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凸顯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優化人才發展環境,近日,市人力社保局聚焦“416”科技創新戰略佈局和“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發展需求,修訂出臺新的《重慶市特殊人才職稱評審辦法》(以下簡稱新《辦法》)。
新《辦法》明確,本市各類企事業單位及社會組織中確有真才實學、能力和業績突出、業內和社會認可的專業技術人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急難險重任務中貢獻突出的專業技術人才,在內地就業的港澳臺專業技術人才,以及持有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或各地頒發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居住證的外籍人員,申報評審特殊人才職稱,適用本辦法。
同時,高校教師系列特殊人才職稱評審許可權已下放至所有高校,教育系統自然科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專業特殊人才職稱評審許可權已下放至雙一流學科建設B+及以上高校,各高校應按規定制定本校特殊人才職稱申報評審辦法和條件,專業技術人才申報相應的職稱,按規定報所在學校自主評審。
新《辦法》還明確了申報條件。比如,有基本工作量或基層工作經歷要求的(如教師課時量、醫生臨床工作量或支教、支醫工作經歷等)須符合相應要求;經2名取得正高級職稱5年以上的同行專家實名舉薦(援外、援藏、援疆、援青等急難險重任務中貢獻突出的專業技術人才申報除外)。
此外,新《辦法》還特別提出,有其他確有真才實學、能力和業績突出,得到業內和社會認可的專業技術人才,近五年以來業績成果符合《特殊人才申報職稱業績成果參照表》的,可直接申報相應正高級或副高級職稱。
另悉,特殊人才職稱申報評審“綠色通道”設立以來,共評審通過高級職稱2054人,有效增強人才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營造了愛才、惜才的良好人才生態環境。
政策解讀>>>
突破職稱逐級晉陞限制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市人力社保局解讀新《辦法》
近日,市人力社保局會同相關主管部門對原《重慶市特殊人才職稱評定辦法》進行了修訂完善,形成了《重慶市特殊人才職稱評審辦法》(以下簡稱新《辦法》)。
那麼,新《辦法》有哪些變化和新的特點?哪些人可以申報?8月9日,記者採訪了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
為什麼修訂特殊人才職稱評審辦法
“原《辦法》申報條件已逐步凸顯出個別條件過低、部分成果未與時俱進、成果範圍涵蓋不全等問題。”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説,為此,新《辦法》突破職稱逐級晉陞的常規限制,鼓勵支援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允許業績貢獻突出並達到相應條件的人才,直接晉陞副高級或正高級職稱。新《辦法》明確了制訂的目的、依據、適用範圍、申報條件、評審方式及如何組織實施,重點對申報人需要具備的業績成果進行了細化規定。
新《辦法》有哪些新變化和新特點
該負責人説,調整後的《辦法》涵蓋更全,囊括中小學教師、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技工院校教師、自然科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文化藝術、新聞出版、農業技術、工程技術等職稱領域;
條件更實,文件主體附件《業績成果參照表》設置申報條件167條,匯集相關領域最具代表性、顯示度、標誌性的突出業績成果,緊密圍繞現階段重大戰略、重點工程、重要任務,充分體現了人才評價的創新價值、能力、貢獻導向,有助於引導專業技術人才服務經濟社會建設主戰場。
“同時,進一步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等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申報渠道,創造便利條件,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係等制約,突出工作能力和業績考核,注重市場認可和實際貢獻。”該負責人説。
哪些人可以申報
該負責人介紹,新《辦法》適用於本市各類企事業單位及社會組織中確有真才實學、能力和業績突出、業內和社會認可的專業技術人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急難險重任務中貢獻突出的專業技術人才,在內地就業的港澳臺專業技術人才,以及持有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或各地頒發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居住證的外籍人員,申報評審特殊人才職稱。
國家實行“以考代評”或“考評結合”、重慶市無評審許可權以及實行指標總量控制的相應系列(專業)對應層級職稱不納入申報評審範圍。
公務員、離退休人員,以及處於職稱申報評審影響期內的人員,不得申報參加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
高校教師系列特殊人才職稱評審許可權已下放至所有高校,教育系統自然科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專業特殊人才職稱評審許可權已下放至雙一流學科建設B+及以上高校,各高校應按規定制定本校特殊人才職稱申報評審辦法和條件,專業技術人才申報相應的職稱,按規定報所在學校自主評審。
該負責人還介紹,根據新《辦法》規定,特殊人才職稱涵蓋教師(含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教師)、自然科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工藝美術、農業、工程等8個領域,符合相應條件者,可直接申報副高級或正高級職稱。
該負責人提醒,符合條件的申報人可登錄重慶市專業技術人員服務平臺職稱申報系統,向重慶市特殊人才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申報評審,具體申報時間及要求可查閱當年申報評審通知。(記者 黃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