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要聞 名山宮觀 高道訪談 道家養生 道家國學 問道之旅 道家書畫 慈善公益 道家功夫 道家影音 道家儀范 道家知識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胡誠林道長

發佈時間: 2019-03-01 |來源: 中國網《道家文化》 |作者: 胡誠林 |責任編輯: 君君


關於重視和解決快遞包裝所帶來環境污染問題的建議

隨著網路購物越來越便利,消費者的線上購物比例大幅上升。線上購物商品更豐富、快遞更方便,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全世界心儀的商品。尤其是對於年輕一代的消費者來説,線上購物早已經成為了他們的主要購物方式。

根據資料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行業累計完成快遞業務量達220.8億件,超過2015年我國全年快遞業務量,凈增量47.6億件。累計完成快遞收入預計達2745億元,同比增長25.8%,是同期服務業生産指數增速的3倍多,增速居服務業前列。

快遞服務量的快速激增,使得總量龐大、種類繁多的快遞業包裝已儼然成為當下中國經濟發展中新的環境問題。據《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在諸多包裝廢棄物中,塑膠袋、膠帶等難以降解的包裝物料污染最嚴重。這些塑膠製品通常會在自然界中穩定存在數百年,而在此之前,不管採用填埋還是焚燒的方式處理,都將會對環境産生危害。業內人士表示,如果能回收快遞包裝箱的話,對於快遞代收點和消費者來説是雙贏。然而,費時又費事,成為消費者和快遞員對快遞包裝回收業務的普遍反映,這讓回收業務的推廣陷入尷尬。

國家對快遞行業發展也十分關注。但目前,對快遞業、電商的包裝規範標準、指導意見還沒有明文規定,作為世界第一快遞大國,須加快向綠色快遞轉型。儘管綠色物流已成共識,業界也呼籲消費者加入多方聯動,但由於成本高、缺標準,不可降解材料仍在快遞行業“大行其道”。顯然,綠色快遞包裝使用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經濟成本問題、思想認識問題。

針對快遞包裝污染問題,上個世紀90年代一些發達國家就開始關注並實施治理。例如:為了提高回收積極性,美國各地政府根據企業包裝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適當免除企業相關的稅收。同時,美國還在《資源保護與回收利用法》中規定,“減少包裝材料的消耗量,並對包裝廢棄物進行回收再利用。”目前,美國已在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方面形成産業化運作,不僅改善了環境、提高了資源利用率,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1991年,德國出臺《包裝廢棄物管理辦法》,提出包裝廢棄物管理應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迴圈、最終處置”的順序進行,並設定了不同包裝廢棄物的回收目標和時限,強制性要求包裝生産商、銷售商對包裝回收共同負責。1997年,德國再次出臺《包裝回收再生利用法》,要求除了包裝生産商外,從事運輸、代理、批發商、零售的企業也必須負責回收包裝物。該辦法還制定了包裝廢棄物從收集到最終處置的量化標準,使包裝處理的每個環節都有具體標準可依。法國在1994年出臺的《包裝廢棄物運輸法》中明確規定,消費者有義務將廢棄的包裝物主動交給生産商或者零售商回收處理。而日本不僅制定並實施《能源保護和促進回收法》、《包裝再生利用法》,還致力於回收體系的建設。日本鼓勵在境內建立大量的回收站,消費者將包裝廢棄物進行分類後,日本的收運系統將分類完的包裝廢棄物通過定時回收、集合轉机等方式,運輸至專門的處理中心進行再迴圈、再製造處理。國外這些有關快遞包裝物的管理辦法和具體實踐,可為我國在防治這一問題提供一些思路和經驗。

倡導低碳物流,發展綠色快遞,不僅是生態環境問題,也是發展戰略問題,更是一項系統且長期的治理工程。為此建議:

一、借鑒發達國家對類似問題的有益做法,從國家層面做好頂層設計,制定實施規劃,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完善快遞包裝標準體系,明確責任義務,保證標準落實到位,強制推行政府、商家、物流企業、物流平臺和消費者“五方聯動”,及早防治物流快遞服務業帶來日益嚴峻環境污染問題。

二、嚴格推行使用可迴圈、可再生、可降解綠色包裝,杜絕一次性塑膠污染包裝。對於綠色包裝增加的經濟成本問題可由政府補貼一部分、各關聯企業分攤一部分、廣大消費者承擔一部分來解決。

