問題嗎?

余永弘:開展課後服務是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幫助家長解決後顧之憂、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的務實舉措,也是教育為民服務、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民心工程,對於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學校應提高政治站位,落實並承擔主體責任。我們鼓勵學校整合各方資源,科學統籌校內教師、退休教師、外聘教師和購買校外機構服務等,通過自主學習、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等方式,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課後服務。目前我區已有三所示範校先行啟動了課後服務工作,後期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其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也將逐步推開。

中國網: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已經和科技形影不離,同時它帶給教育的革新也是巨大的,目前鹽田區構建了區域“人工智慧+”智慧教育生態,5G、4K、MR/VR/AR、大數據、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已廣泛應用於校園。您覺得科技在給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要如何規避它所帶來的弊端?

余永弘:科技改變一切,科技重塑一切,這個“一切”中有人的生活,也有教育。科技給教育帶來積極影響可以用三句話概括:一是打破了知識的單一傳遞模式,使資源共用最大化;二是打破學習的時空局限,加速了知識獲取的效率;三是拓展了教與學的視野和視角,解放了學習力。當然,科技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帶給教育諸多好處的同時,也産生了不可忽視的問題,比如因科技發展盛行的網路遊戲催生了一大波網癮少年,因網路監管的不完善導致一些不良資訊的傳播影響那些價值觀未真正形成的青少年,娛樂資訊分散孩子的學習專注力,新興技術設備導致學生用眼過度問題等。

克服科技的負面影響,一方努力是不夠的,需要全社會各個層面共同使力、形成合力。一是要加強法治監管,對新技術的教育應用要嚴格風險評估,完善預防與應對機制,比如網路遊戲成癮問題,應加強對網吧等網路場所的監管,加大處罰力度,從源頭杜絕。二是設置技術壁壘,比如娛樂遊戲等容易造成負面影響的領域,“開發商”要多一份社會擔當,加高未成年人進入的門檻。三是重視家庭教育,家長要提高認識、堅定信心,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規範智慧設備終端的使用時間和方式。四是主動化危為機,學校老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同時要利用科技的優勢開設一些有趣的課程,在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的同時避免科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中國網:去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目前鹽田區在教育評價方面所採取的是什麼樣的體系?針對目前的評價體系,要如何深化?

余永弘:鹽田區已經基本完成了學生綜合評價改革,用新的評價體系取代了舊的評價體系。學生評價主要分兩塊:一是學業評價。我們構建了區域品質監測系統,全區學生學業評價從過去的單一評價逐步轉變為結合終結性評價、表現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三個方面的綜合評價。此外,利用品質監測系統,將幼兒園學業情況納入其中,打通評價關節,形成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職教育)”一條龍評價體系,有效解決了原來評價體系不完整,數據追蹤脫節等“腸梗阻”問題,使評價真正做到有據可依,有據可查,有據可研,促進我區學業評價更加科學、系統和規範。二是綜合素養評價。除了參加全市統一的初中綜評、全省統一的高中綜評,我們還制定了《鹽田區中小學生德育及素養評價細則》,從理想信念、社會責任、身心健康、習慣養成(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實踐創新、體育美育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增值性評價,鼓勵學生全面發展。

後面,我們將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特色發展、充分發展為目標,結合學生評價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與時俱進地做一些改進和深化。

中國網:您覺得就深圳目前整體的教育發展情況來看,還有哪些需要完善和促進的地方?和全國各地優質的教育案例相比,深圳的教育吸引力主要有哪幾個方面?

余永弘:深圳是一個敢“闖”敢“創”敢“幹”的城市,雖然建市時間不長,但是在包括教育內的多個領域都有非常成功的探索,比如深圳在辦高等教育方面,就為全球貢獻了經驗。就深圳基礎教育而言,目前主要最突出的矛盾在於學位供給,尤其是公辦普通高中。不過這些問題,再過幾年,隨著一批批學校建成開辦,都將得到解決,深圳教育的未來值得期待,也希望中國網對深圳教育、對深圳鹽田教育給予更關注。

説到深圳教育的吸引力,我個人覺得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深圳這座城市本身魅力,雙區驅動的政策紅利,花園城市的一流環境,“來了就是深圳人”的人文氛圍,這都是人才選擇深圳的重要因素;二是政府對教育投入給力,我們深圳老師的收入水準在全國還是比較有競爭力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高收入是幸福生活最靠得住的支撐;三是多年積澱的優質教育生態,我們有很完備的教師成長機制和平臺,有鼓勵創新的行業基因,每一位願意為深圳教育貢獻青春和才華的奮鬥者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打下屬於自己天地。

中國網:我們了解到,在您擔任鹽田區教育局局長之前,您是在鹽田區委宣傳部擔任原常務副部長。雖然區域的“宣傳”工作覆面很廣,教育肯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但它們畢竟分屬兩個不同的領域,在您接任教育局局長之後,對“教育”和“育人”的認知有沒有一些變化?

