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破題 重慶試點城市治理風險清單管理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08-11 09:59:43 編輯:珍珍
image.png
8月4日,在重慶城市運作管理服務中心,指揮調度人員正運用重慶市城市運作管理服務平臺運作安全監督子系統進行風險研判。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清晨6點30分,沙坪壩區三峽廣場南開下穿道外的LED大螢幕顯示,下穿道積水已達到致災閾值30釐米。此刻,下穿道路口的交通燈立即變紅,大螢幕實時顯示積水深度,周邊交通即刻中斷……這一系列處置,沒有經過任何人工操作。同時,沙坪壩區城市運作管理服務平臺進入指揮調度模式——交巡警、住建委及城市管理應急隊伍趕往現場處置。

事情發生在7月21日。當天清晨,一場大暴雨使中心城區不少路段嚴重積水。除了南開下穿道,中心城區29處道路積水點提前“熔斷”。

極端天氣考驗著城市的治理水準,也對超大城市的風險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戰。

面對這輪暴雨,沙坪壩區的城市運作管理服務平臺“大展身手”,當積水達到閾值後提前預警,禁止車輛通行下穿道;南川區則“未雨綢繆”,提前梳理出城市內澇點,實施老舊城區排水管網改造、黃淦河流域排水設施改造等項目,保障汛期排水通暢……

這些或前或後的有效處置,都源於重慶對城市治理的風險點做到了“心中有數”——2021年,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准,重慶成為全國唯一城市治理風險清單管理試點城市,市級層面和江北區、沙坪壩區、巴南區、合川區共同探索開展風險清單管理的“1+4”試點工作方案。至此,重慶作為全國超大城市代表,開始探索建立和完善城市安全運作管理機制,提升城市安全韌性。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重慶實現了一張圖表呈現、一個平臺通覽、一套機制保障,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提前“熔斷”

多部門聯動處置積水

鏡頭再次拉回7月21日清晨。

當天一早,位於沙坪壩區城市管理局數字中心大廳的城市運作管理服務平臺已經收到氣象臺發送的暴雨預警。大螢幕上,沙坪壩城市易澇點的分佈、隧道內車流情況和路面積水數據也“一張圖表”實時呈現。

沙坪壩區城市排水設施管理處副主任張在林和同事按照平臺部署,提前來到南開下穿道,隨時準備清掏作業。在附近巡邏的交巡警謝虎和趙福成收到指令,立即前往現場,設置警示牌,引導車輛繞行。

張在林和同事清掏邊溝,採取揭開水篦井蓋、抽排等方式疏浚下穿道……作業開始20分鐘,就疏通了進水口。“多虧了系統預警,車輛不再進入下穿道,降低了排水的難度,為儘早疏通爭取了時間。”張在林後來回憶説。

上午8點左右,積水水位大幅降低,交巡警根據積水情況先放行公交車通過。8點20分左右,南開下穿道交通秩序恢復正常。

“在沙坪壩區擬定的城市治理風險管理清單中,城市隧道積水屬於道路交通設施設備風險,風險等級為三級,屬於一般風險,但在汛期或強對流天氣時風險等級會相應提高。”沙坪壩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成功的處置,正是對沙坪壩區參與城市治理風險清單管理試點工作成效的驗證。

據了解,在試點過程中,為了最大程度實現風險可控,沙坪壩區還通過推進橋梁隧道、化糞池等“城市部件”配套物聯感知設備建設,強化了對深層、潛在風險隱患的預警監測,完善了城市運作的安全網。

選擇重慶

有基礎有平臺且風險種類有代表性

在全國超大型城市中,為何選擇重慶作為城市治理風險清單管理工作唯一的試點城市?