三、全面推動可迴圈使用包裝物的回收再利用工作,在全國範圍建立多級便捷化集中回收網路站點,以有償形式積極鼓勵消費者回繳各種綠色迴圈使用包裝物,減少浪費和二次污染。

四、推行電商平臺、物流行業“綠色排序”名單,將商家注重環保程度作為確定企業綜合信譽級別重要參考值,同時積極表彰獎勵先進,曝光、嚴懲或取締不作為企業,通過商家來倒逼産業綠色化的轉型。

五、設立國家綠色快遞行業發展基金,為鼓勵支援企業生産商、經營服務商以及包裝回收利用者等提供資金保障。資金籌集可由政府、商家、消費者、公益組織和公益個人共同完成。

關於將西安東嶽廟交由道教界管理,打造古城宗教旅遊新亮點的建議

東嶽廟位於西安市東城門(明、清時稱長樂門)內北側,建於北宋政和六年(西元1116年),歷來為西安市著名的道教活動場所。佔地18.433畝。其歷史悠久,是古城西安一座重要的道教廟宇,享譽海內外。

東嶽廟建築宏偉、氣勢雄渾。至今仍是西安市現存較完整的古老道觀之一。明朝孝宗弘治年間(1488-1505)和清德宗光緒二十一年(1895)均曾經大修。直到民國時期,道觀尚保存有明朝神宗萬曆十年(1583)刻的“岱岳尊崇”漢白玉碑及歷代名流撰寫的碑文、壁畫等文物。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東嶽大帝聖誕日為東嶽廟古廟會,屆時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香火旺盛,是西安地區三大古廟會之一,在陜西省內外極負盛名。1956年,人民政府將東嶽廟正式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嶽廟從始建之日起到1976年前一直有道士居住,並有宗教活動。解放後,東嶽廟一直作為八仙宮下院,由八仙宮統一管理。1952年政府將原來由道人創辦的道德學校改辦為東大街二小。1954年更名為新城區昌仁裏小學。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但東嶽廟在落實宗教政策時由於涉及到暫居觀內的昌仁裏小學的遷址問題,而未及時歸還道教界,廟院也一直由該學校延用。為整合資源,統籌發展,廟內小學已由新城區政府于前幾年遷出。

廟內現有殿堂兩座和珍貴碑石。殿宇為明、清建築,其中東嶽廟大殿(前殿)面積約為600㎡,面闊五間,廊柱基石刻浮雕精美。東西兩壁和北壁兩端,保存有精美的大幅彩色壁畫;後殿面積約為227.7㎡,有磚雕圖案裝飾及大幅宋代彩色壁畫和明清名家袁江等“馬負圖”畫作。

欣逢盛世,國泰民安。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宗教事業良好發展。但是,東嶽廟多年來一直未交還道教界管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隨著宗教旅遊的快速發展,如何妥善處理好宗教發展中的遺留問題,保護、開發、利用東嶽廟道教文化資源,成為近年來省、市黨政部門及各界有識之士非常關注的問題之一。同時,東嶽廟以其獨特的全真文化倍受港、澳、臺及海外華人等宗教友好人士的關注,他們多次來函、致電希望作為傳統宗教活動場所的東嶽廟能儘快恢復道教活動,通過道教這一民族傳統文化紐帶,加深海外華人的認同感,增進民族感情,進而推動對外友好交往,促進祖國和平統一。

為了更好的保護宗教活動場所文物古跡安全和道教文化遺産,充分挖掘旅遊資源,增添古都特色旅遊景點,濃化古文化氣氛,擴大西安市道教對外影響,政府應將東嶽廟這座歷史悠久的道觀交還道教界,恢復其本來面目和功用。

東嶽廟地處東城樓下,是以南門地區為中心旅遊區的優選輻射路線,是市內東線一日遊得天獨厚的旅遊樞紐。實是西安發展旅遊業必須開發的重要景點。西安南門湘子廟的建成,在短短兩月內,其周邊即開張了二十余家字畫古董店和數家餐飲店。實是街因廟興的範例。是故,東嶽廟應恢復並交還道教界,以正宗的宗教文化服務於西安經濟社會建設,進一步營建和諧的文化氛圍。如此,則更能改變東嶽廟周邊環境,帶動周圍商貿發展,推進文化、經濟協調發展。

綜上所述,建議:

一、將東嶽廟歸還道教管理使用,以傳統的道教文化活動促進旅遊業發展。

二、恢復建設及其文物保護所需資金,全部由道教界自己籌措完成。

三、建設好後的東嶽廟,實現資源共用,互為依託,逐漸打造古城西安道教文化旅遊的黃金線路(八仙宮——東嶽廟——城隍廟——湘子廟),為西安市的旅遊業發展貢獻力量。

四、擬由西安市政府召集宗教、文物、旅遊、規劃等部門共同協商具體解決方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