余永弘:我本人上學的時候,一直學習成績還不錯;從事宣傳工作期間,在宣傳報道鹽田教育事業取得的新進展新成績上,也做了不少工作。不過真正來當這個鹽田教育的班長後,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感受,對“教育”和“育人”的理解上也有一些變化。有兩點體會比較深刻:一是看“教育”藝術的視角從專注結果到更加注重過程。教育是一套複雜要素系統的集合,要想最大化地發揮好各個要素的作用,産生1+1>2的效果,需要抓好“關鍵少數”,也需要抓好“最大多數”,這些都需要時間、過程和藝術。二是評“育人”價值的焦點從成績優先到更加注重成長進步。我們雖然一貫地重視拔尖人才的培養,但教育不能以分數論英雄,事實上,也不可能把每一個孩子送到清華北大,對大多數孩子來講,他在我們鹽田上學期間,見識了廣闊的世界、燃起了奮鬥的渴望、實現了不可思議的突破與進步,這個價值更大。

中國網:能否和我們分享一下您個人的教育經歷?在您的成長過程中,有沒有一些影響您至深的老師或是學者?

余永弘:總的來説,我的求學之路一直走得還是比較順。雖然常常也被鄰里親友視為“別人家的孩子”,但是我一直覺得讀書期間沒有什麼波瀾,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故事,一度還因此而深感遺憾。後來當我自己也做了父親,甚至做了教育局長,看到了不少因為孩子教育問題頭疼不已的家長朋友,我才感覺到自己“不值一提”的求學生涯對於很多人很多家庭來講,是多麼奢侈,這時我才恍然大悟:我之所以成長得比較平順,其實是因為一個重要的人在教育上下了很多先手棋,這個人就是我的父親。我父親是我們家鄉的一位民辦教師(後轉為公辦),也是我的啟蒙老師,他的一些做法對於我們今天的教育依然頗有啟示意義:一是他酷愛讀書、也喜歡買書,用現在的説法,這是在言傳身教一種高貴而簡樸的生活方式,他可能沒想這麼多只是純粹的喜歡,但是于我而言,從小就不缺朋友,雖然這些朋友都在書上;當然,我們小時候也沒有王者榮耀這樣好玩的遊戲,如果有,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抵禦誘惑。二是他是“生活即教育”的踐行者,我小時候也會犯些小錯誤,有些習慣上的小毛病,但是對於這些非道德原則性問題,我的父親一般不會馬上指出來,更不會嚴厲地批評我,而是等到一定的生活場景中或者我主動請教的時候,他再打比方、講道理,讓我自己去悟、去選擇,為此,我對陶行知和孔子特別崇敬,因為陶行知倡導“生活即教育”,孔子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中國網:您剛才提到“不以分數論英雄”,但目前分數仍然是整個教育體系中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指標,您認為一個健全且優秀的孩子應該具備哪些素養?或者説您認為真正的“優秀”是什麼?

余永弘:我説“不以分數論英雄”不是否定“分數”的重要性,而是主張不要將分數作為孩子發展水準和教育成果的“唯一”指標,這是我們現代教育人對長期以來盛行的“唯分數論”評價觀的該有姿態。因為學生不是為了滿足虛榮心的比較籌碼,也不是學習的機器,而是一個有獨立人格、有無限可能的生命,教育的初心就是去喚醒孩子的各種可能,併為他們“走自己的路”提供智慧的引領、平臺的鼓勵、溫情的陪伴以及必要的耐心。

實際上,國家也在與時俱進地推進教育改革。“五育並舉,以德為先”就為我們理解和定義學生的優秀提供了基本的維度,在我看來,一個優秀的孩子,他的血液裏一定得有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基因,應該有至少一項伴隨一生的體育技能和體育愛好,應該熱愛勞動,應該熱愛學習,應該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應該有安生立命的一技之長,在這些基礎上,再主動追求更卓越的境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強調“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深圳鹽田區為推動教育高品質發展,以先進的理念和週密的組織保障,開拓出了內外聯動的創新路徑。“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鹽田教育的“新樣態”順應了教育變革的大潮流,也順應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速發展。“鹽田主張”以其全新的魅力打開了世界認識深圳的另一扇窗,為支援國家人才興國戰略種下了可期的預景。

【責任編輯:羅天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