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銅梁:科技特派團助力農業企業高質高效發展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6-14 10:00:29 編輯:李柯佑

image.png

“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幹,帶著農民賺。”這些對科技特派團最新的註釋,最近火遍巴渝大地。近年來,銅梁區科技局通過與重慶各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共同組建科技特派團,改變以往單兵作戰的方式,用集體智慧為企業解難題,為企業注入了強大的科技動力。

6月12日上午,在位於銅梁區太平鎮的重慶牧堂純農業公司,重慶市農科院的專家們再次來到這裡,認真觀察記錄鱸魚的長勢以及水質情況,並通過智慧管理系統了解魚菜共生系統的運作情況,為全市大面積推廣魚菜共生新技術做準備。“魚菜共生系統,它實際上就是讓我們的養魚尾水,通過沉澱、過濾、消化反應,將尾水當中的這種氨氮轉化為硝態氮,就提供給我們的蔬菜生長營養所需,同時,我們也採取智慧的控制系統,實現水質的實時監測”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農業工程研究所副所長李萍介紹説。

image.png

在現場,與普通的池塘養魚不同的是,這裡的魚池全部是直徑約10米,深度約8米的大缸組成,在5畝地的大棚裏,有著數十個這樣的魚池。

“我們現在有5畝地的魚池,傳統養殖5畝地只能出2萬多斤魚,但是現在,我們這5畝地,我們要出20多萬斤魚,相當於在成效上面是比較顯著的,利潤這塊,用5畝地養出25萬斤魚的話,我們算了一下,利潤也是比較可觀的,屬於高密度養殖。”重慶牧堂純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夏艾玲高興的説。

為了保證在高密度養魚條件下,魚質不受影響,重慶市農科院的專家還幫助企業,建立起了魚菜共生智慧系統,什麼時候投喂飼料,什麼時候水中的氮磷超標,在手機或PC端上,都可以一目了然隨時監控。確保水質的乾淨清潔,同時,也給通過管網把尾水中的養分,源源不斷輸送給蔬菜,達到協同共生,實現土地集約、資源再利用。

image.png

“水是通過處理迴圈回來了的,相當於魚的生長環境,是一個比較優越的生長環境,水質各方面都是非常優質的,經過處理了的,魚吃的也是高蛋白的飼料,這樣養出來的魚,吃起來肉質也是非常鮮美,非常嫩的。”重慶牧堂純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夏艾玲説。

離牧堂純不遠重慶成王果業公司,是西南地區較大的果苗繁育基地,一直以來,公司採用的是常規戶外或大棚育苗。從去年開始,公司在銅梁區科技局的協調下,成功與科技特派團專家對接,迅速建立了重慶為數不多的組培室。

“在科技特派員的幫助下,我們成王果業,已經完成了組培室的建立,目前有蘭丁1號櫻桃砧木和GF677桃子砧木,我們現在的培養室,節約了培養時間,提高了我們的市場競爭力。”重慶成王果業公司技術人員王子豪説。

據悉,近年來,銅梁區科技局在全區特色産業集群中,優選出十多個重點農業産業,根據不同産業特點和需求,率先構建聯動抓項目的工作機制。目前,已與重慶市農科院、重慶市食品研究所、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牽頭組建了多個特色産業科技特派服務團,為龍鄉企業注入了強大的科技動力。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聚焦全區農業特色産業和龍頭企業,在做實科技特派團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巴岳農莊”建設試點,實現所有重點農村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科技特派員的全覆蓋,為農業産業提供科技賦能支撐。”銅梁區科技局局長張躍表示。(濮加紅/圖文)