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高校打出組合拳促進畢業生就業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08-14 09:53:55 編輯:珍珍

如何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走訪多所在渝高校了解到,無論是做好國家“宏志助航計劃”、開發科研助理崗位等工作,還是發揮學校自創的“南山生芽”“校友助就業”等品牌,各高校紛紛圍繞“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打出組合拳,用好各方資源,推動畢業生高品質就業。

科研助理崗搭建起過渡平臺

8月9日早上8點半,在重慶醫科大學袁家崗校區生物科學院實驗大樓604實驗室,該校藥學專業2022屆畢業生何廷舒開啟小動物活體成像儀等幾台儀器,為當天的工作做好調試。

“我是一名科研助理,日常工作就是協助科研工作者做好實驗室樣品測試工作。”去年暑假,本科畢業的何廷舒考研失敗,她想繼續搏一搏。得知學院在招聘科研助理,幾番權衡後,她認為一邊在學校擔任科研助理,一邊復習備考,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像何廷舒這樣擔任科研助理的畢業生,在重慶醫科大學還不少。

“畢業後想繼續深造的學生,一方面他們需要穩定收入維持生活,另一方面,他們也需要良好的環境繼續學習。所以,科研助理崗位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該校學生工作部(學生處)處長楊坤蓉介紹,自2020年以來,學校共推出1232個科研助理崗位,主要分為實驗方向和行政管理方向兩類。

楊坤蓉稱,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設有專項經費,為科研助理崗位的半脫産和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提供月薪2500—4000元的補貼。科研助理一般簽約兩年,畢業生如果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或者成功考研,隨時可以向學校提出離崗申請。

據了解,今年,我市積極響應國家相關要求,積極組織各院校開發科研助理、管理助理等崗位。截至7月底,目前已有近5000名畢業生在科研助理、管理助理崗位以及博士後站點落實了畢業去向。

“宏志助航計劃”授人以漁

“宏志助航計劃給了我很大的幫助。”重慶文理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漢語言文學(師範)專業2023屆畢業生付夢瑤告訴記者,9月開學,她將到永川區鳳凰湖中學報到,成為一名語文教師。

大三下學期,付夢瑤報名參加了學校的“宏志助航計劃”。重慶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解釋,“宏志助航計劃”是教育部從2021年開始實施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培訓項目,主要面向重點群體畢業生包括脫貧家庭、低保家庭、殘疾畢業生,零就業家庭、長期未就業畢業生,以及孤兒、少數民族、退役大學生士兵等,開展線上線下就業能力培訓,幫助參訓學生增強求職信心、提升就業競爭力。

“我們更願意稱它為就業指導課程。”付夢瑤回憶説,參加“宏志助航計劃”培訓活動期間,她主要學習了人際溝通、尋找就業渠道、模擬招聘等方面的課程。

“這是一種‘授人以漁’式的就業指導。”重慶大學職業發展與就業中心主任張紅春介紹,“宏志助航計劃”面向即將畢業的學生和下一屆畢業生,培訓內容包括自我認知、職業探索、目標選擇、簡歷製作、面試指導等10個主題,覆蓋從求職準備到簽約的全過程。培訓導師則是從各高校遴選的招生就業老師、一線輔導員、心理諮詢師等。

據悉,截至目前,我市已設立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師範大學、重慶文理學院、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等11個“宏志助航計劃”培訓基地,實現全市高校集中區域的全覆蓋。來自重慶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21年至今,我市已累計培訓近兩萬人,覆蓋全市50%以上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

“自選動作”打造就業品牌

“沒想到學弟學妹們對創業故事那麼感興趣,他們提的問題也很有針對性,相信他們今後也會闖出一番事業。”今年4月上旬,在重慶工商大學舉行的一期“南山生芽”職業講堂上,該校1997屆機械專業校友、現任平安普惠東莞分公司副總經理王小瓊深受觸動地説。

“南山生芽”是重慶工商大學近年來創立的就業品牌。重慶工商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鐘增勝稱,學校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一方面缺少專業指導,另一方面缺少模擬訓練。於是,學校定期邀請企業高管、行業專家、校友,圍繞學生職業發展開展相關講座,內容包括大學生就業最關注的熱點話題、成長經歷分享等,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

事實上,一些高校還充分利用校友資源,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平臺。在今年3月底舉行的西南政法大學2023年春季綜合類雙選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130余家用人單位來校選才,提供了超過3000個就業崗位。其中,校友單位就有30余家,為學弟學妹們提供近500個就業崗位。

西南政法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年春季開學,學校會通過微信公眾號向30多萬西政校友發出召集令,聘請400多名校友擔任“西政英才推薦大使”,各地校友會還通過多形式的集體輔導和專項指導,幫助畢業生提升就業能力。(李志峰、雷皓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