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慶裏看應急丨開州區打造預警管理升級版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11-22 10:45:47 編輯:林峨靜

今年以來,在應對連續17天重度連陰雨和各類災害天氣過程中,在重慶市開州區氣象局發佈預警信號後,14個行業部門和鄉鎮街道分別按照編制的《自然災害預警發佈及響應規範》點多點發佈本行業、本屬地預警響應措施,提前做好防範應對。同時,針對高風險區域利用大喇叭對區域內群眾叫應,提醒防範。

精準、有效、快速預警是做好災害防範應對的有效前提,近年來,開州區落實預防治理理念,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通過復盤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等災害事件,客觀存在“災害來臨不知道危害性,危險來臨不知道怎麼辦”等現象。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是原樣轉發氣象資訊,沒有明確針對性的防範應對措施,預警傳播途徑單一等問題,結合開州預警管理工作實際,從規範預警管理的發佈內容和傳播途徑上著手,努力提升內容針對性、傳播時效性、措施精準性。

規範預警機制

在重慶市減災委辦公室及相關市級部指導下,開州區委區政府決定啟動自然災害預警發佈及響應規範編制工作,探索建立“一行業一措施”“一鄉鎮一方案”常態運作機制,由行業部門、屬地政府發佈權威性、專業性、有明確指令的預警資訊,將預警發佈向預警響應轉變,確保預警資訊看得懂、收得到、能管用。

開州區結合重慶市減災委加強自然災害預警管理工作的相關要求,在充分徵求市、區兩級專家意見後,確定了“確定災害敏感類型--劃定預警信號等級--制定預警響應措施--分類資訊接收對象”四步走實施路徑。

開州區應急管理局通過調研座談,選擇教育、交通兩個行業領域和南雅鎮先行先試,探索出成熟經驗後逐步推廣到全區。

梳理風險點 精確預警

全區利用歷史災害、致災因子、承災體等普查調查數據,分門別類確定14個行業部門和40個鄉鎮(街道)涉及災害敏感類型。根據不同的預警信號,結合各個風險點情況開展討論,初步編寫具有行業領域、鄉鎮屬地特點和針對不同身份人員的響應措施。

開州區應急管理局以組織專家實地調研、座談、場景模擬等方式,反覆討論制定了有明確指令的一級響應措施1937條、二級1710條、三級1399條、四級1055條。同時,注重動態修編,後續優化為1355條。

全區細化梳理出每個風險點的預警責任人、應急責任人、企業負責人和受影響群眾,並按照災害類型、響應級別對資訊接收人員分類建群,實現不同災種、不同區域、不同人員分類接收,做到“點對點”精準發送。明確告知資訊接收人“做什麼、怎麼做”,在規定時間內反饋響應情況,確保接收資訊後聞訊而動、聞令而行。

暢通預警避險應急發佈途徑

開州區是大山區、大農村,針對農村地區大多為留守老人、兒童的特徵和傳統的短信、微信等渠道接收不便等現狀,將應急廣播納入預警發佈體系,充分發揮應急廣播作用,將被動式接收轉變為主動式接收,切實提升災害事前預防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2019年,將前期相關部門建設的村村響應急大喇叭納入全區應急資訊發佈體系,並與區文旅委、廣電傳輸公司對接,在區應急局、區預警資訊發佈中心等單位架設廣播設備,並將應急資訊賦予最高許可權。

全區同步構建起“區—鎮—村—點”四級應急廣播發佈體系,實現“點對點”、“點對面”快速發佈,提高資訊發佈的時效性和覆蓋面。二是合理佈局,優化增點。

在全國第一次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查明的災害風險點和應急廣播現狀的基礎上,開州區聚焦地質災害、洪澇災害、森林火災三大災害風險,本著“小喇叭跟著群眾走、哪危險就裝在哪、哪人多就裝在哪”的原則,合理優化布點,在原有的村村響應急大喇叭的基礎上,投資370萬元在532個地質災害點、13個山洪災害點、10個重要林區建設應急小喇叭,做到重要風險點、人員居住聚集區“全覆蓋”。三是注重時效、廣泛應用。

應急廣播具有傳播快、覆蓋面廣,本地語音播報通俗易懂等特點,能有效彌補短信、微信等渠道只能文本展示等短板,更適宜農村地區。

在使用上,注重平戰結合。在平時,利用應急廣播宣傳防災減災知識。例如,在每年森林防火期,利用應急廣播開展森林防滅火知識宣傳,有力提高群眾防火意識,減少火災發生的風險。在應對重要天氣過程和突發災、險中,利用應急廣播及時將預警資訊發佈到受威脅群眾手中,提前防備,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2023年,通過點對點方式發佈預警措施15472次,130萬餘人次接收;通過全區村村通應急大喇叭發佈地質災害預警資訊18條,累計發佈大喇叭6.6萬餘次,預警第一時間直達基層百姓。及時預警、及時響應,實現了自然災害零傷亡。(中國網新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