市城市管理局安全監督處處長張弛介紹,2018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推進城市安全發展的意見》,提出落實完善城市運作管理及相關方面的安全生産責任制,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城市安全社會治理格局。2019年、2020年國務院安委會相繼印發了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評價細則、評分標準、建設指導手冊,明確提出各城市要制定風險清單。

2021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管理監督局牽頭對全國18個超大特大城市進行書面調研,同時赴重慶、武漢、長沙、合肥等地進行實地調研。

“調研過程中,重慶有四個方面的基礎條件脫穎而出。”張弛介紹説,首先是重慶風險種類齊全——重慶山水環繞,跨江大橋多、高層建築多,城市運作風險種類多,代表性強。

其次,重慶工作基礎較好。重慶較早在市政公用設施、地下基礎設施、城市公共空間等方面開展了隱患排查,制定了隱患排查規範標準。

第三,重慶有一個市級管理平臺。市城市管理局搭建了包括風險名稱、位置、影響範圍、管控措施等要素的城市安全運作平臺,該平臺還可以疊加其他部門風險清單。

此外,重慶還擁有組織機制保障。在市城市管理局設置了市安委會城市運作安全辦公室,有22個市級部門和單位參與,便於相關工作統籌協調。

2021年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確定,在重慶市開展全國首例城市治理風險清單管理試點,要求我市通過為期一年的試點,提煉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摸清家底

形成了“1+4”試點工作方案

暴雨內澇是比較常見的“城市病”,事實上不只如此,包括加油站、油氣管道等城市基礎設施,城市隧道、橋梁等交通設施,化糞池、人防工程等城市空間設施都是城市安全的風險點。

“接到試點任務後,我們擬定了‘1+4’的試點工作方案。”張弛介紹,“1”是指市級層面,由市安委會城安辦牽頭,22個市級成員單位配合,根據各自職責梳理行業領域風險清單,明確清單內容,制定風險等級判定標準,探索構建市級風險清單管理制度;“4”則是指區級層面,由江北區、沙坪壩區、巴南區、合川區結合區域客觀實際探索開展風險清單管理試點工作。

試點工作的第一步,是摸清家底,形成風險清單。

為此,全市梳理出城市基礎設施、城市公共空間、城市工業企業、建築施工、消防重點及城市人員密集場所、自然災害等7個領域123項安全風險類型,涉及具體風險點位6萬餘個。4個試點區還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城市治理風險“紅橙黃藍”四色等級空間分佈圖和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區劃圖。

目前,《重慶市城市治理風險清單》正在修改完善中。該《清單》把風險分為自然災害類、事故災難類、公共衛生類以及人為事故類;根據可能造成的後果,風險等級按從重到輕依次分為一級(重大)、二級(較大)、三級(一般)、四級(低)。

搭平臺聚能,構建城市運作安全聯動體系是試點的另一個重點任務。張弛介紹,城市風險管理涉及多個單位,需要打破“各自為政”的局面。重慶通過市、區兩級安全生産委員會城市運作安全辦公室這一平臺抓手,將城市運作安全風險管理智慧化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應急等各環節。

比如,合川區成立由分管區領導任組長,相關單位為成員的城市治理風險清單管理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區安委會城市運作安全辦公室負責具體工作,定期召開試點工作聯席會議;江北區城市運作管理服務平臺接入公安、住建、河長制、森林防火等3萬餘個行業視頻資源,實現65類城市運作管理問題的智慧識別。

補齊短板

統一風險分級標準拓展智慧應用

“試點工作雖然結束,但‘開篇破題’後重慶對城市治理風險清單管理的探索仍在繼續,我們將不斷補齊短板。”張弛介紹,目前全市收集了100多種不同類型的城市安全風險,但風險等級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安全風險評估分級標準也還需要進一步規範和統一。

據了解,目前涉及城市運作安全的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對象的安全風險評估和分級依據不一致,部分市政基礎設施和人員密集場所等都缺乏安全風險評估和分級依據,風險評估和分級的統一性、科學性、規範性有待進一步增強。

“其次城市治理風險的概念、範圍還不夠明確。”張弛稱,重慶將城市治理風險界定在城市運作安全領域,但城市運作安全領域的概念仍然較寬泛,城市運作安全的全面性特徵與重點領域的關係也需要進一步厘清。

此外,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等資訊化技術在重慶城市治理方面應用的深度、廣度還不夠,前端物聯感知智慧設備配備仍有不足。下一步,重慶將著力於把各類風險點現有傳感設備接入城市治理風險清單管理系統,進一步挖掘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資訊技術運用潛力。(郭曉靜 崔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